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園位於揚州古城東北隅的東關街內,占地面積約為2.3公頃,是清嘉慶、道光間鹽商兩淮商總黃應泰(至筠)所築。

個園信息
建造年代: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園主:鹽商黃至筠
面積:占地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7千平方米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鹽阜東路10號
路線:南門or北門進,東門出
門票:30元
門票預訂:Trip
個園遊玩特色
揚州個園以竹為特色,也因園內的象征四季的四季假山聞名於世,無論是設計構思還是疊石技術,都較為罕見,園林界泰鬥陳從周先生評價其為“國內孤例”。
由“個”到“竹”論個園的竹文化
“個”者,竹葉之形,也是“竹”字的半邊,古人常用“個”來代稱竹子。如《六書本義》中言:“個竹一枝也。”《史記》中也用“竹竿萬個”來形容竹葉的繁茂。個園主人名“至筠”,“筠”也是竹的代稱,主人取清代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句意,親手書寫“個園”二字匾額,對竹子的熱愛程度可見一斑。

不同於在其他園林中,竹子只是作為園林的一種點綴,竹是個園的魂魄。在個園中,竹林面積有一萬兩千多平方米,數量約兩萬竿,行走其中常常令遊人感覺身處萬竿修竹彙成的海洋。微風吹過,竹林搖曳,竹影婆娑,恰似波起潮湧。不僅數量多,竹的品種也多,園內現有龜甲竹、斑竹、金鑲玉等竹60多種,種類繁多。
個園取意於竹,竹石造景成為景觀的主要組成部分,還有竹裏館、竹西佳處等竹文化景點,處處萬竿千姿,清麗滿目。

一園假山盡得四時風雅
清代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有言:“揚州以園林勝,園林以疊石勝。”由於揚州園林范圍小,因此造園匠師特別注意疊山之意境。個園“四季假山”在中國古典園林假山中是獨一無二的傑作,造園師通過不同石材的運用,不同植物的配置,組成了不同的景觀效果,而使觀者聯想到春、夏、秋、冬四時之景,遊園一周,竟得四時美景。

宋郭煕《林泉高致》曰:“春山煙雲連綿人欣欣,夏山喜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淨遙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個園四季假山融此畫理,借詩情,讓我們體會到中國古典園林假山絕調。
春山淡冶而如笑

春山在個園入口處,圓洞門旁植數株修竹,沿花牆布置石筍,道是“春山筍石參差,修篁弄影”,意在描摹雨後春筍出的模樣,翠竹披拂,石筍挺立,剛柔並濟,竹與石筍,用一真一假的處理手法,催發出春天生機勃勃的境外之思,象征著春日山林。
夏山蒼翠而如滴
進入口西行,過建築宜兩軒,得見一汪碧潭,後倚一氣勢雄渾的太湖石大假山。山中有洞,中空外奇,配之小潭清碧,取意夏雲多奇峰。假山湖石皴皺,頂部堆疊如雲層環繞,仿若夏雨欲來。山下池水流入洞穀,渡過曲橋,有洞如屋,曲折幽邃,洞口上山石外挑,而水複流入洞中,景深豐富,在夏日更覺涼爽。

夏景的植被,主要有女貞、廣玉蘭、圓柏、枇杷樹等,枝葉厚重,陽光照耀下,營造出一種濃蔭蔽日的夏日氛圍。山頂有一平地,據說舊時為養鶴之所,有鶴亭翼然,戧角高翔,恰如“鶴舞雲霄”。
秋山明淨而如妝
從湖石蹬道引至山巔,經過樓廊複道可到東首的黃石大假山,此為秋山。山體氣勢磅礴,拔地數仞,峻峭淩雲,取秋日登高望遠之意境。黃石色溫質堅,粗狂又富有野趣,配之以丹楓,又於山巔處建亭,每當夕陽西下,一抹紅霞照映山上,自有雄渾之氣魄,又含莊重之優雅,自成一幅秋山圖。

秋山內部結構極為複雜,蹬道盤旋,洞穴奇譎,有峰有巒,有澗有穀,引導人們上下攀登遊覽,自合“秋山宜登”之趣味。
冬山慘淡而如睡
冬山在園東南小庭院中,以蠟梅點題,倚牆放置潔白圓渾的安徽宣石,其中有白色石英結晶熠熠閃光,營造了冬日石上積雪猶存的景象。更為巧妙的是,在冬山南牆上開鑿了四排二十四孔風音洞,借助外面狹巷高牆的氣流變化,產生風吹過呼呼作響的效果,仿若嚴冬北風呼嘯,更添冬之意境。加上小院內冰裂紋鋪地、蠟梅襯托,盡得歲寒冷趣。


冬山小庭院的西牆上又開兩圓形洞窗,可以看到入口處春山的翠竹,暗示著嚴冬將過,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這種構思如同點睛之筆,暗示了個園四季輪回流轉的主題,精神境界陡升。
通過個園環形的遊覽路線,我們真切領略到“春夏秋冬山光異趣,風晴玉露竹影多姿”。從竹、筍見春的生機,從碧波、雲霧感受夏的蔭涼,從丹楓黃石中望秋之肅穆,從巷風呼號中品冬之蕭瑟。四時輪回,各有風雅,個園以浪漫的情懷,用四季假山將四季留住,似童稚天真,又如老者對光陰易逝發出的一聲喟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