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簡稱“鄭”,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河南省省會。 位於河南省中北部,黃河中、下遊分界處,地形總趨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跨黃河、淮河兩大流域。
鄭州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5000年的黃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燧人氏在此鑽木取火,太昊伏羲氏在此結網捕魚,炎帝神農氏在此播種五穀,倉頡在此潛心造字……這裏是軒轅故裏、華夏故土。
PART 1.城市印象
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看著金庸、古龍長大的我們,想到少林就熱血沸騰,多少氣勢磅礴的配樂馬上在腦中奏響。

少林武術發源於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的“少林寺”,該寺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少林武術則源於金末元初。
曆史上少林武功是到了元朝才強大起來的,當時由於蒙元的政策過於苛責,很多人出家為僧。而明朝是少林寺最輝煌的時期,這和“倭寇”的出現密切相關。在抗倭中出了兩名武功高手大英雄俞大猷和戚繼光,兩人都經常和少林僧人切磋。少林為輔佐朝廷抗倭,派出了自己僧兵,這些僧兵可以以一敵十,少林武功的傳說便是這個時期開始的。
被金庸科普過的我們可以看到,他筆下的少林主要活躍在北宋年間,以《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為例,除了掃地僧個人的天花板戰力,整個少林的實力也是越到後期越強大。
PART 2.必去景點
博物館類
1.河南博物院
統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除故宮博物院外堪居第二

河南博物院,位於金水區,創建於1927年,1961年由開封遷至省會鄭州,1997年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並,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由人民路遷至農業路。
河南博物院占地10餘萬平米,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 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館藏文物17萬餘件(套),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多來自於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淅川、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掘。

河南博物院的建築設計者是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的齊康教授。
他在《中原之氣》一文中寫道,主體建築蘊含了中國古文化中地處“天中地心”和“天圓地方”的概念,也有“會宇宙之氣,聚天地之靈”的內涵,冠部四周分別鑲嵌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表示古天文學中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天象星座。
主展館的主體建築以元代古觀星台為原型,經藝術誇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為長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內部設計五層,其中地下一層。
冠部為方鬥形,上揚下覆,上面代表仰鬥,上承“甘露”,下為覆鬥,下納“地氣”之意,寓意中原為華夏之源,融彙四方。
外部牆面為土黃褐色,取中原“黃土”“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之意。主館正面從上至下有淺藍色的透明窗與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帶,具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
河南博物院的建築設計,靈感來自登封觀星台,是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

博物院內現開放有基本陳列《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展和專題陳列《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藝術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巧工遺珍——院藏明清珍寶展》《出彩中原——河南紅色文化陳列》及《國寶特展》。
除此之外,還有與展覽相配套的“社會教育體驗廳”(東配樓)和“華夏古樂廳”(西配樓)。




鎮館之寶有:
新石器時代·賈湖骨笛(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
西周晚期·玉柄鐵劍(我國出土的最早冶煉鐵,中華第一劍)
商代晚期·婦好鴞(xiāo)尊(最早的鵠形酒器,婦好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軍事統帥)
春秋時期·蓮鶴方壺(多元一體的青銅酒器,春秋時期文化融合體現)
春秋時期·雲紋銅禁(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失蠟法鑄件)
唐代·武則天金簡(現存惟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
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汝窯燒造時間極短,只在北宋晚期約20年)
預約方式:
“河南博物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分時段購票免費預約。
開放時間:9:00~17:00,除法定節假日外,每周一閉館。
2.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
講述早商文化的專題遺址博物館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位於管城區鄭州商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是一座專題遺址博物館,展廳面積約5500平方米,建築高度11.99米,分地下2層,地上3層。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鄭州是上古時代九州中的“豫州”之域,也是殷商時期的亳(bó)都,商城距今已有3600年的曆史,是中國早期文明史和世界早期文明史上為數不多的大型城市遺址,商代都城城垣遺址長4.5公裏。
館中展出青銅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餘件,並利用沙盤模型、場景複原等技術,展示鄭州商城遺址出土文物、遺跡、考古研究、遺址保護成果等內容。

