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來京都都吃居酒屋,下次要不要試試懷石嘛。”京都朋友說。懷石吃一次也好,但我還是最喜歡居酒屋嘛。不同季節哪怕去同一家店,也能嘗到隨季節變換的魚和時蔬,被主廚用不同的烹飪方式制作出來,加之每家都有精選的日本酒,能在輕松的氛圍裏品嘗風土與感受人情。

今天這篇就來寫一寫我喜歡的七家京都居酒屋,也是廣受本地人歡迎的店鋪。首先,在京都要想不費力吃上飯,非常建議提前預約,尤其是周末,或者一些人氣超高的店鋪。google map 上通常都會有預約入口,有時候可能需要提供日本的手機號碼或者使用信用卡提前支付50日元的預約費用,如果嫌麻煩就直接閑魚找代訂。一定要准時抵達!

日本的居酒屋大多都是“一杯制”,到店內可以不點食物,但每人至少要點一杯酒水。如果是不喝酒的朋友,你的選擇會非常有限。通常只有烏龍茶、可樂、可爾必思和蘋果汁哈哈。

部分店鋪還會搭配下酒小菜“お通し”,小菜通常也是收費的(一般在三百到八百日元)。有些店鋪會提前向外國客人說明這兩項比較特別的收費項目,也可以在進店時先詢問,以免最後結賬時不清楚。比較常見的小菜是沙拉,在神戶的屋台裏吃到小菜是“溫泉豆腐”,需要自己動手煮,搭配柚子皮,很特別!

在另一家割烹裏也吃到過豪華小菜:金槍魚壽司和煮章魚腿,這種價格會貴一些,但可以少點一道菜啊。

野菜逸品五十棲

京都主做蔬菜料理的居酒屋非常多,“五十棲”和我後面說到的“五十家”是姐妹店,招牌是由農場直送的時令蔬菜,完全是“farm to table”的概念。許多蔬菜都會標明種植的農場甚至小農種植者,類似於精品咖啡與葡萄酒中的“精品可溯源”。

“五十棲”在網上預約時候就可以選擇套餐,不想費腦點菜最合適。我選擇了四千日元的套餐,足足上了九道菜,把我和朋友撐得沿著鴨川步行回酒店才好受一些。第一杯喝的日本酒“六歡”。又加了一杯高知縣產的柚子胡椒酒,配蘇打水很爽口好喝。

基本都是時令食材。第一道是梨子與乳清奶酪色拉,芝麻菜鋪底,搭配油醋汁和黑胡椒調味。芝麻菜辛辣味十足,秋天的梨多汁又爽口。

早春和初秋都是吃鰹魚的時候,秋日的鰹魚有與春日不同的風味,油脂更厚實豐腴,表面炙烤後形成焦脆的外皮,搭配酸橘汁來品嘗。

一道半熟牛肉色拉,搭配味增醬和帕瑪森芝士。牛肉本身很好,軟嫩,汁水帶奶香。

蘆筍纖細,煎得表面微焦,非常甜嫩。

白洋蔥切絲,用高湯煮得甜軟,搭配肉味增和藏紅花絲,整體清爽又有變化。

茄子和小魚炸天婦羅,油略多,搭配的胡椒鹽很香。

牛肉蘿卜關東煮,蘿卜完全燉煮入味,甜得像嚼冰糖。

釜飯是我的最愛!表皮煎脆的鯛魚與米飯同悶,搭配上切碎的紫蘇葉,米飯裹上魚的油脂,飽滿又鮮甜。紫蘇葉很好地起到了去腥增味的作用。一碗空口吃,一碗加上高湯做了茶泡飯。

甜點是黑糖冰淇淋搭配黃豆粉,甜度正好,算是一個甘美的收尾。

燒野菜五十家

五十家的氣氛比起五十棲更輕松有活力,不規則的吧台上堆滿了新鮮蔬菜,連杯墊都是各種蔬菜的切面圖:西紅柿玉米卷心菜……

第一次嘗試番茄酒,酒精度倒是沒有嘗出來,只覺得是新鮮番茄汁搭配蘇打水,獨特的鮮爽。

五十家的招牌料理是鐵板烤蔬菜,從農場送來的新鮮蔬菜被寫在單獨的菜單立在桌上。和國內常見的燒烤店不同,每一種烤蔬菜都搭配了不同的調味和醬汁組合,吃起來都有些小驚喜。蕪菁就是盤菜,口感類似蘿卜,但比蘿卜水分少,更綿密,烤蕪菁搭配肉味噌與歐芹葉,綿軟鮮甜。

