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別稱江城,湖北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部。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軍事和工業重鎮。

武漢本是三座城,曆史文化在武昌,通商港口在漢口,工業發展在漢陽,洋務運動開啟了武漢現代化進程,是全國城建最早的特大城市,近三個世紀的時間裏,都是一線大城市。

武漢具有3500年曆史,在武漢,嶽飛寫下《滿江紅》,林則徐點燃禁煙第一把火(之後才去虎門銷煙),辛亥革命打響推翻封建王朝的第一槍。

武漢占地約8600平方公裏,2022年常住人口接近1400萬人(全國第七),GDP全國第八。

PART 1. 城市印象

江城

長江流經11個省市,卻只有武漢被稱為江城。

武漢是一座由江水孕育而生的城市,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江在此交彙,橫貫武漢,將其一分為三,隔出了武昌、漢口和漢陽。

武漢被稱為“江城”的最初來源,與“詩仙”李白有關,李白一生漂泊四方,曾留下了許多關於湖北的詩篇,寫於744年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詩中:

一為遷客去長沙,

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將武漢稱為“江城”,這個雅稱自此流傳千年。

火爐

武漢的水很多,水源也很充足,但武漢卻因為夏季酷熱被稱為“火爐”。

主要原因如下:

1. 副高,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空氣難以流通,氣流下沉增溫;

2. 濕氣,武漢江河湖泊眾多,水網密集,水汽蒸發籠罩在上空,變成一團桑拿熱氣;

3. 地形,武漢三面環山,呈“凹”字形,熱量聚集難散發。

許多火爐城市成因都類似。

PART 2. 必去景點

湖北省博物館

擁有我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坐落於武昌區東湖風景區,占地面積約8萬平米,總建築面積達12 .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達3. 8萬平方米。

館內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現有藏品近40萬件(套),國家一級文物1005件(套)。

館區內的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鍾館等高台基、寬屋簷、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築三足鼎立, 構成一個碩大無比的“品”字。

湖北省博是荊楚文化寶庫,包含了荊楚大地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等。

十大“鎮館之寶”:

鄖縣人頭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鍾、曾侯乙尊盤、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雲夢睡虎地秦簡、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千餘套國家一級文物中僅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可見其含金量。僅這一套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鍾,就值得單獨拎出來做一個博物館!編鍾雖是禮器,卻有著驚人的天籟。它的出土說明早在距今2400年之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經達到如此高的水平。

預約方式:

官方微信公眾號和美團可免費分時段預約,預約5日內票。

每年的3-10月是編鍾樂舞演出旺季(館內自助機購票,一定要進去就馬上購票,成人票50元),除此外還有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的演出(“小火神全息劇場”公眾號購票,成人票58元)。

南大門為遊客參觀入口,西南門是車輛入口。

開放時間:每日9:00-17:0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人工講解+門票預約:Trip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武漢城市的根源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位於黃陂區,以其所涵蓋的盤龍城遺址而得名。盤龍城遺址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曆史,占地面積約4.86萬平米,是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它是商朝在南方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迄今保存有完整的城牆和壕溝。

遺址博物館坐落於公園西部,占地約2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3萬平方米,展廳面積3800平方米。博物館建築采用“半嵌入式”設計將博物館建築消隱於樹叢中,將遺址本體作為最大的展品,觀眾站在博物館屋頂,可遠眺遺址核心區。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秦兵馬俑圓明園、三星堆等著名遺址同等級別。

它集博物館與遺址公園於一體,是一座高規格的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著豐富的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陶器、瓷器等,展示商代盤龍城遺址的風貌。

預約方式: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官方微信小程序可免費分時段預約,預約5日內票,入館免費,講解為100元。

開放時間:每日9:00-17:0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古建類

黃鶴樓、晴川閣、古琴台是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是“天下江山第一樓”,晴川閣是“楚天第一樓”,得名自崔顥的“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川閣與黃鶴樓隔江相望,兩座都是後期重建的仿古建築。

古琴台又稱俞伯牙台,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發源之處,被譽為“天下第一台”。初建於北宋,後經清朝嘉慶年間重建。它坐落在漢陽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臨龜山,北倚月湖。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耳熟能詳,而古琴台便成為武漢“知音文化”的重要載體。

三個景點都是很重要的文化符號,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打卡。

黃鶴樓

天下江山第一樓

黃鶴樓,與湖南嶽陽嶽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位於武昌區蛇山之巔。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曆代屢加重修,到南宋初年,黃鶴樓傾圮,實體故址不存。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於1985年。

