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大阪約2小時車程的地方,坐落著世界遺產高野山,在大阪府以東的和歌山縣的紀伊山地中,聳立著一座神山,千百年來,它被譽為是日本人心靈的原鄉,是多少人魂牽夢繞的朝聖之地,這就是1200年前由弘法大師空海創立的真言宗(密宗分支)聖地,如今的世界遺產—高野山。高野山上的真言宗總部為“金剛峯寺”,其餘一百餘座寺院均為旗下的分院。“奧之院”和“壇上伽藍”作為兩大聖地吸引著眾多參拜者。

天空聖地高野山
高野山的曆史要從1000多年前說起。弘法大師在15歲時,跟隨叔父前往京都學習中國經史和儒家思想,並漸漸展現出中國詩歌的天賦,在東大寺戒壇院受戒後改名空海,於公元804年到達大唐,遍訪名寺。曾到洛陽白馬寺參訪學習,又在長安青龍寺拜中國密宗大德惠果大師為師,盡得漢傳佛教密宗真傳,爾後攜佛典經疏﹑法物等返日。

為了國家安泰與世界和平,弘法大師空海立志在深山中建造便於弟子與後人修行的道場。相傳,正在尋找密宗修行場的空海遇到了帶著白黑二犬的明神,並被帶到了高野山,這是一塊被海拔1000米群山包圍的山間盆地。公元816年,他的願望得以實現,當時的嵯峨天皇賜予了這塊土地,弘法大師空海便在此開始了真言宗總道場的建設之路。

弘法大師在高野山創立的第一座寺廟為“壇上伽藍”,伽藍是佛教修行者聚集修行的場所。主要選擇幹淨、無汙染、安靜的地方。伽藍原為梵語,意為僧人修行的聖所,後來將寺院內的殿堂、塔樓、山門等一組建築稱為“伽藍”。“壇上伽藍”中建立的第一座建築則是高度為23.73m的金堂,屋頂采用的則是典型的歇山頂造型,裏面供奉著藥師如來的雕像。

金堂落成後,弘法大師又仿南天竺的鐵塔建成寶塔,後將寺院命名為“金剛峯寺”。通常我們認為的寺院,印象中都是一座以單一建築物為中心的單一院區,而在當時的高野山,金剛峯寺覆蓋了整一座山,被稱為“一山境內地”,即整個高野山就是一座巨大的院落,而這座巨大寺院的正廳則是“壇上伽藍”的金堂。不過由於19世紀的大火,當時明治政府將原先的青岩寺改為如今的金剛峯寺。

畢竟曆經千年,世事難料。千百年來天災人禍不斷,高野山也是命運多舛,直至1926年,高野山的核心建築金堂被焚毀殆盡……不過後世的信徒們繼承了弘法大師的信念,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最終在20世紀30年代,高野山完成重建。當年由政府主導修建,直達山中的“纜車”,至今仍在運營。最終在2004年,高野山、熊野三山和吉野大峰一同,作為“紀伊山地聖地與參拜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高野山的宿坊文化

由於以前朝聖者眾多,山上也沒有酒店,許多修行者來到高野山只能居住在寺院中,於是就衍生出“宿坊”文化。在高野山的117座寺廟中,有52座寺廟可供公眾住宿。別看宿坊的設施樸素,入住的都是傳統的和式房間,不過這些宿坊中有些擁有悠久的曆史,比如此次我們將要居住的無量光院建於平安時期,擁有千年的曆史。

高野山上提供住宿的寺院一般都會為住宿者提供早晚兩餐的精進料理,這是一種基於佛教戒律,避免殺生與使用刺激煩惱的食材而誕生的素食料理,是隨佛教由我國傳入日本。不過料理規格也分檔次,比如簡餐為一個托盤,高等為三個托盤。食材均采用當季的時令蔬菜,不會使用過於繁瑣的烹飪方式,注重體現食材最原始的風味。

隨著朝聖者的增多,現在的高野山上甚至出現了一些不輸於傳統日式旅館的宿坊,不僅可以在由知名造庭師設計的名庭中放空自己,還能享受到純天然的溫泉和由大廚打造的豪華精進料理。房間內看似普通的裝飾物可能還是擁有百年曆史的古董,似乎已經與當年山上的苦行大相徑庭。

入住“宿坊”還能體驗真言宗的“阿字觀冥想”和“抄經”等活動。阿字觀冥想是真言宗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呼吸法,可以幫助修行者忘記日常的生活,在緩慢的呼吸和冥想中讓身心煥然一新。遊覽高野山的真正樂趣之一是能夠遠離塵世,在非凡的宿坊空間中獲得寶貴的體驗。