烤蟹味菇,搭配芝麻奶油醬和炸蒜片,菌菇鮮美的汁水搭配奶油共同在口中爆開,蒜片即時制止了可能出現的膩味。

九條蔥是京都傳統蔬菜,相比起普通大蔥,九條蔥幾乎沒有辛辣味,更甜更柔嫩,有種春日韭菜的鮮甜感。烤九條蔥搭配五花肉片和唐辛子粉,甜嫩配上油脂,層次瞬間豐富又立體。

蘿卜燉豬軟骨小排的調味很家常,軟爛又入味,豬排的軟骨帶著軟糯的油脂,微涼的初春夜裏帶來溫暖的滿足感。

鐵板とお酒宗や

也是主打鐵板燒的居酒屋,營業到淩晨,生意火爆。不僅需要預約且只能用餐兩小時。坐在吧台前看著主廚現場料理,胃口大開心情大好!

喝了一支岐阜縣產的清酒,名叫“sakura”,清爽,帶有一點點起泡感。點清酒可以自己挑選喜歡的杯子。情緒價值也拉滿。

生青椒搭配肉味增和蛋黃醬。生青椒完全沒有辛辣感,反而清甜。好一道開胃菜。

風幹螢烏賊搭配蛋黃醬,洶湧澎湃的鮮,帶一點點鹹,海的味道在口中蔓延。特別下酒。

鐵板燒牛蒡,口感類似山藥,微甜脆嫩。配上佃煮的蛤蜊肉和海帶,鮮甜彈嫩和清甜爽脆形成了恰到好處的對比。

春天在日本居酒屋裏也常能吃到菜花,搭配上烤得微焦的雞腿肉和山藥泥。

烤卷心菜,春天的卷心菜格外甜嫩又多汁,配上牛腸和蒜片。牛腸的油脂幾乎不去除,爆開滿嘴的奶香。

明石燒雞蛋卷,結合了兵庫縣的“明石燒”和常見的“雞蛋燒”的一道菜,特點是相比起常見的雞蛋卷更彈嫩。在雞蛋中加入紅薑碎來增加層次,又搭配上高湯,可以把雞蛋燒放在高湯裏品嘗,更加多汁嫩滑。下次到神戶有時間真要去趟明石呀!

蔥や平吉

主做九條蔥料理的居酒屋,在高瀨川散步的時候偶然看到他家寫在牆上的菜單,就嘗試著 walk in 了。耐心等待了不到二十分鍾入座成功。

這家午餐時候的天婦羅蓋飯性價比超高,無需預約,但可能需要排隊。晚餐更豐盛,有和牛壽喜燒、天婦羅、烤串和各類小菜,壽喜燒二人起點,比較推薦多和幾個朋友來品嘗,可以多嘗幾樣菜。

落座的規矩是先選酒,不知道選什麼就選主廚推薦。主廚拎著兩大瓶酒到桌前給試飲,一支甘口一支辛口,最後選了“坤滴”。鮮甜,配刺身肯定很好!

這天沒吃刺身,選了“春山菜天婦羅”,春山菜是山裏的各種植物嫩芽,相比起春野菜會偏苦,卻有獨特的清香。一個人猛吃一盤野菜!奢侈。

鐵板燒烤九條蔥,撒上舞動的木魚花,有點烤韭菜的意思,多汁又鮮嫩。

青蔥燒牛筋,鐵板底下先糊一層用澱粉混合了紅薑粒魔芋碎的面糊糊,鋪上牛筋,類似大阪燒,只是用大量蔥花來代替木魚花。牛筋脆又糯,蔥香!不吃蔥的同志們可能直接抱頭逃竄。

又點一碗豆腐皮山藥泥蓋飯,一人可選半份,米飯可選黑米或白米,很有點京懷石的意思了。配一小碟山椒魚幹和味增醬,平凡但落胃。

六角ACE

算是京都的“網紅居酒屋”吧,朋友提前半個月早早訂了位置,七點准時到店只見門前排滿了不同國籍的客人,每桌也會限定用餐時間以提高翻桌率。

酒很豐富,除了啤酒日本酒還有葡萄酒和調飲,選了支橙酒,帶點罐頭荔枝香。第二杯選了 sangria 白,用冷凍芒果泡的,喝起來像果汁毫無酒味,不好喝,別點。

朋友按著 google map 推薦菜點了單,每道菜都做得很精致,符合如今社交媒體的“出片”需求,口味反倒比較平常。土豆泥堆得高高,上配一個流心的煮雞蛋,看起來像是在餐桌上豎起了地標建築供眾人用相機崇拜。

