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詩意之城,古韻之美
這座古老的城市
猶如一顆鑲嵌在皖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訴說著千年的曆史與文化
街頭巷尾,每一塊青石板
每一座古建築都仿佛
在低聲吟唱著古老的詩篇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裏。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國家5A級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的組成部分。
推薦景點
徽園

徽園,是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在原徽州府衙一帶修建的仿古旅遊區。是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絕”,融磚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精髓。徽園2000年對外開放。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1999年3 月25 日動工,2000年11月16日建成開園,徽園位於古城鬧區,南連中 和街,北接徽州路,占地2公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有:仁和樓、得月樓、茶樓、惠風石坊、徽園第一樓、得意樓、春風樓、 過街樓、古戲樓、蓮池玉帶橋、萬金靈龜、九龍九鳳壁,以及住宅樓房百餘間。
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城內陽和門東側,跨街而立。立於明萬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許國石坊是許氏衣錦還鄉時在家鄉歙縣立此坊。許國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中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
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隋義寧年間(617-618年),越國公汪華即遷於此。宋紹熙年間(1191-1194),州衙毀於大火,隨後重建。明初,衛國公鄧愈改為行樞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複為府治。之後,正統、崇禎曾兩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道光末年大修。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築規制,采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對徽州府衙進行了修複。徽州府衙總占地面積2.4公頃主要包括南譙樓、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整體建築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體現了徽派建築的精髓。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園”,是將散落在歙縣范圍內瀕臨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國時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築進行拆遷和修繕,按照“複原”的原則,整體搬進了西園。大宅院內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磚雕)多達14000多處。整座古建築群集牌坊、戲台、亭閣、花園、水榭等於一體,為組合式的宅第群體,有宅第26座、房屋數百間、天井36個、柱子1580根。徽商大宅院內建多座反映徽文化的博物館,如徽派建築曆史博物館、徽州雕刻精品館、徽州民俗館、徽州曆代名人館等。
漁梁街與漁梁古壩

漁梁街,屬國家曆史文化名街,唐朝乾元二年(759年)形成街市,已有1200多年曆史,是當時徽商外出經商往返的必經之路,也是府衙官員們出門的必經之道,被稱為“徽商之源”。漁梁是徽商興盛數百年的重要水路碼頭,保存有古代街衢、水埠和碼頭的原始風貌,是徽商外出經商往返的必經之路,也是府衙官員們出門的必經之道,被稱為“徽商之源”。
漁梁古壩位於城南1公裏處的練江中,是新安江上遊古代攔河壩,已有近1400年的曆史了。它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這條老街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漁梁古壩是古徽州昌盛數百年的水路碼頭,交通要津,保持著古代街衢、水埠和碼頭的風貌,漁梁老街一公裏有餘,用一色鵝卵石鋪成,舊式店號、莊號依稀可辨,漁梁壩,壩長138米,底寬27米,頂寬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堅石壘砌而成。
徽州街巷

徽州街巷內有鬥山街、大北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古街巷。街首處“旌表江萊甫妻葉氏貞節之門”木牌坊,為明太祖朱元璋感恩賜建。大北街為府城商業區。該街朱家巷口有“豸繡重光”坊,蘊含明末朝廷鬥爭故實。打箍井街以打箍井得名,井圈鑿箍。井邊方士載宅為明大學士許國府邸部分遺構,已辟為許國生平展覽館。中山巷為階梯型古巷,基本保持清末風貌,巷內有兩柱世科石坊和皖南事變後葉挺將軍囚禁處。
遊玩Tips
民宿文化
徽州民歌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區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其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號子、山歌、小調及佛教、道教歌曲等。徽州民歌與徽州民謠有著相通之處,既被廣泛傳唱,又十分朗朗上口,有的比較原生態,保留了方言古漢語的文字及押韻特征,有的因為當地方言無法找到對應的漢語文字,故通過白話的方式進行表述,大多數民歌講述的都是當年留守在家的徽州女人日夜思念在外打拼的丈夫,在繡鞋、洗衣等相對輕松的活計中隨口哼唱,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徽州民歌對唱”共收錄了十首傳唱度較高的民歌,有《牧牛花鼓》、《四季探妹》、《買絲線》等。2008年6月,安徽省黃山市申報的“徽州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徽州婚嫁