場館外觀設計理念是秉承還原古文明的天然屬性,加以斜面、斜線元素,塑造一種破土而出的磅礴氣勢。整個博物院建築創意根植於商文明,表達出將厚重的外表剝落後,呈現出商代文明“如珠如玉”的文化內涵。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建築主題是"金玉共振"。
建築外層傾斜的牆面,用粗糲的石材和層接的表面變化,隱喻著考古土層的層層疊疊,做出厚重的肌理和質感,同時也象征著文物表面那些粗糲的外殼。
隨著外殼的剝落,露出了由展廳等構成的巨大建築,溫暖的米色洞石溫潤細膩,用建築語言表達了將層層厚重的表象剝落後顯示出"玉",這"玉"由玻璃幕牆組成。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隨著天空的變化,這"玉"將呈現出微妙、豐富的色彩與表情。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展覽內容以商都曆史文明為核心,向世人徐徐揭開這座沉寂3600餘年都城的神秘面紗,解碼中國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脈。
整個展館分為一個序廳、四個常設展廳和一個臨時展廳,展廳總面積5526平方米。序廳鏤空的洛陽鏟造型,寓意鄭州商代都城是一座由考古發現的千年王都。走進序廳,巨幅環形浮雕氣勢宏偉,講述著先商的故事,地面投影與年輪頂飾的呼應下,宛若走進時光隧道。
基本陳列“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鄭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分為文明搖籃、玄鳥生商、巍巍商都、大邑商都、四方之極、生生不息、守望保護七個單元,展示鄭州商城遺址出土文物、遺跡、考古研究、遺址保護成果。


預約方式: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分時段購票免費預約。
開放時間:9:00~17:00,除法定節假日外,每周一閉館。
3.黃帝故里
海內外炎黃子孫拜祖聖地之一

黃帝故里,位於新鄭市,為漢籍史書中記載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國之墟。漢代建軒轅故里祠,曆代迭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於祠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鄭縣令許朝柱於祠前立“軒轅故裏”碑。
《史記集解》曾記載“徐廣曰:‘黃帝號有熊。’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
新鄭市古為有熊國,是古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多前,黃帝出生於新鄭北關的軒轅丘, 長於姬水河畔。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
新鄭市黃帝故里景區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創業、建都之地,戰國《竹書紀年》和漢代《史記》等史書均有記載。

黃帝故里景區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整體布局突出了“中華民族之根”的主題,從北至南依次有拜祖廣場、故裏祠、中華姓氏廣場區,構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塊。
中華姓氏廣場:皇帝鼎壇、漢闕、姓氏牆;
故裏祠:故裏祠、許願牆;
拜祖廣場:黃帝像、軒轅橋、黃帝紀念館區等。
其中又以尋根門和軒轅殿最為搶眼。
尋根門:尋根門設計從傳統牌坊提取,主體呈古典的三段式,充分運用九五數字,體現最高等級,寓意九五之尊。屋頂層采用銅瓦,中間鋪作635根方形椽子,每根椽頭錯落向外延伸,參差有序,極富秩序之美。

軒轅殿:位於拜祖廣場北部,位列居中。18000平方米的銅裝飾面積,上棚疊澀鋪作廡殿式屋頂,中廂直徑九丈穹宇,寓意天下九州蒼穹。穹頂以北鬥九星為樞紐,反映公元前2717年農曆三月初三黃帝誕生日的燦爛星象。19層銅制疊錯板營造空間藝術,腰線勾勒金線裝飾,繩紋點綴,正是寓意祖先結繩記事的文字演化。
預約方式:改造中尚未開放,但很值得期待。
古建類
4.文廟
全國僅次於曲阜孔廟的第二古老文廟

