清暉園,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清暉路23號,是始建於明代的嶺南園林建築,占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與佛山梁園、番禺餘蔭山房、東莞可園並稱為嶺南四大園林。

中國十大名園

上海豫園蘇州留園蘇州拙政園揚州個園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嘉興綺園,保定古蓮花池,蘇州獅子林

清暉園始於明朝萬曆丁未(1607年)狀元黃士俊的私人園林。天啟元年(1621年),黃士俊辭官還鄉,在今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南郊修建黃家祠、天章閣和靈阿芝閣,崇禎元年(1628年)建成。

乾隆年間,黃氏家道中落,園林荒蕪,進士龍應時購得該園。經龍應時修葺擴建,園子漸成規模。

嘉慶十年(1805年),龍應時將物業析產給龍延槐、龍延梓。龍延槐分得中心部分,官場失意回鄉後擴建整修,侍奉母親入住,由江蘇書法名家李兆洛題寫“清暉園”園名。經龍家五代人苦心修園,清暉園成為獨具特色的嶺南私家園林。

1938年,時任園主龍令憲去世,抗日戰爭爆發,順德淪陷,龍家舉家遷居海外,清暉園荒廢。解放初期,園內有多戶人家分散居住,園林殘舊破爛。

土地改革期間,順德縣人民政府沒收接管清暉園。20世紀50年代被辟為招待所,1959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陶鑄指示重點保護並撥款修複,合並周邊建築,面積擴大到9795平方米。

清暉園布局

清暉園采用“大園包小園”的布局,主要分為前園、舊園、新園三部分,各部分以遊廊、甬道及各式小門相互勾連。

前園

前園,位於東南角,從原正門進入。這裏有悅雅軒展廳,展示順德文脈和順德風情等內容。還有八角壁裂池,建於清朝,是八卦形水池,以紅砂岩石砌成,不用灰泥黏結,池中有龍形噴泉。此外,前園還有鄧小平像和啟明居,啟明居內設有“永恒的春天——鄧小平在順德”圖片展。

舊園

舊園,處於中部,為前庭後院式布局,空間由南向北展開,可分為三部分。南部水景區以方形水池為主體,池內種荷花,水池面積約占舊園面積四分之一,周邊有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等建築。

中部林園區在水池東北面,以花牆隔開,是景觀重點,西部有船廳、惜陰書屋等讀書建築群,東部有花耴亭、假山疊石等。北部住宅區與中部林園區以山牆隔開,是宅居院落群,有竹苑、筆生花館等建築,具有私密特征。

新園

新園,主要在舊園西北部,部分建築東延至東北部或南延至西南部。由東北至西北再往西南,主要景觀依次有留芬閣、狀元堂、沐英澗、八表來香亭、鳳來峰、讀雲軒等,景觀布局開闊,空間感強,集中了較多亭台樓閣、山水景觀、花草樹木等,為遊客提供了豐富的遊覽空間和觀賞視角。

清暉園的建築特色既展現了嶺南庭院的精巧秀麗、務實兼蓄,又有江南園林的雅致韻味,如建築布局的曲折多變、空間的開合有致,既有嶺南建築的通透輕盈,又有江南園林的細膩婉約。

從歐洲進口的套色門窗玻璃,與傳統的嶺南建築元素相結合,如園內的船廳、亭台樓閣等建築上的彩色玻璃裝飾,為園林增添了獨特的異域風情。

空間布局精妙,采用“大園包小園”的布局,各部分以遊廊、甬道及各式小門相互勾連,如舊園中的南部水景區、中部林園區和北部住宅區,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

舊園空間由南向北展開,庭院布置在前,建築布置在後,形成前疏後密、前低後高的建築格局,使園林空間層次豐富,富有變化。

建築形式豐富,幾乎薈萃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各種建築形式,亭、榭、廳、堂、軒、館、樓、閣、廊、舫等一應俱全,如澄漪亭、碧溪草堂、船廳等,各具特色。

建築物形式輕巧靈活,如澄漪亭兩邊的簷角比較開揚,似有展翅欲飛之態,淩水而立,造型靈動。

裝飾精美絕倫,雕鏤繪飾多以嶺南佳木花鳥為題材,如碧溪草堂門扇下部分的“百壽圖”,鐫有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還有真硯齋外簷廊石柱和木橫梁之間以蝙蝠為題材的鏤空木雕。

園內多處有灰塑裝飾,如竹苑正門上方塑有“竹苑”二字,兩旁裝飾著灰塑綠色芭蕉葉,船廳二層屋簷下也有灰塑彩繪圖畫。

古今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比比皆是,如澄漪亭中掛的對聯“臨江緣山池沿鍾天地之美,攬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增添了園林的文化底蘊。