舊時,徽州婚嫁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說媒者一般為年長女性,稱"媒婆"。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禮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定親後,由男方選定結緍日期通知女方,稱"請期"。請期後搬行嫁。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拉面"。接著便是迎親、拜堂、鬧洞房。婚後第三天,新郞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謂之"回門"。此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搶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20世紀50年代後,父母包辦婚姻逐漸被自由戀愛代替,婚事簡辦。80年代後,有采取旅遊結緍和集體婚禮形式的。
疊羅漢
疊羅漢是流行於歙縣一種民間遊藝。表演時演員下穿紅彩褲,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繪有臉譜。演員均為男性,表演渾樸粗獷。演出前要舉行祭台儀式,焚紙燒香、羅漢掃堂,然後眾演員相繼登台或在廣場上表演。演員不說不唱,在大鼓敲擊的簡單節奏下,分別表演童子拜觀音、斜角旗、仙人橋、石猴出山、六柱牌坊、涼心水閣、水簾洞、劉海戲金蟾等造型。表演時先易後難,特別是水簾洞中演員的筋鬥及六柱牌坊中20餘演員疊成的六層造型,最為精彩。
美食推薦
特色食物

石頭餜、徽州餜、苞蘆餜、苞蘆松、秤管精、冬瓜餃、凍米糟、“杜”字蝦米豆腐幹、芙蓉糕、伏嶺玫魂酥、葛粉圓子、宏譚豆腐乳、蝴蝶面、黃山河螺、徽式炒面等
出遊攻略
門票價格
徽州府衙:
日遊成人票:45元/人
日遊優待票:24元/人
夜遊成人票:45元/人
日遊套票:
徽州府衙+搖櫓船成人票:83元/人
徽州府衙+徽商大宅院:100元/人
門票預訂:Trip
景區開放時間
日遊:7:30 - 17:30
夜遊:17:30 - 20:30
優惠政策
優待票:
1、6周歲(不含)—18周歲(含)的兒童、60歲(含)-65歲(不含)的老年人憑本人有效身份證或戶口本原件;
2、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學曆的學生憑本人有效學生證原件。
出行小貼士
航空
乘航班至屯溪國際機場——出租車至黃山市汽車站——轉乘至歙縣班線車——歙縣汽車站——乘至4路公交直達。
鐵路
高鐵:乘京福高鐵至歙縣北站——乘公交至徽州古城景區。
普鐵:乘皖贛普通鐵路可選擇由歙縣站出,乘坐4路公交車徽園站下即到。
高速
上海、江蘇、杭州方向:
1、徽杭高速→歙縣出口→歙縣、績溪、旌德方向→歙縣縣城徽州古城景區。
2、揚績高速(蕪宣黃)高速→歙縣東、臨溪出口→城許大道→歙縣縣城徽州古城景區。
當地特產
徽墨、徽州漆器、富溪野生茶油、徽派盆景、徽州竹雕、富溪葛根粉、黃山石雕、徽州木雕、富溪貢菊等
注意事宜
1、時間安排:徽州古城是一個充滿曆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遊玩時間建議安排在早晨或傍晚,以避開高峰人流。
2、著裝:古城內建築風格古樸,建議穿著舒適、輕便的衣服,以適應古城內的步行和可能的小景點參觀。
3、文物保護:古城內有許多曆史建築和文物,請尊重並保護這些文化遺產,不要亂塗亂畫或破壞文物。
4、交通:徽州古城距離市區較遠,建議提前規劃好交通方式,避免行程過於匆忙。
5、安全:古城內步行區域較多,但也有一些陡峭的樓梯和台階,請注意安全,盡量保持體力。
6、曆史文化:徽州古城擁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建議在遊玩過程中多了解古城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內涵。
7、美食體驗:徽州古城的美食獨具特色,如徽州粉蒸肉、豆腐腦、糖葫蘆等,不妨品嘗一番。
8、景點推薦:徽州古城內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如徽園、許國石坊、程氏宗祠等,可以根據時間合理安排參觀順序。
9、親子遊建議:如果帶孩子一同遊玩,建議重點關注親子互動的場所和項目,如徽州特色的手工藝品店、兒童遊樂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