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景區因靈谷寺而得名。靈谷寺在明朝與大報恩寺和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它起源於南朝梁,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還供奉著唐代高僧玄奘的一份頂骨舍利(另一份供奉在南京九華山公園內的玄奘寺)。
不過今天的靈谷景區除了靈谷寺之外,還有其他很多景點可以讓我們遊覽,其中也有很多值得說道的史實或者故事在裏面。今天我就把靈谷景區裏的幾乎所有的景點都跑一遍給大家看看,以後來靈谷景區玩的話只要看我這篇就足夠了。(圖片全都是實拍)

靈谷景區位於紫金山南麓,中山陵以東,旁邊是南京體育學院和鍾山體育運動公園。從中山門大街進入靈谷寺路,都是遮天蔽日的林蔭道,大約1.5公裏後,就到達靈谷景區大門。
景區票價:35元,學生和老年人是半價17.5元,70歲以上老年人免票,其他像軍人證和無償獻血榮譽證(三免卡)等也可以免票。
門票預訂:Trip
進入景區後景點指示牌還是很清晰的,只要看著指示牌就可以到達任何一個景點,整個靈谷景區也不大,所以不存在迷路或者找不到景點的情況,不過有一個地方不在指示牌上,卻很值得一看,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無梁殿
從大門一直進去就是無梁殿,無梁殿原本是明代建築,供奉無量壽佛(也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叫無量殿。又因為是磚石拱券(xuàn)結構(建築物中砌成弧形的部分),沒有大梁,所以又被稱為無梁殿。1931年,國民政府在靈谷寺修建陣亡將士公墓,把無梁殿改建為公墓祭堂。

據說殿內陰氣重,有人說看到過什麼,不過我倒覺得這些都是為國捐軀的中華好男兒,有什麼可怕的呢,雖然他們中有的被蔣某人綁上了反動的戰車,但也是被獨夫裹挾,身不由己。我們不能對他們求全責備。
從無梁殿出來後有一棵桂花樹,已經有百歲高齡,號稱“金陵桂花王”。
靈谷寺
無梁殿的右邊(東邊)是靈谷寺,在靈谷寺的門前,還有一棵銀杏“樹王”,相傳受過明太祖朱元璋的封賞。

靈谷寺起源於南朝梁武帝時期,就是那個曾經4次出家的和尚皇帝。當時南朝佛教繁盛,作為南朝國都的南京,有著“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美譽,靈谷寺就是其中之一。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重建靈谷寺,它和大報恩寺以及天界寺被稱為明朝時的“金陵三大寺”。

靈谷寺供奉著唐代高僧玄奘的頂骨舍利中的一份(南京還有一份供奉在九華山公園的玄奘寺),也就是西遊記裏唐僧的原型。舍利也被稱為靈骨,所以有些人把靈谷寺叫做“靈骨寺”,這種說法也不能認為是錯的,虔誠之心值得尊敬。
譚延闓墓
沿著靈谷寺再往東邊走,就到了譚延闓墓地。
譚延闓(1880-1930)是民國名人,國民黨元老,小時候就很聰明,因為他的母親是小妾的身份,不能上桌吃飯,譚延闓很孝順母親,對這種禮教非常不滿,他知道只有自己出人頭地了才能改變這種情況,於是他發奮讀書,後來終於金榜題名,他母親母憑子貴,才終於有了上桌吃飯的資格。

還有一個傳說,譚延闓本來可以考中狀元的,但慈禧太後因為他姓譚又是湖南人,想到了和他同姓並且同為湖南人的譚嗣同,心裏那個恨啊,譚嗣同搞戊戌變法可是想殺掉自己的,恨屋及烏,所以就沒給他當狀元,反手給了一個叫劉春霖的人,因為當時天下大旱,這名字好啊,天降甘霖,太吉利了。劉春霖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狀元郎。

