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廟!來佛山必逛的祖廟,藏著半部廣府史!”
佛山祖廟,又名“北帝廟”“靈應祠”,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21號。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中原人南遷到嶺南時所帶來的北帝崇拜的產物;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漸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
延伸閱讀:【佛山旅遊】佛山自由行攻略:佛山12個必遊景點、住宿、美食、交通攻略
佛山祖廟信息
開放時間:8:30-18:00。
門票信息:全價票20 元/人,學生、老人等可享受優惠票價。
門票預訂:Trip
交通指南:
公交:乘坐多路公交車可到達祖廟站。
地鐵:廣佛線祖廟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
遊覽路線:
先參觀祖廟的主體建築,欣賞古建築的精美和宗教文化的莊嚴。
接著前往黃飛鴻紀念館,觀看精彩的舞獅表演(表演時間需提前查詢),了解黃飛鴻的傳奇人生。
最後來到葉問堂,感受詠春拳的魅力。
佛山祖廟遊玩
千年曆史·嶺南文化縮影

佛山祖廟為一組南北向依縱軸線對稱的建築群體,由南向北排列依次為萬福台、靈應牌坊、錦香池、鍾鼓樓、前殿、正殿、慶真樓,整座建築多用木石材料,鬥拱梁架全用堅實的木料接榫構成,殿堂屋脊以石灣陶塑(瓦脊公仔)裝飾,四周牆壁鑲有大量磚雕、灰雕,殿內擺設有木雕、石雕、鐵鑄、銅鑄、錫鑄藝術品,堪稱一座藝術殿堂。
佛山祖廟整體布局規整莊嚴,疏密有致,以紅木雕刻為主,也有貼上金箔而成為金漆木雕。佛山祖廟大殿三門前兩側,端肅門上的磚雕“大紅袍”(海瑞故事)、崇敬門上的“守房州”(牛皋故事)。

佛山祖廟的建築、裝飾、陳設大多是本地生產,集中了佛山曆史上著名的鑄造、制陶手工業的發展曆程,其產品在祖廟有典型的表現。石灣的瓦脊陶瓷、牆壁上的磚雕、灰塑、嵌瓷和殿堂裏的木雕、石刻以及錦香池中雄踞水面的龜蛇大石雕等等。所塑造的各種故事人物、鳥獸花卉等,大都構思新奇,刻畫細致。
驚豔古建·三雕兩塑一鑄
萬福台是祖廟建築群的第一組建築,原名“華封台”,建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面寬四柱三間,寬約12米,進深約11.7米,是華南地區保存最完整、裝飾最堂皇、規模最大的古戲台。萬福台以開門的中間隔板區分前台、後台兩大部分,其中間隔板的正面采用了大量金漆木雕作品裝飾,顯得金碧輝煌,極其華麗。

萬福台上紅底金漆“萬福台”匾,兩側記錄著“康熙、乾隆、嘉慶、鹹豐、光緒”的曆代重修、重建信息。匾下嵌木刻篆書對聯“傳來往事留金鑒,譜出高歌徹紫霄”。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佛山是粵劇的發源地,萬福台又是海內外紅船弟子尋根的重要場所。昔日戲班會每年組班一次乘紅船外出四鄉演出,為祈求北帝保佑旅途平安,組班後的首場演出必選在萬福台,遂使萬福台日漸兼具了粵劇審戲台的重要作用,見證著粵劇在佛山的曆史與發展。
祖廟-鍾鼓樓
佛山祖廟的鍾樓與鼓樓巧妙地連為一體,是一座結合了鍾、鼓兩種功能的複合式樓閣。

樓閣雖不算巨大,但陶塑瓦脊、木雕簷角一樣不少,是欣賞祖廟“三雕兩塑”藝術的絕佳小品。
這體現了嶺南建築務實而精巧的特點,與宏偉的靈應祠相輔相成。
武術聖地·黃飛鴻紀念館
“誰說武俠只存在於電影裏?來黃飛鴻紀念館,看真功夫,聽震天鼓,感受醒獅帶來的吉祥與好運!”

這裏不僅是曆史的回響,更是武術精神的澎湃現場!步入紀念館,你可以在黃飛鴻史跡展與葉問堂中,深入了解兩位宗師傳奇的一生,感受佛山“武術之鄉”的深厚底蘊。
但最不容錯過的,是那份血脈僨張的現場感!每天在紀念館前的廣場上,都有原汁原味的南派醒獅表演。高樁醒獅隨著鼓點跳躍翻飛,時而威武勇猛,時而俏皮可愛,還能看到驚險的“采青”絕技,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表演時間
表演時間:通常為每天 10:00, 14:15, 15:30
(建議提前15分鍾占位,場場火爆!)
特殊情況:節假日或特殊活動(如春節)可能調整場次,但常規時間不變。
表演地點:黃飛鴻紀念館門前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