生雞肉沙拉是第一次吃,表層用噴槍微炙後切片,搭配生洋蔥絲、鹽和芝麻油。我吃過類似調味的生雞肝,雞肉這樣來調味也能凸顯其本身的鮮甜。

蟹肉奶油可樂餅,非常燙!外殼炸得脆也不油膩,內部則是土豆混合奶油,細膩流心。

招牌菜“六角雞”,是辣味的烤雞腿肉,大量辣椒粉和洋蔥絲帶來的香辣沖擊力很強。

紅蝦剖對半焗烤,配上類似於“蝦醬”的醬汁,鮮中帶甜。牛肉焗烤後搭配面包片,鹹甜調味。這兩道都很適合配酒。

我們討論了好一會兒店名是什麼意思,我猜是“六邊形戰士,說明每個方面都做得好”,deepseek 老師說是古早動漫《網球王子》裏的角色,無解……

串とテール煮様様

這家是連鎖店,我去的是京都站前店,非周末 walk in 也有位置,可以掃碼點餐,可以直接選中文(雖然翻譯得不怎麼樣)。

小菜是生蔬菜蘸蛋黃醬吃,卷心菜、胡蘿卜、黃瓜、蘿卜等,蔬菜很清甜。以前認識一個法國人請吃飯,開胃菜就是手工打蛋黃醬配生胡蘿卜。

招牌菜是真的寫在了招牌上,炸串和煮牛尾。炸串是關西特色,裹一層薄面衣高溫炸,能做到外皮酥脆內部飽滿也不油膩,配上特色醬汁非常好吃。我最喜歡炸蝦和炸蓮藕。

到這家店是十月初,新秋刀魚上市的時候,這個季節的秋刀魚有薄薄一層脂肪,烤起來皮酥肉緊,非常鮮美。

味增煮牛尾燉得軟爛入味,可以配一碗米飯用湯汁澆著吃。回家之後複刻了一下這個味道燉了好多次牛尾湯😋。

酒菜米ベ ゑ

去年和今年吃過兩次的居酒屋,周末生意很好,建議預約。工作日 walk in 也會有位置。

這家提供五百日元的小菜,今年是海蜒蔬菜沙拉。海蜒在舟山海域也很常見,通常會曬成幹,新鮮吃很細嫩,配上油醋汁清爽。

招牌菜是“原始燒”,類似於爐端燒,直接用炭火來烤魚。魚的種類每日不同,我吃的好像是沙丁魚?不去內髒直接烤,因為足夠新鮮也沒有半絲腥氣,肉質緊實又多汁。

刺身拼盤都是春日的魚類,主廚用日語依次介紹,有“䲠”,也就是馬鮫魚,是日本春季的象征性魚類。寧波人也認為清明前的馬鮫魚最為肥腴美味。有“鯛”,因其粉白的色澤如同櫻花,被稱為“櫻鯛”,也是這個季節必吃的美味。“鰹”,春季的“初鰹”肉質彈嫩清爽。

油墨魚肥厚粘糯,仿佛在吃年糕。螢烏賊也是最好吃的時候,醃漬後搭配生薑泥來品嘗。

又另點了一份螢烏賊配菜花,蘸黃芥末。

關東煮本身平平無奇,但是搭配了三種辣味蘸醬很有意思:味增、柚子胡椒、山葵。

春天還要吃烤竹筍。鮮嫩。

鯛魚山菜釜飯,直接在桌前燃了酒精燈來煮,等酒精燃燒殆盡米飯也已煮好。用高湯來做煮飯的湯汁,配上蕨菜等時令蔬菜,拌勻後鮮甜豐富。另配了一碟調味用的菜葉,嘗了嘗香氣介乎芹菜葉和香菜葉之間。

店鋪的氣氛格外好,廚師都是年輕小夥。吧台圍坐著本地人也有路過的歐美遊客,雖然是不同國籍的陌生人也能用對方能聽懂的語言盡力溝通著。這可能就是我喜歡京都居酒屋的重要原因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