作為曆史文化名樓,關於黃鶴樓的詩詞數不勝數,其中最耳熟能詳的當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崔顥登樓所題的《黃鶴樓》。

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通高51.4米。

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飛簷五層,攢尖樓頂,頂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簷下四面懸掛匾額,正面懸書法家舒同題“黃鶴樓”三字金匾。

黃鶴樓從建立起就屢建屢毀,再毀再建,循環往複到新中國成立。因此,很多人覺得如今這個裝著電梯的鋼筋混凝土“偽古建”,甚至地址都不是原址的“黃鶴樓”並不值得去。

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的。

首先,黃鶴樓是武漢的地標,它的地理位置極佳,座落在蛇山(又名黃鵠山)山頂,登上黃鶴樓可以俯瞰整個城市,遠眺便是洶湧的長江和三鎮的風光。

其次,黃鶴樓是重要的情感寄托,自古以來聖賢詩人為黃鶴樓寫就那麼多的詩詞歌賦,這千年的傳承得有一個載體。

這麼一想,那股悵然若失的情感更應景了,就該登頂吟上一句: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延伸閱讀:【黃鶴樓】黃鶴樓超全遊玩攻略!日場、夜場都有!

預約方式:

“黃鶴樓”官方微信公眾號/大眾美團等平台可購買門票,成人門票70元。

開放時間:每日8:30-17:00。

門票預訂:Trip

歸元寺

湖北省規模最大的古刹

歸元寺是武漢香火最旺的第一名刹,又被稱為“漢西一境”,因其古樹參天,花木繁茂的人文景致而得。位於漢陽區,由白光法師於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興建,其名取自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

歸元禪寺屬於佛教禪宗五宗之一的曹洞宗(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統稱“禪門五宗”,其中較為深遠的是臨濟宗和曹洞宗),民間諺語有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雲(北京),中有歸元(武漢)。

▲歸元寺平面布局圖

歸元寺占地153畝,有殿舍200餘間,擁有藏經閣、大雄寶殿、羅漢堂三組主要建築,寺中各類佛教經典7000餘卷,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書畫碑帖及外國友人贈品。

寺中有兩件珍品:

一是在長寬不過6寸的紙面寫著由《金剛經》和《心經》共5424個字組成的“佛”字。

二是血書《華嚴經》和《法華經》。

寺中的標志建築是通高55米,由宮殿式石台座和紅木卯榫組合而成的圓通閣,此閣樓放在國內也絕無僅有,是我國近兩百年來最大的純石木結構樓閣建築。

預約方式:

“武漢歸元禪寺”官方公眾號可預約購票,門票10元/人。

開放時間:每日8:00-17:00。

人工講解預訂:Trip

長江大橋

萬裏長江第一橋

長江大橋,是連接漢陽區與武昌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於1955年動工,1957年通車。如今武漢全城共有1300多座橋梁,十一座跨江大橋,還有兩座在建中。

1956年夏天,毛澤東來到武漢,第一次橫渡長江,面對初現輪廓的長江大橋,即興寫下《水調歌頭·遊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兩側的護欄裝飾,均為鏤空手法制作的花鳥魚蟲。橋面采用了中國傳統的重簷四坡攢尖頂,正橋兩端各有兩個典雅的亭式橋頭堡,整體構成一幅和諧的中式工藝美術長卷。

浩浩長江,氣象萬千,徒步走過橋面,俯瞰江水滔滔,遠眺兩岸浮華,體驗鋼筋混凝土和磅礴景色並行的宏大敘事。

當然不能錯過的還有兩江四岸的長江燈光秀,每逢佳節或慶典,黃鶴樓、龜山電視塔等武漢地標與沿江高樓就會亮起燈光秀,眼前的全世界向你閃爍問好。

乘船夜遊是沉浸式欣賞燈光秀的最佳方式,和過江的輪渡不同,兩江遊船會在長江燈光秀最美的一段江面,帶你轉一大圈看風景,登船與下船均在同一碼頭。

遊覽時間大約為一小時,可以把龜山電視塔、黃鶴樓、長江大橋這些經典地標一次性看過癮。

碼頭信息:

