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這是王安石的鎮江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這是王陽明的鎮江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是辛棄疾的鎮江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這是蘇東坡的鎮江
江蘇鎮江,臨江之城,鎮守長江。因“天下第一江山”名聞四方,金山、焦山、北固山,又稱“京口三山甲東南”;山嶺環抱,延伸入城,被譽為“城市山林”。
走入京口,三山一渡

鎮江市區以北,沿長江一線,是鎮江的“三山一渡”,也是第一次去鎮江必打卡的地方。
鎮江景點
金山寺
白娘子水漫金山
金山,原先是長江中心的一個島嶼,後來長江北移,清光緒末年金山與南邊的陸地相連。金山景區分東邊的金山寺和西邊的中冷泉兩大塊,中間由一泉路隔開。

金山寺,又名江天禪寺,始建於東晉元帝大興年間(約公元320年),寺廟的殿宇樓台全部依山而建,遠望金山,只見寺廟不見山,有“金山寺裹山”的說法。
沿大雄寶殿後的台階而上,還能見到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妙高台。金山寺登高看景有兩處好地點。
一處是始建於南朝齊、梁時代,重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慈壽塔;另一處是山頂的留雲亭,又叫江天一覽亭,亭中石碑上寫著“江天一覽。登上此兩處,能俯看金山寺全景,遠眺鎮江城。

金山北側山腳則有白龍洞,洞深處的石縫很細很長,據說白娘子便是化成蛇從這跑走的。山腳臨湖的一側還有現代重建的禦碼頭,以前金山還在長江中央的時候,康熙、乾隆都從這登陸。
天下第一泉
金山寺西側的中冷泉比較神奇,以前在長江中央,後來隨金山與陸地相連,因位於金山的西南面,也叫南冷泉。唐代劉伯芻將它評為天下第一,所以又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
法海,是真的
山上慈壽塔西北的一個角落裏有天然石洞法海洞,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金山寺開山祖師:法海苦修的地方。

法海本名裴文德,父親裴休,是唐朝宰相,出身於河東裴氏,是當時頂尖豪門世家。公元849年,唐宣宗時期,一位皇子得了惡疾,時任戶部侍郎的裴休捐款修建了一座密印寺,並讓自己的兒子裴文德代替皇子在密印寺中出家,密印寺主持靈祐禪師為他剃度,賜法號“法海”。後來,法海前往鎮江的金山寺修行。
北固山
甘露寺劉備招親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是南宋辛棄疾遊北固山時,曾留下的名句。這裏也是《三國演義》中“劉備招親”的故事發生地,劉皇叔在這裏結識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後峰(主峰)組成,遊客遊覽的主要是北固山的中峰和後峰。
山中的甘露寺,康熙、乾隆曾在此建行宮,現在寺西還留有禦碑亭。寺內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築,按照《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場景,殿堂裏放置著三國人物塑像。甘露寺後的多景樓又名北固樓,是現代新建,登樓可見腳下的長江,往西能見金山,往東能見焦山。
多景樓西有狠石,據說是孫權與劉備(一說是諸葛亮)共商赤壁大計之處,還有孫、劉兩人賽馬的溜馬澗;東有祭江亭,據說是孫尚香聽聞劉備過世後投江自盡的地方。這些都可當作故事聽聽看看。

北固山中還有三國東吳名臣魯肅墓、名將太史慈墓。另外,北固山北邊的“江邊風景帶”很不錯,沿著長江邊的木頭棧道走走,吹吹江風特別舒服。
焦山
“京口三山”存在感最弱
焦山可能是存在感最弱的一座山了。焦山是四面環江的,被長江包圍,與對岸象山夾江對峙。焦山的大門在象山腳下,登焦山,需要先乘擺渡,大概5分鍾不到即到達岸對面。焦山上古木參天,掩藏著許多石刻、古碑以及寺廟等眾多景點。

焦山,樵山
焦山在古時候是叫做樵山,山上無人居住,有一些漁民船戶停泊在山下避風,上山砍些柴草帶回船上燒火煮飯,就順口叫它是"樵山”。東漢末年有一位年高有德的人叫焦光,當時的漢靈帝三次下詔書請他出山,他都拒絕了,後來當地百姓就把這裏改名為:焦山。

