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拉開窗簾,窗外是淅淅瀝瀝的雨聲和一片朦朧的霧氣。
走出清水五條的相鐵酒店,撐開透明雨傘,走進對面的“なか卯”,點了一份我愛吃的納豆早餐套餐。完成這些,昨晚才到京都的心,才感覺真正在京都落地了。

京都是個沒有夜生活的城市,我只有在京都能早睡早起,毫不費勁地7:00多8:00就起床吃完早點。

步行到公交站坐上去往大原方向的公交,等待我的是去往三千院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雖然去大原三千院可以坐地鐵或電車再轉公交車,但從市中心坐公交去往京都的貴族隱居地,感覺還是很愜意的。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看著路邊兩側建築的風景變化,從市中心的密密麻麻的樓房到稀疏的郊外風光,在大原站下車之時,就離三千院不遠了。

三千院近幾年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從一個洛北交通不便的偏僻寺院,成為了一個網紅打卡點,網上關於三千院的信息大部分都集中在“如何拍照打卡好看”上。
比起拍照打卡的庭院,三千院被世人所膜拜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裏是向往極樂淨土的人們的夢想之地,是連接人間與極樂世界的具象模樣。這座隱藏在山中的皇族寺院,有許多值得慢慢體驗的意境,三千院的旅程不止於一次打卡旅行那么簡單。
三千院景點
大原女の小徑
從大原站下車要步行到三千院,還要經過一段10多分鍾步行的距離。順著路牌往前走,這段路上是一派京都郊區景象,房子少,車也不多,很空曠的感覺。

通往三千院的“大原女の小徑”因古時有許多大原地區的女性,擔貨走過這條小道前往市集販賣而得名。越往前走,道路越發狹窄,兩邊開始有一些賣土產的店鋪和餐廳,腳下是流淌的小溪。
大原地區自古以來是逃離京都戰爭的區域,也是貴族和皇族出家、隱遁的有名之地。這些風景在雨中顯得更動人,也讓我對三千院的真實面目更加好奇。

走在街道上,能感受到整個大原地區的氣氛都是古樸而幽靜的,這與京都市內的被商業和人潮所分割的古街道全然不同。

去往三千院的街道,就像闖入一座幽靜的小鎮,我中午還有別的行程,所以沒在這條街上用午餐,但這條街上的許多老店都值得一試,不趕時間的朋友們可以在這裏吃午餐。
茶禪一味
走進三千院的大門,第一項令人入迷的體驗是在聚碧園中品茶,抹茶與果子與美景交錯的體驗不可錯過。

聚碧園是由江戶時代的茶人金森宗和修建的,有近400年曆史。

走進庭院,趁早上人還不多的時候盤腿坐下,也可以學習一旁的日本人嘗試跪坐。
眼前斷了線的水珠從屋簷上滴下,看它打濕在庭院裏綠意盎然的草木與鮮花上。被雨聲白噪音包裹的世界,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身邊有人緩慢地來了又走,旁邊有高中生朋友,情侶,也有老夫妻,也有獨自的中年男人;有日本人,有歐美遊客,當然也有同胞。
聽鄰座一對男子講起京都旅途中坐錯公交的趣聞,情感的紛擾,話題又轉移到國內職場裏的辦公室政治鬥爭...喝著熱茶,吃著果子,這些紛擾在這超然的景致裏,剛說出嘴的話就消散在了煙雨中。

人生中如此悠閑又奢侈的一個下午,就這樣在三千院被我碰上了。
吃完點心,往後退幾步,像一幅畫般的開闊美景。庭院下的柱子就是這幅畫的畫框,眼前是室町時代種植的「涙の桜」。按下快門後,突然又怕打擾這幅美景,等雨小一些再去有清園散步吧。
苔與樹之光影
網絡上對三千院的贊美之詞,大部分都是關於三千院的庭院:有清園。它被茂密的森林植被和苔蘚所覆蓋,被作家井上靖稱贊為“東洋珠寶盒”。

“有清園”名字來源於西晉詩人左思的詩句“山水有清音”。邁步進入有清園,滿眼都是綠意,柏樹、雪松、柏樹,還有像滿天鵝絨般的青苔蘚鋪滿庭院,尤其是在六月的京都淅淅瀝瀝的雨水中,眼前的綠意更顯安寧和寂靜。

三千院的照片一般都是一片翠綠的,但雨天幽暗的環境,讓整個視線的飽和度的低了下來,這時三千院更顯示出一種暗沉的美。

不論是隱藏在樹木後面的寺廟建築,還是撐著傘的遊客,雨天的三千院,遊客相對來說也少一些,撐著紅傘的遊客反倒成了最令人注目的風景。
撐傘在樹林中穿梭漫步,看著雨水滴在水面上泛起細小的漣漪,雨水滴落在佛像的苔蘚上氤氳開來,仿佛第一次發現京都的美,這是在人潮之外,被幽靜濕潤包裹的京都。
雨中風景
都說雨天不適合出遊,可京都卻是世界上少有的適宜在下雨天遊玩的地方。

