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與元大都(1267 年)同期建成,至今已有 740 多年的曆史~
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背人,因此最早叫羅鍋巷。乾隆十五年(1750 年)繪制的《京城全圖》改稱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全長 786 米,除了可以在這條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上逛吃逛吃外,南鑼鼓巷左右兩側的胡同也很值得一逛~
北京的每條胡同都有自己的風景、曆史文化,以及人間煙火氣。南鑼鼓巷片區的這些胡同中,還藏著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PS:目前僅齊白石舊居紀念館對外開放)~
南鑼鼓巷信息
地址:東城區南鑼鼓巷胡同
門票:無
公交:地鐵 6、 8 號線南鑼鼓巷站下

為什麼這裏名人故居多?這和南鑼鼓巷的前世今生、地理位置有關~
南鑼鼓巷北邊是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是地安門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南大街~
這四條街圍合的這塊長方形地塊,以南鑼鼓巷為界,形成當時元大都的兩個坊:東面的“昭回坊”和西邊的“靖恭坊”~

東西兩坊內各有八條胡同呈“魚骨狀”排列。東邊的 8 條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後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
西面的 8 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

元朝時,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是元大都的中心。到了明清時期,這附近更是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
明末清初的兩朝重臣洪承疇、晚清名將僧格林沁、末代皇後婉容的娘家等,都曾是這裏的住戶~
等到了近現代,棉花胡同 39 號院為靳雲鵬故居;後圓恩寺胡同 7 號曾是蔣介石行轅;後圓恩寺胡同 13 號為茅盾故居;雨兒胡同 13 號院曾是國畫大師齊白石舊居~
南鑼鼓巷也成為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

2009 年,南鑼鼓巷因其獨有的京味文化內涵和特色商鋪蜚聲海外,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亞洲最佳風情地之一”~
南鑼鼓巷遊玩指南
景區地圖

遊玩路線

圖上這些地方都代表著曆史文化,大家逛完主街以後,可以去這些地方看看,感受下濃厚的京味文化和獨特的胡同風情。
南鑼鼓巷景點
-- 炒豆胡同 --

僧王府:位於東城區炒豆胡同 77 號、板廠胡同 30 號至 34 號,清道光六年(1826 年)被僧格林沁買下擴建為王府。原由東、中、西三所各四進的院落組成。現是民居~
-- 東棉花胡同 --
鳳山私宅:位於東棉花胡同 15 號。該院原來是三進四合院。現原大門已拆改,一殿一卷垂花門也改建成民居。二門為七間民國時期的建築,中間為磚雕拱券門。拱券門高約 4 米,寬 2.5 米,下為石雕須彌座,座上均為磚雕,上刻花卉走獸,頂部有朝天欄杆,欄板上雕歲寒三友松、竹、梅,拱門兩側雕多寶格,有暗八仙圖案,做工之細,實屬罕見~
因為門口貼了謝絕參觀的牌子,因此從外面看不到位於二門處的磚雕拱券門~

中央戲劇學院:簡稱“中戲”,學校有東城和昌平兩個校區,位於東城區交道口東棉花胡同 39 號的便是東城校區~
-- 雨兒胡同 --
齊白石舊居紀念館:齊白石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一共有兩處,一處是目前開放為紀念館的雨兒胡同齊白石舊居紀念館;一處是位於辟才胡同內跨車胡同 13 號的故居,現為齊白石後代及家屬住所,暫不對外開放~
舊居一座建於清代中期的四合院,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1955 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文化部撥款購買並提供給齊白石居住,白石老人晚年在此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

2011 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東城區政府、東城區文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畫院對這座建築進行了修複,複原了老人晚年的生活與創作環境~
舊居現在免費開放,現場預約,開放時間為 9:00--16:00~
-- 帽兒胡同 --
達貝子府:位於東城區帽兒胡同 6 號。清代乾隆帝之女和敬公主後人達賚的宅第。達賚祖上為蒙古科爾沁部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因迎娶乾隆帝之女和敬公主而使家族顯赫~
達貝子原居於現張自忠路 7 號的和敬公主府,之後遷居於帽兒胡同 6 號。達賚之子多爾吉在此居住至 1940 年,後居至秦老胡同。現不對外開放~

可園:東城區帽兒胡7、9、11、13 號,原是文煜的宅第花園,該園落成於清鹹豐十一年(1861 年)。始建時仿蘇州拙政園和獅子林,分為前後兩院,前院中心為沼池,後院中心為假山,各自獨立,通過東部的長廊貫通~

可園是北京保存較好的宅園之一,也是中國北方私家宅園中保存較好的實例,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現不對外開放~
文煜宅:位於東城區帽兒胡同 11 號,是一處由五座院落並聯而成的大宅第,占地面積共 11000 平方米,規模廣闊,布局謹嚴,山池亭榭俱全,在現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見(因文煜身後此宅被其後人售予北洋政府要人馮國璋,因此也有稱為馮國璋舊宅)。現是危房,不對外開放~

