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因堰而起,因水而生,水是都江堰的靈魂。
建堰2270多年,是當今世界上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造福於天府之國的各個市縣,惠及面積近千萬畝的農田,被贊為中國水利工程史上的偉大奇跡、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都江堰不僅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今天就帶著大家來遊覽都江堰風景區。
這裏的主要景點有:南橋、張松銀杏、臥鐵、伏龍觀、建福宮、安瀾索橋、二王廟、魚嘴、飛沙偃、寶瓶口、離堆等。
都江堰景點
南橋

南橋:連接兩岸的橋梁,是景區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都江堰景區大門

臥鐵

它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志,也是岷江內江每年維修清淘河床深淺的標准,挖到臥鐵就不需要再向下挖淘了。
張松銀杏

86版西遊記中那棵人參果樹就是以堰功道旁的這棵銀杏樹為原型塑造的。
樹高6.3米,樹圍最寬達5米,系後漢張松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
伏龍觀

伏龍觀位於離堆公園內。
這裏是李冰父子治水時降伏孽龍的地方,也是祭祀李冰父子的道觀。在伏龍觀可以看到寶瓶口引水口,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節制閘”,可以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
安瀾索橋

安瀾索橋是通往對面玉壘山的必經之路,其曆史比都江堰還要久遠。
安瀾索橋是一座橫跨內外兩江的吊橋,也是中國古代五大橋梁之一。在橋上可以感受岷江水的氣勢和風光,也可以看到魚嘴分水堤的全景。
二王廟

二王廟,這裏是紀念李冰父子的廟宇,也是都江堰景區的最高點。在二王廟可以參拜李冰父子的塑像,還可以看到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文化遺跡。
從二王廟沿著松茂古道下山到玉壘關,這裏是都江堰古城的西門,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玉壘關可以看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平面圖,還可以遠眺飛沙堰和魚嘴的景色。
魚嘴

這裏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流閘”,可以根據水流量按固定比例實現分流。在豐水期,經魚嘴的江水有六成進入外江,四成進入內江;而枯水期則恰恰相反,這就是“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飛沙堰

飛沙堰位於魚嘴以下,是都江堰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是都江堰的泄洪道。 這裏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排沙閘”,可以利用水流沖擊力將河床上的泥沙排出外江,保證內江水質清澈。
寶瓶口

寶瓶口是都江堰三大主體工程之一,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海拔720米。
寶瓶口,是指起“節制閘”的作用的河口,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位於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
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寶瓶口。
它因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
離堆

伏龍觀所在的山堆就叫做離堆,原本是玉壘山的一部分。
李冰修建都江堰時,從玉壘山鑿開了一道引水口,也就是寶瓶口,被鑿開的小部分山體與玉壘山分離,就稱離堆。
玉壘山公園

玉壘山位於二王廟東側,是個一個城市深林公園,是包含在都江堰景區內。
公園內山上古木參天,綠蔭如蓋,還有一段明代古長城,本地人常到此晨練。
遊玩都江堰後,可到此登頂上玉壘閣俯瞰都江堰,以及水利工程全景,特別美。
秦堰樓

因都江堰建於秦國而得名。這裏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
秦堰樓是一幢現代仿古建築,但由於其建築風格與二王廟保持一致,得到了廣大遊客及文物保護專家的認可,與都江堰景區、二王廟古建築群渾然天成。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組成部分,是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遺產名目中唯一的非文物建築。
登上秦堰樓極目眺望,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安瀾橋、二王廟、古驛道、玉壘雄關、岷嶺雪山、青城群峰盡收眼底,極為壯觀。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時間。

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共為體系。
如今,擁有眾多景點的都江堰,已成為一處感受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的好去處。
推薦路線:離堆大門-清溪園-堰功道(張松銀杏)-伏龍觀-飛沙堰-寶瓶口-飛沙堰-魚嘴-安瀾索橋-二王廟-松茂古道-玉壘關-西關-城隍廟-玉壘山廣場
遊覽時長:3.5小時(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