靈寶館中的佛教藝術

高野山自弘法大師創建以來,在12個世紀的悠久曆史中經曆了許多坎坷,至今仍是繼續護燈的真言宗的主要道場。高野山靈寶館於1921年在志願者和金剛峯寺的捐贈下成立,是一個以保存和展示高野山珍貴曆史文物的場所,其中不乏一些曠世的佛教藝術。
高野山靈寶藏品超5萬件,其中21件為國寶、148件重要文化財產。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弘法大師空海從中國請來的諸尊佛龕,整體分為三部分,均由檀香木制成,各部分用鉸鏈連接,兩側可以關上便於攜帶。畫面上的如來與周圍各式菩薩雕工精致,細節如今依然可見。這件作品無論是設計還是雕工,均可見大唐工匠的精湛技藝,也令當時本土匠人爭相學習。

而日本本土佛雕大師運慶雕刻制作的八大童子立像,也作為國寶收藏在靈寶館中。目前常年展出的為矜羯羅童子像與制多伽童子像,運慶的早期作品受唐風影響頗深,整體色澤柔和,且注重凸顯人物造型,這兩件作品便是最好的體現。

順帶一提的是,運慶後期又受到宋代雕塑影響,賦予作品更多的獨立個性,用忠實的外表描寫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南大門的金剛力士像,便是運慶在鐮倉初期的 1203 年完成的作品。


東大寺南大門金剛力士像

這座原收藏於金剛峯寺的孔雀明王像是1200年由佛教雕刻家運慶的弟子快慶,應後鳥羽隱天皇的要求建造。雕塑為孔雀伸展開雙翼,明王端坐其上的造型,精美地展現了明王與孔雀的神態。明王右側第一只手執蓮華,第二只手持瓜果;左側第一只手持石榴,第二只手則握有孔雀尾翎,細節精致,充分體現了佛雕師的雕刻工藝。

靈寶館中的國寶除了雕塑還有畫。這幅《佛涅槃圖》描繪了釋迦摩尼在沙羅雙樹下圓寂的情景。相傳,這幅畫的創作時間為1086年,是眾多涅槃畫中現存最古老的作品。加之畫面優雅,在人物的表現手法也非常生動,是日本佛教繪畫中最偉大的代表作之一。靈寶館中還藏有國寶繪畫《阿彌陀聖衆來迎図》和《五大力菩薩像金剛吼》。


奧之院與生身供養

奧之院是弘法大師空海入定的場所,也是日本規模最大的陵園之一,對日本佛教而言,這裏是一片神聖之地。高聳入雲的雲杉與年代感的石板路仿佛讓人忘卻了時間的存在,讓如今的旅人與一千年前的修行者一道,進入這靜謐之處,尋求神靈的庇護。部分宿坊還有奧之院的夜遊路線,不過對遊客的膽量也是一大考驗,即使是結伴同行……

奧之院兩側的參道上,有超過二十萬座墓碑和供養塔,上至皇親國戚貴族名門、下至庶民甚至無名之人,無數人都希望死後在空海大師的指引下通往極樂世界。日本戰國時代,如織田信長、武田信玄、豐田秀吉等眾多知名的戰國大名和武士的墓所也在奧之院中。道路兩旁的地藏菩薩,據說是為了庇佑婦女和兒童而存在。
而在奧之院,有一個延續千年的儀式—生身供。所謂的生身供養是指僧侶們每天兩次為入定的弘法大師空海供奉餐食和茶的儀式。自他坐化以來的1200餘年間,從未中斷過。

神聖之山心靈原鄉
雖說高野山是個依附於宗教建立起來的小鎮,不過這裏所展示給外人的佛教氣息並不及拉薩那樣濃烈。這裏沒有人山人海的擁擠,沒有詩與遠方的矯情,只有綠樹林中一條通往佛門的小道,如此清幽隱逸。寧靜樸素的氛圍與山下的物欲橫流的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前,眾多朝聖者來到高野山,是為了追尋空海大師的腳步,在真言宗下接受修行。而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高野山,也許並不是因為信仰。正是因為高野山上安靜與神秘的氛圍感,為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讓來往的旅人,找到自己內心歸宿與安寧之處。

有些人被壓力包圍,亟需從不斷的精神內耗中逃離;有些人或許只是因為好奇,想體驗一下寺院的生活與宿坊文化;有些人喜歡時隔一年,站在同樣的地方審視自己的內心…

高野山之所以成為神聖之山,除了有空海法師的加持外,是千百年來信徒們翻山越嶺,前仆後繼,讓那個傳說中的“聖山”,在自己的雙腳丈量後,成為那個可以療愈心靈的“聖山”。於是他們轉身向山海走去,告知過往行人,這聖山上竟有如此神跡。

如何前往高野山
高野山位於海拔800米處,有117座寺廟,是日本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日本夏天著名的避暑聖地。從大阪市內搭乘南海高野線抵達極樂橋站後,可以換乘南海高野山纜車,只需約5分鍾便可抵達高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