【漢陽門碼頭】

地址:臨江大道江灘30號武昌漢陽門碼頭

冬季營業時間:19:00/19:40

【粵漢碼頭】

地址:漢口沿江大道粵漢碼頭

冬季營業時間:19:40

成人票價:周一~周四120元;周五~周日及節假日150元。

東湖

全國最大的中心城區湖泊

杭州有西湖,武漢有東湖,東湖又稱裹腳湖,是長江右岸湖泊。全湖面積約33平方公裏,是西湖的五倍。

東湖景區88平方公裏,由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白馬和珞洪6個片區組成。

▲ 俯瞰東湖先月亭

東湖是最大的楚文化遊覽中心,楚風濃鬱,楚韻精妙,行吟閣名播遐邇,離騷碑譽為“三絕”,楚天台氣勢磅礴,楚才園名人薈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內涵豐富。也是解放後毛澤東同志除中南海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

▲ 東湖行吟閣

東湖非常大,其中的聽濤景區、磨山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以及綠道都是免費開放,無需預約。如果只安排一天玩東湖,通常選擇最經典的景點,東湖的官方公眾號推薦了許多路線,最適合初來乍到的遊客的是:

聽濤景區——湖北省博物館,沿途登上行吟閣遠望東湖,碧潭觀魚喂錦鯉;從梨園大門走出,沿著黃鸝路前行,便是省博。

漢口江灘

兩江四堤八林帶,火樹銀花不夜天

漢口江灘位於江岸區和江漢區,面積160萬平方米,與沿江大道相鄰,與武昌黃鶴樓景區相望,是武漢市中心獨具魅力的景觀中心。

在江灘,可以在觀江步道愜意來回,在三陽廣場看江水漲落,還能在觀蘆棧道上看蘆葦由青變黃。

類似上海的外灘,武漢已逝去歲月中最繁華的一段往事,是作為近代曆史上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工業和貿易中心,也是中國最西化的城市之一,而見證這一切的就是江灘。

▲ 茵苑拾夢

江灘邊有許多有趣的打卡點,例如有著歐式浪漫花園茵苑拾夢;長春門附近一處鬧中取靜的小景卵石溪等等。

▲ 卵石溪

附近還有一處特別的廟宇,混合了歐亞宗教建築的特色,集齊了中西印緬各種風格的古德寺,位於漢口黃浦路的上滑坡。

該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隆希創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間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並由黎元洪親自題寫匾名。

古德寺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於一身,在漢傳佛寺中實屬罕見,堪為“佛教勝地一大奇景”“漢傳佛寺第一奇觀”。

戶部巷

漢味小吃第一巷

戶部巷,全稱戶部巷漢味風情街,位於武昌區,東靠十裏長街(解放路),西臨長江,南枕黃鶴樓,北接都府堤。

戶部巷長約150米,寬8米,是集小吃、休閑、購物、娛樂於一體的特色風情街區。

戶部巷始建於明代,清代因毗鄰藩台衙門(對應京城的戶部衙門)而得名。

明清時期,布政司主管錢糧戶籍,職責與京城戶部相仿,故民間稱為“戶部”。明清年間,戶部巷東為藩庫,是布政司存放錢糧的金庫和糧庫;戶部巷西為武昌府的糧庫所在地。戶部巷正好位於兩個庫房中間,因而得名。

2003年,武昌區政府將其打造成漢味早點第一巷,通過仿古改造,這裏的建築呈現現出一派明清風格。並在全街設立了一幅19米長、3米高的漢味早點文化牆。

江漢路

武漢百年商業老街

江漢路位於漢口中心地帶,南起沿江大道,貫通中山大道、京漢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長1600米。

1858漢口開埠通商,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大港。江漢路向北,是曾經的五國租界。曆史上,江漢路實際上是華人與洋人的分界線。江漢路猶如一座街頭博物館,現今在江漢路遺留下13幢近代建築,歐陸風格、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文藝複興式、古典主義、現代派……見證繁華商市的曆史。

從沿江大道看步行街,江漢關、日清銀行相峙左右。江漢關莊重典雅,日清洋行卻處處顯示著恢宏的古羅馬風格。

即便不購物,夜觀步行街也是一種享受———這裏彙集了50多種、萬餘盞燈,多數燈具為國內外最先進產品。這是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

知音號

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

《知音號》是以知音文化為靈魂,以大漢口長江文化為背景的實景大劇,故事取材於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武漢,是著名導演、跨界藝術家樊躍繼“印象系列”之後的全新轉型之作,投資約4億元,於2017年首次演出,至今已經六年。

導演團隊打造了一艘具有上世紀風格的蒸汽輪船和一座大漢口碼頭為漂移的劇場,采取國際頂尖的藝術表達方式和獨創的觀演模式。

《知音號》的故事發生在船上,演出和觀看的過程從上船之前就開始了。

這艘複古輪船連接了過去與今天,與傳統劇場演出在觀眾席上正襟危坐的體驗不同,觀眾從登上碼頭的那一刻起,就走進了一段過往的時光,開始了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