鄭州文廟,位於管城區,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是鄭州有史記載的曆史最久、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據明朝編寫的《鄭州志》記載,鄭州文廟始建於公元58-75年(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殿宇廊亭200餘間,占地約5萬平方米,東西有過街牌坊各一座。
鄭州文廟規模人氣最旺的時期是在元代,當時文廟占地37畝,由前院、中院和後院組成。前院有欞星門、泮池、戟門。中心院內有大成殿,東西廊房。後院有明倫堂、敬亭、尊經閣。另外還有土地祠、啟聖祠、鄉賢祠、金聲玉振坊、居仁門、由仁門、祭器庫、樂器庫、神廚、育德倉、義倉、射圃廳、宰殺廳、進德齋、修業齋、存誠齋等。
乾隆三年曾經大規模修建,光緒二年遭火焚,建築毀廢殆盡。以後雖又修複,規模已遠不如前,後來僅存有大成殿和戟門兩座古建築及幾間小廂房。
目前中國有1600多座文廟,但保存完好的不過幾百座,鄭州文廟至今已近2000年光陰,在全國范圍內都屬前列。

鄭州對於文廟非常尊重,在廟前設了個小廣場,欞星門、金聲坊、玉振坊等文廟標配建築,堪稱鄭州最美古建築群。
欞星本是天上的星星,漢高祖劉邦時開始祭拜欞星,宋朝時,將孔子與天相聯系在一起,祭拜孔子如同祭天,因此每座文廟前都會修建欞星門。
鄭州文廟的欞星門由漢白玉石鑄就,底部是三級台階,抬頭仰望,大氣華貴。東西兩側為金聲坊和玉振坊,代表著古代兩種樂器:鍾、磬。

穿過欞星門,便是低矮的泮橋,泮橋又別名狀元橋。在古代,凡是新入學的生員,都需進行稱為“入冸”的入學儀式,由此成為儒家學子。

往後是頂部覆綠色琉璃瓦的歇山式屋頂大成門和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廟保存下來的唯一清代文物。殿裏供奉的是孔子,古時所有的祭祀都是在此進行的。
大殿高15.7米,鮮紅的柱子,棗紅色的大門、閣窗、殿牆,殿脊是精美的“二龍戲珠”、“鳳穿牡丹”等浮雕,生動異常,屋頂綠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東西兩山的"博風懸魚",采用三彩釉燒制而成的琉璃飾件,上面鑲嵌著玉皇大帝、如來說法、八仙過海等圖案構圖精美,制作細致,為全國罕見。
孔子的地位很高,官升帝君,被稱為文帝。大成殿唐代稱為“文宣王殿”,“大成”二字是宋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而來,贊揚孔子集古聖賢之大成,下昭更“文宣王殿”為“大成殿”,文廟是簡稱,因為唐玄宗禦封孔子為“文宣王”,因此稱孔廟為文宣王廟,又簡稱文廟。明清以來,科舉考試均在文廟舉行,因此文廟也叫學宮。

大成殿的後面,是更加巍峨的尊經閣,高有二三十米,全木制結構,有上下兩層。它是文廟建築群中僅次於大成殿的一座建築,曆史上堪稱“儒學書院藏書樓”。
曆史上,文廟和教育始終緊密相連,往往是“因廟設學,廟學合一”,其布局有“左廟右學”、“右廟左學”、“前廟後學”3種形式,鄭州文廟恰好是“前廟後學”。
預約方式:
免費開放,開放時間:8:00-17:00。
5.少林寺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術發祥地