婉容故居:位於東城區帽兒胡同 35、37 號,原是清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後——郭布羅婉容婚前住所,婉容曾祖父郭布羅長順所建~
最開始只是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冊封為“皇後”後,其父封為三等承恩公,該宅升格為承恩公府。作為“後邸”,加以擴建。西路四進院落。東 路為三進院落。後院有假山、水池,東有家祠。西路正房即為婉容所居。現不對外開放~
-- 秦老胡同 --
綺園:位於秦老胡同 35 號院,。是清代內務府總管大臣察哈拉氏明善的宅邸花園。明善家族三代均任內務府總管大臣,財力雄厚,得以成就佳園~

綺園內原有假山、水池、亭、台、橋、榭等各類建築,還有一幢仿江南園林而建的舫形敞軒。民國時期該院被明善後人售出,西部改建為一座三進院落的四合院,只留下大門東隅一組鑲有[綺園]石匾的假山。現不對外開放~
-- 蓑衣胡同 --
萬慶當鋪:位於蓑衣胡同 1 號。始建於清末,店主人是旗人,當時掌管大清皇家金庫。萬慶當鋪是清末京城五大當鋪之一,於民國時期衰敗關閉,在店前蓋小房遮住“萬慶”二字,並將店鋪出租~

現僅能看到灰磚上的繁體字的磚雕“萬慶”二字。下面的門洞已經被封上。門前左側是“夾杆石”,中間石洞上放著一顆石球。夾杆石北側是介紹萬慶當鋪的石碑~
洪承疇宅:南鑼鼓巷 59 號。該宅原大門在方磚廠東口路北,氣勢雄偉,門外有兩只鐵獅子。現院內房屋大部分改建,惟存北房三間,坐北朝南,前出廊,合瓦清水脊硬山房。據其後人提供的情況,此為其家廟(即洪氏祠堂)。現為民居~
-- 後圓恩寺胡同--
茅盾故居:位於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 13 號,現代文學家茅盾先生(沈雁冰)於 1974 至 1981 年在此居住(PS:這裏原本對外開放,聽附近的人說閉館有一年多了)~

故居前後兩進院落,共有大小房間 22 間,是民國時期建造的兩進四合院。門內影壁上鑲有鄧穎超題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橫匾。院內建築均為合瓦過壟脊屋面~
鑲黃旗官學建築遺存:位於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甲 20 號。順治年間,清政府建立八旗官學制度,鑲黃旗官學便是其中一座,據說是京城裏僅次於正藍旗官學的第二大八旗官學。1938 年改為市立前圓恩寺小學,後並入黑芝麻胡同小學,這裏是自清代起為數不多的學堂舊址~

蔣介石行轅:位於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 7 號,舊稱“恩園”,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大型四合院。行轅本是清代慶親王奕劻次子載旉的府第。作為蔣介石在北平的行轅,這裏曾有過兩次較為重大的政治軍事活動。現在是中辦直屬單位,不對外開放~
-- 菊兒胡同 --
菊兒小區:明顯區別於胡同裏的其他建築,是一組二三層、灰瓦白牆的小樓。由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操刀設計,是北京舊城中少見的新四合院,還曾獲得“聯合國世界人居獎”~

榮祿府:位於菊兒胡同 3、5、7 號和壽比胡同 6 號。宅第分三部分:西為洋式樓房,中為花園,東為住宅,住宅部分為五進院落。現存倒座、過廳、正房和祠堂,中間花園已全部拆除,西部只有一座兩層西式樓房。現不對外開放~

周邊美食推薦
1、方磚廠69號炸醬面,網紅打卡店,謝霆鋒推薦的老北京炸醬面,味道不錯,值得去嘗嘗,需要排隊。
2、鬼味烤翅,黑芝麻胡同的一個小店鋪,開了好長時間了,推薦麻味烤翅、芥末烤翅、原來的土豆泥等。
3、文宇奶酪店,位於南鑼鼓巷中間段的位置,資深網紅店,開了好幾個分店了,味道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排隊人群較多,推薦品:紅豆雙奶皮、原味奶酪、豆沙奶卷。
4、姚記炒肝店(鼓樓店),要想吃炒肝,鼓樓一拐彎,說的就是這家店,位於鼓樓西側,推薦炒肝 豬肉大蔥包子 北京小吃三件套:膠圈 鹹菜 豆汁兒
5、菊兒人家(南鑼鼓巷店),吃正餐的好地方,中規中矩,鹵肉飯套餐和炸醬面套餐實惠味美,鹵肉飯可以免費添飯。菊香奶是點單率很高的一款奶酪,也是必點之一
6、糕如故,一家好看又好吃的中式糕點鋪, 店內糕點種類豐富, 擺得滿滿當當,外表精致的“紅鯉魚與綠鯉魚”, 是南鑼鼓巷店的限定款, 內餡兒口感豐富、細膩,新推出的超滿足芋泥桶兒也值的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