譚延闓跟隨孫中山先生創建了民國,孫中山先生對他非常器重,希望由他來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並且希望他能迎娶宋美齡,但譚延闓認為自己才能不夠,謝絕了孫中山的好意。所以後來才讓蔣某人趁虛而入,而且譚延闓還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紅娘。曆史就是這麼讓人捉摸不透,只能嗟歎如果當時是譚延闓當了黃埔軍校的校長,如果他不是在50歲就英年早逝,中國會怎麼樣呢?
譚延闓還是著名的書法家和美食家,他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顏體楷書已經到了極高的境界,當時的人都以收藏他的字為榮。作為美食家,他吃遍了南京所有有名的館子,還和廚師一起創立了“組庵湘菜”(譚延闓字組庵),非常受歡迎,以致於後來很多館子都取名“祖庵菜館”“譚家菜館”。
正是因為吃得太好,”三高“是跑不掉的,1930年的一天在享用完一頓魚翅大餐後,譚延闓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溘然而逝。看來粗茶淡飯保平安是有道理的。
鄧演達墓
譚延闓墓再往東不遠是鄧演達墓,鄧演達(1895-1931)是著名國民黨左派愛國將領,農工民主黨的聯合創始人,1931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曾經有小朋友問,國民黨都是壞人嗎,因為她們上課的時候學過國民黨反動派這個詞。我告訴她國民黨有好人也有壞人,國民黨反動派是壞人,意思是國民黨裏的反動派,而不是國民黨都是反動派。

鄧演達就是國民黨裏的好人,左派就是革命派和進步派,所以被反動派殺害了。後來國民黨左派演變成民革,是中國八大民主黨派之一。而現在台灣那個國民黨,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靈谷塔
靈谷塔在靈谷景區的正北面,你可能以為靈谷塔是靈谷寺的寺塔,但其實這座塔是在1931年修建的陣亡將士紀念塔,塔高66米,九層八面,每層以綠色琉璃瓦披簷。

塔內是沒有電梯的,只有螺旋形的樓梯,而且非常狹窄,能爬到塔頂也挺不容易的。鍛煉一下身體挺不錯的。
志公殿和寶公塔
這2座建築都是為了紀念南朝高僧寶志和尚而修建的,寶公和志公都是對寶志的尊稱。南朝是佛教興盛的朝代,高僧如漫天繁星,寶志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

傳說寶志平時瘋瘋癲癲,舉止怪異,但有天生神力,說的話後來都得到應驗,他懲惡揚善、扶危濟困,連當時的皇帝都很尊敬他。有一種說法,濟公的原型就是寶志和尚。
桂林石屋
桂林石屋在靈谷景區的最西北邊,走過去有一段距離,還有一段上坡,走得都出汗了。看到這個景點的時候我也有點納悶兒,難道是跟桂林有什麼關系嗎?然後我查了一下,原來是因為石屋周圍種滿了桂花樹,所以叫這個名字。

桂林石屋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的別墅,在抗戰時期被日軍炸毀,現在僅剩下斷壁殘垣,但是為了警示後人,所以沒有修複,依然以曆史原貌展示出來。
林森作為民國主席,國家元首,卻死於一場車禍,1943年的某天林森的座駕被美國軍車撞擊,林森經搶救無效去世,而肇事的美國大兵居然逍遙法外毫發無傷,這麼被人欺負,不知道那些民國吹怎麼圓回來。
戴笠墓
這就是我在前面說的不在景區指示牌上,卻很值得一看的地方。在無梁殿的西邊有一條小路,走一會兒會先看到陣亡將士第三公墓。

再往前走,能看到一個環形的花壇,種了幾棵樹。
沿著花壇往裏走有一條小路,感覺有點陰森,還好大白天不怕,但是之前看到有人說看到過野豬,心裏還是有些忐忑。
還好沒什麼異常。果然發現了路旁稀疏的樹林裏有幾級石階,上去後是一座破敗的墓地,就是戴笠墓。墓碑已經被推倒了,上面的字也被鏟掉了,據說這是50年代時痛恨戴笠的老百姓幹的。

戴笠死於1946年,因飛機失事墜毀在南京岱山,死後被追授為陸軍中將,並舉行國葬,極盡哀榮。名士章士釗曾為其題寫挽聯: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過蓋棺猶未定;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但是我想的是,這麼一個極富爭議的名人,為什麼不把他的墓重新修葺一下呢?
靈谷景區交通
靈谷景區門口可以坐202路公交車,開到雨花台南大門,中間會經過中華門城堡和大報恩寺遺址景區,都是很有曆史底蘊的景點,可以去玩玩。或者坐地鐵2號線到鍾靈街站從2A出口出來,步行400米到靈谷寺路站坐202路,或者直接步行1.7公裏可以到達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