京都的雨只要不是特別大的暴雨,即使是中雨撐一把傘,穿梭與古跡之間,都是非常愜意的體驗。雨天,讓古跡和遠處的山頭都蒙上一層淡淡的霧氣,被浸潤的木材顯出千百年來斑駁的痕跡。
周圍人們的低語,和緩慢的腳步似乎都在與雨天默契的搭配。雨天讓整個京都的生活都慢了下來,在這雨水的洗滌中,京都才向遊客展示出了真實的氣質面目。

被滋潤的萬物顯出自己的靈氣,山間川流的瀑布,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同的景象,算是這夏天的京都最美的一道景觀。
國寶與地藏
三千院中美麗的地藏與佛像是招牌美景,大原三千院最有名的“稻草地藏”,是雕刻家杉村孝創作的作品,星星點點分布於有清園的苔蘚中。

清新的雨中,微笑的稻草地藏埋藏在苔蘚中,與大地已經融為一體。
三千院裏有多件日本國寶,被地藏菩薩圍繞的往生極樂院中,上千年曆史的“阿彌陀三尊像”,描繪了死者去往極樂世界時的場景;客殿內有日本畫名匠竹內棲鳳的禦殿場暮景圖和菊池芳文的茅崎海岸圖等屏風畫作,都是百年曆史以上的國寶。

靜岡的禦殿場和鐮倉的茅崎海岸都是今日被旅人熟知的目的地,欣賞它們百年前的水墨景致,別有一番風趣。
作為天台宗的信仰聖地,三千院幽靜、高深的氛圍,暈染著京都美學和佛法哲學的精髓。綠色之森和燦爛的黃金佛像,極樂淨土世界的意象如同水墨畫般展現開來。
皇家寺院與人生旅途
三千院的曆史超過1200年,其實“三千院”只是這座寺廟在明治時期以後的稱呼,圓融房/梶井門跡/梨本門跡/圓徳院/圓融院都是它的曾經的名稱,寺廟地點也經過了多次遷移。

三千院的開創者“最澄”是日本佛法大師和天台宗的開創者,三千院的名字取自天台宗的教誨“一念三千”,“三千”在天台宗用於中代指“一切萬法”。
最澄曾在唐朝時遠赴中國在天台山學習佛法,回國後在延曆年間(782年 - 806年)的叡山延曆寺建了一座廟宇,稱之為“圓融房”,這是三千院的最早起源。

三千院的名聲鵲起是在1118年,堀河天皇的皇子最雲法親王入寺,成為三千院最早入寺修行的皇族,三千院正式改名“梶井門跡”。
在日本,“門跡”特指由皇族、貴族親自擔任住持的寺院,是一種非常高規格的寺廟稱號。最雲法親王入寺後,曆史上有多名皇族、親王貴族在這入寺及還俗,三千院由此成為京都著名門跡寺院。
因為是皇族寺院,三千院有許多獨特的建築設計,例如為了防止刺客在室內揮刀行刺,客殿內的門梁設計的比較低,牆面上還有表現皇族威光的彩虹。逛完美麗的庭院,探索這些曆史中的遺留更別有風味。

三千院所在的大原地區環境幽靜濕潤,符合天台宗“論濕寒貧”的修行理念,的自古以來就被洛都貴族青睞,許多佛法大師隱居修行於此。權傾一時、本可繼承皇位的藤原氏第一皇子惟喬親王把皇位讓給了清和天皇後,也獨自到三千院出家隱居。
承載了悠久的曆史和佛法變遷的三千院,深不見底的森林,從象征人世的宸殿走向象征極樂淨土的往生極樂院,一路繁花綠意,充滿了佛教哲學思想的意象化表達。
三千院構造了一片天台宗的極樂淨土,是名為人生的命運旅途盡頭的休息地。如果沒有後面的行程,我想在這裏呆上一天,什么都不想,或者什么都思考一下。
人生是旅途,旅途也是人生。在雨中凝視被翠綠環繞的地藏,這裏既是天台宗人生的終點,也是漂泊到大原的疲憊旅人身心放松的休憩地。

離開三千院之時,邁出三千院的的大門,抬頭看見了籠罩在雲霧中的山脈。
走下階梯,踏上前往山那一頭的京都新旅途吧。
三千院交通
三千院附近沒有地鐵或電車,最近的公交車站是大原站,這裏停靠公交車特16/17路、10/16/17/18/19路,在公交站下車後步行11分鍾左右即可到達三千院。
去往大原站的公交大部分是從京都站、三條京阪、出町柳、國際會館這幾個交通樞紐開出來的,沿線會經過大片京都市區,建議住在線路附近的朋友們坐公交一站直達。如果酒店附近沒有直達的公交可以地鐵、電車、公交換乘。
tips
三千院遊覽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風景,春有櫻花,夏有綠苔,秋有紅葉,冬有雪景。唯獨需要避開的是紅葉落完後的深秋和不下雪的冬天,光禿的園林可看性會差很多。
京都北郊大原地區除了三千院以外,還有眾多的寺廟和秘境值得探索。加上這裏來回京都市區的路程比較遠,可以一次性多安排一些寺廟庭院一起逛,接下去的攻略再來推薦大原一日遊的路線。
三千院
地址:京都市左京區大原來迎院町540
9:00~17:00
(11月 8:30~17:00
12月~2月 9:00~16:30)
門票:700日元/人
門票預訂:Trip
抹茶果子:600日元
公共交通:特16/17路
10/16/17/18/19路 大原站 徒步11分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