預約方式:

“知音號”官方公眾號即可預約購票,成人票價19點場248元,21點場298元,演出時長約108分鍾,租賃換裝價格另計。

知音號碼頭在江岸區江灘公園。

一定記得提前預約,確認好當天是否有演出。

PART 3. 必吃美食

武漢人有“過早文化”,簡單的理解就是吃早飯的文化,對於我們而言稀松平常的早飯,在武漢卻形成了一種文化,如同廣東的早茶一般。只要去武漢吃過早餐,就會知道這裏的清晨有多熱火朝天和豐盛。

除此之外,武漢還有幾味牢牢印在全國人民腦海裏的美食:熱幹面、藕湯、小龍蝦、鴨脖、豆皮……

美食街

武漢跟重慶很像,各類夜市排擋集合了最具代表的美食,武漢的美食街非常多:武昌區的百年名校一條街糧道街、周邊名勝古跡紮堆的大成路、江漢區的全市最擁擠街道水塔美食街、被稱為“好吃佬一條街”的萬松園美食街、江岸區"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的吉慶街、漢陽區的老街道玫瑰街、青山區的恩施街……等等等等,特別推薦一下本地土著吃貨帶我去過的美食街。

長堤街

長堤街,是夾雜在漢正街與中山大道之間的一條地道市井美食街,被喻為二環內最大“城中村”。

長堤街近4000多米,卻只有3~4米窄,逼仄的街道旁是充滿著歲月痕跡的社區民房,看起來破敗的長堤街街齡230多歲,是武漢近400年曆史的老街裏最長的一條,見證了漢口從初創到繁榮,是現存不多的老武漢縮影之一。

如今的長堤街是本地人最愛的夜宵美食街,有著神奇的“點餐系統”:在這條街任意一個小店入座,能點到整條街的美食!

各種好吃的燒烤、煎餃、藕粉……都是沿途一嗓子吆喝來的,以致於很難想起來某些驚豔的小吃具體來自哪個店家。

夜晚的長堤街人聲鼎沸,接踵摩肩,路邊幾張鐵桌配塑料凳子,沒有任何環境可言,但幾乎每張桌子都坐滿了人。

長堤街的夜晚,牛雜是主角,一家店帶火一條街,桂萍牛雜是長堤街永遠的“頂流”。

人氣頗高的姚姐手工冰粉,跟這條街的各種小吃都是絕配。純手工做的淡黃色冰粉,配上各種幹料,最純粹的冰粉味道,是我吃過最好吃最簡單不做作的冰粉。

總之好吃的數不過來,點了一路沒有一個踩雷的,可恨就是肚子裝不下。

鹵菜

武漢人早餐離不開熱幹面,晚餐夜宵離不開各種鹵菜,武漢鴨脖享譽全球,都說鴨脖子最好的歸屬,就在武漢人的鹵鍋裏。

武漢的街上,沒走幾步就會有個鹵菜攤,萬物皆可鹵的武漢,菜品以鹹鮮爽辣而聞名。

老字號鹵菜館有:

以鴨脖讓精武路名揚四方的精武路第一家、在民意四路開了二十多年的神雕俠侶鹵菜、武漢老招牌冷記鹵品、家族祖傳的吳長子鹵菜館……等等等等。

湖鮮

武漢號稱百湖之城,坐擁166個湖,有的大氣磅礴直接長江,有的蜿蜒曲折涓涓清流,湖中的美食多不勝數,湖鮮是一大特色:

武昌魚是第一道鮮,推薦土得土有機魚頭泡飯。

藕是第二道鮮,推薦制藕專門店,老宅藕香。

小龍蝦是第三道鮮,推薦老店靚靚蒸蝦。

PART 4. 行程安排

出行時間預計3-4天

D1黃鶴樓→戶部巷→長江大橋→晚上 糧道街

D2 漢口江灘→江漢路→租界區→古德寺→晚上 知音號

D3 東湖→省博→晚上 長堤路

《什麼是武漢》中形容武漢是“天生江湖氣魄,自在人間煙火”。武漢是因江而生的江城,江川湖泊滋養出豪情颯爽的江湖氣質。武漢是浪漫濃烈的櫻花之城,開得兩江四岸波瀾壯闊,文藝而澎湃。

武漢風風火火,卻又從容精致。武漢太大了,腿和胃都不夠用。來武漢吧,沉潛煙火人間,享受自在舒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