焦山上有一座定慧寺,施耐庵在《水滸傳》寫過:“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裏,不見形勢,謂之山裹寺”,講的就是定慧寺。定慧寺東的觀瀾閣是乾隆皇帝南巡時的行宮,現為焦山佛教學院。乾隆行宮旁邊就是寶墨軒(即焦山碑林),珍藏曆代碑刻四百多餘方碑刻,僅次於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
山中的萬佛塔,大門兩側刻著“海不揚波”和“中流砥柱”。登上萬佛塔,可將長江景色盡收眼底。
西津渡
一眼望千年
西津渡自三國時期便是渡口碼頭,後因江岸逐漸北移,渡口早已不在,只留下了西津渡古街擱在雲台山的山腰上。
西津渡有一面石牆,上面刻著“一眼看千年”五個字。刻字下方是用玻璃罩住的古石階,可以看到從唐朝之前--清代時期,古街路面的演變。唐代之前是泥土路,唐代是鵝卵石路,宋代是石板路,清代時是磚路。

古街鋪滿老舊的青石板,兩側是青磚砌成的傳統民居和山牆。古街東段有座建自元代的“昭關石塔”,是國內僅有的過街藏傳佛教石塔,遊客可以從塔座下穿過。
夜晚,西津渡的夜景特別能出片。老舊的青石板路與斑斕的燈光交相呼應,雲台閣坐落在山巔。

從昭關石塔--英國領事館舊址(現鎮江博物館)--五十三坡,路上有不少觀景台可供遊人俯瞰街景。
西津渡腳下--伯先公園的那段伯先路,沿路有很多當年的民國建築,述說著鎮江沉澱已久的曆史。

南山
徒步城市山林
今天的鎮江號稱“城市山林”,就是北宋畫家米芾在觀賞南山之後的題詞盛贊,米芾、米友仁父子在這裏居住40年,創“米氏雲山”。
東晉南朝劉宋兩代間的著名雕塑家、音樂家戴顒隱居在招隱山中,譜就了“廣陵”、“遊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蘇東坡在鶴林寺留下“蘇公竹院”。

南山風景區是招隱山、黃鶴山、夾山、九華山等諸山的統稱,由招隱景區、竹林景區、鶴林景區和文苑組成。南山在今天似乎不及金山、北固山出名,但自南北朝起,卻是無數文士名流的居住和遊覽勝地,因為相較於前者的喧鬧與繁華,幽雅寧靜是它的本色。
徒步南山大裂谷
如果你是山林徒步愛好者,南山風景區內為你提供了“徒步大峽谷”。
路線1:南山風景區北門—日月潭—高崇寺—走台階至地藏殿左側小門—小路直達大裂谷—穿過裂谷下山(相當於逆環環日月潭一圈)
路線2:南山綠道—幽棲古道—高崇寺—地藏殿左側小門—大裂谷
路線3:南山景區北門—日月潭北面—高崇寺後山—大裂谷

深度徒步者可以下載“兩步路”APP:
南山大裂谷單程線
約8km,起點:南山風景區北門,終點:官塘派出所
南山大裂谷環線12km
起點/終點:官塘派出所。途經:水杉—招隱風景區—日月潭—大裂谷—蓮花洞遺址—電視塔—竹林—南山茶林
注意:大裂谷入口
南山景區內高崇寺的地藏殿,殿門左側後面有個小門,從這個小門往上爬幾分鍾,就到了南山大裂谷也稱:一線天!
鎮江必吃美食
江南都愛甜偏偏鎮江就愛酸~
水晶肴肉

江蘇名菜之一,因其鹵凍呈透明狀,故有“水晶”之稱。須用白肉豬小火燜煮,加薑絲和香醋,食之筋纖柔軟,肥瘦均勻,令人回味無窮。
鍋蓋面

鎮江家喻戶曉的面食小吃,深受當地人的青睞。其選用黃豆醬油熬制,再加上十幾種佐料,上桌香氣撲鼻,面條軟韌爽口。
鎮江蟹黃湯包

俗稱蟹包,鎮江的傳統小吃。湯包以蟹油、豬肉為主料,精心加工制成。皮薄、湯多、餡足、味鮮,食時佐以鎮江香醋與薑絲,不但口味更美,還能去寒解膩。
鎮江醋排

油鍋中將薑蒜爆香,經過烹飪之後的上好肋排,加入鎮江黃酒和鎮江醋,燜至排骨成熟即可出鍋。排骨鮮香撲鼻,酸中帶點微甜的口感。
遊玩行程推薦
遊玩鎮江的選擇很多,可以“特種兵”的節奏,一天之內將“三山一渡”全部打卡完畢,然後轉戰周邊城市。也可以花2-3天,根據個人情況,在鎮江來一個悠閑假期。
鎮江的主要景點都集中在市區的北邊(沿長江一線)和南郊的南山景區,距離市中心都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