園區選材獨具匠心,使用了諸如“明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即貝殼磨薄制成的材料,用於窗戶鑲嵌,既透光又具獨特質感。

大量運用水磨青磚、麻石等傳統建築材料,如碧溪草堂是一座水磨青磚臨水平房,船廳采用麻石基座,體現了嶺南建築的傳統特色。

清暉園景點

清暉園主要景點有船廳、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陰書屋、竹苑、鬥洞、獅山、八角池、筆生花館、歸寄廬、小蓬瀛、紅蕖書屋、鳳來峰、讀雲軒、沐英澗、留芬閣等。

八角壁裂池:位於前園檢票口旁,是一個八卦形的水池,建於清朝時期,池中噴水龍是七十年代制作的石灣陶器,造型栩栩如生。 

悅雅軒展廳:位於正門左側長廊,內有展覽,分為順德文脈和順德風情兩部分,展示了當地的曆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澄漪亭:是舊園水景區的核心,臨水而建,兩邊簷角開揚,似展翅欲飛。正立面由八扇屏門組成,可看到不同場景,相互交融如四屏水墨畫。 

碧溪草堂: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是一座水磨青磚臨水平房,為清暉園內最古老的建築。外牆腰上鑲嵌有百年曆史的“輕煙挹露”陰文磚雕畫,門扇下部分是鐫有96個不同字體“壽”字的“百壽圖”。

船廳:位於方形水池東北角,仿珠江上的“紫洞艇”而建,是中國園林裏少見的兩層梁架磚木結構旱地舫,又稱“小姐樓”,是龍家女眷觀景會客、賞月聞音、吟詩作對的場所。 

惜陰書屋:建在船廳旁邊,與之成直角排列,由船廳左前方短廊相接。書屋正立面為落地屏門,上半截是木格窗牖,庭院麻石板鋪地,是園主供族中弟子讀書、招待文人墨客的場所。 

竹苑:位於舊園中部景區的西北部,是一個長形庭院,運用“園中有園”的設計理念,通過圓門、花窗來借景、藏景。正門有副對聯“風過有聲留竹韻,明月無處不花香”,過門回望,門上方塑有“竹苑”二字,兩旁裝飾著灰塑綠色芭蕉葉。

留芬閣:為紀念狀元黃士俊而建,建築主體高四層,是整個清暉園中最高的建築,旁邊還有巨型石山“九獅山”、花園、虎溪等景觀。

狀元堂:原名“紅蕖書屋”,建築的台基為“T”字形,四面都是彩色玻璃門窗,又稱“玻璃屋”,堂前有一池碧水,水畔堆砌出五百羅漢群石。 

八表來香亭:以窗為牆,八面全是玻璃窗,周邊有水道環繞,且有四座分別命名為“春”“夏”“秋”“冬”的石山。

鳳來峰:用兩千多噸花崗石疊砌而成的巨型假石山,高達12.8米,為廣東省內最高的以花崗石建造的假石山,峰頂處有一亭名為觀瀑亭。 

讀雲軒:類似“四合院”,由後室、亭榭、遊廊、池塘組成,入口處有一門廳,門廳左右有一副對聯“過橋分墅色,移石動雲根”,橫批“讀雲”。

路線交通

清暉園位於佛山市順德區,交通便利。遊客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前往:

飛機:從全國各地的機場飛往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然後轉乘地鐵或大巴至佛山順德區。

高鐵:從全國的高鐵站乘坐高鐵至廣州南站,然後轉乘地鐵或大巴至佛山順德區。

自駕:使用導航軟件設定目的地為“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清暉路23號”,按照導航路線行駛即可。

當地美食

來到佛山,當然不能錯過當地的美食。在清暉園遊玩結束後,不妨到附近的餐館品嘗一下正宗的佛山美食。佛山的美食以粵菜為主,其中著名的有:

佛跳牆

白切雞

蒸蝦餃

此外,還有各種糕點、糖水等小食,如:紅豆糕

馬蹄糕

薑汁撞奶

清暉園作為嶺南四大園林之一,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園林藝術魅力。遊客可以在這裏領略到嶺南園林的精髓和獨特之處,同時也可以品嘗到正宗的佛山美食。希望這份攻略能對您的旅行提供幫助,祝您旅途愉快!

清暉園是中國十大名園、廣東四大名園之一,還是中華文化傳承基地,佛山新八景之一,順德新十景之一,2007年12月7日,清暉園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