少林寺,位於登封市,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興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
魏孝昌三年(公元525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從南天竺國來到中國,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創禪宗,少林遂被世界佛教界尊為“禪宗祖庭”,達摩祖師被奉為“東土禪宗初祖”。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駕秦王李世民有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譽。
少林位於嵩山,但嵩山是個大景區,包含少林景區、中嶽景區和嵩陽景區三個景區。
中嶽景區是由太室闕和中嶽廟構成的禮制建築群,是古代山嶽崇拜的曆史見證,包括中嶽廟、觀星台和太室闕。
嵩陽景區是宋代理學的發源地,有北宋四大書院之首的嵩陽書院,名儒范仲淹、程頤、程顥、司馬光等人都曾在此講學,司馬光的曆史巨著《資治通鑒》有一部分就是在書院完成的;另外還有峻極峰、嵩嶽寺塔、法王寺、會善寺、老母洞和啟母闕。

少林寺景區分為兩大部分:少林寺建築群和三皇寨。
少林寺建築群包括常住院、塔林、達摩洞、初祖庵、二祖庵等,主要展示佛教文化和武術文化,
三皇寨是一處自然風景區,有嵩山林海、南天門、吊橋、書冊崖等景點,主要展示嵩山的秀美風光。

少林寺建築群是景區的核心部分,也是遊客通常最感興趣的部分,主要有:
常住院,占地面積約5.76萬平米,少林常住院中軸線現有七進院落,占地面積約3.6萬平米,保存宋明清建築多座,是禪武結合的文化聖地。由南至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等七進院落。這裏可以看到各種精美的佛像、壁畫、碑刻等藝術品,也可以觀摩僧人們誦經禮佛的場面。
武術館,位於常住院東側,是觀看少林武術表演的地方。每天有多場武術表演,時間為9:30、10:30、11:30、14:00、15:00、16:00(冬季提前一小時結束),每場半小時左右。表演內容包括基本功、器械功、套路功等多種形式,展示了少林武術的精湛技藝和獨特魅力。

塔林,位於常住院西北方向,是曆代少林高僧的圓寂塔。塔林有各類墓塔241座,曆經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國現有古塔數量最多的塔林。這裏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形制和風格的古塔。
嵩山三皇寨是一處自然風景區,在少林寺建築群西北方向。
三皇寨是三皇寨景區的核心部分,也是三皇寨的最高點。三皇寨位於太室峰西側,海拔約1400米,是一座古老的道教寺廟。傳說這裏是中國古代三皇(伏羲、神農、軒轅)修煉成仙的地方,因此得名。在這裏,你可以看到三皇寨殿宇、鍾樓、鼓樓等建築,以及供奉三皇的神像和碑刻。你還可以欣賞到太室峰、少室峰等群山的壯麗景色。
書冊崖是三皇寨景區的招牌景點,也是嵩山最為壯觀之處。書冊崖位於太室峰北麓,是一片縱列排開的岩石層,形似一本本厚重的書冊。這些岩石是數十億年前的海灘沙礫經過地質運動擠壓形成的。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書冊崖棧道,是一條沿著岩壁懸空修建的木制步道,讓你可以近距離觀賞書冊崖的奇觀。
一般來說,少林寺建築群需要2-3小時,嵩山三皇寨需要4-5小時,如果想要遊覽完整,最好安排一整天的時間。如果時間緊張,可以選擇只遊覽少林寺建築群或者只遊覽嵩山三皇寨。

預約方式:
河南少林寺距離鄭州市區約80公裏,距離洛陽市區約60公裏,可自駕或搭乘旅遊專線到達。
“嵩山少林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實名預約購票,這是一個內容非常詳實的公眾號,裏面有詳細的景區導覽,各景區景點介紹以及遊覽路線。
少林風景區,成人票價80元
中嶽風景區
中嶽廟30元,盧崖瀑布50元,太室闕40元
嵩陽風景區
嵩陽書院30元,太室山50元,法王寺20元,嵩嶽寺塔50元,會善寺40元,啟母闕50元
6.康百萬莊園
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范

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於鞏義市,始建於明朝中葉,明末清初初具規模。
康百萬莊園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是全國三大莊園(康百萬莊園、劉氏莊園、牟氏莊園)之一,與山西晉中喬家大院、河南安陽馬氏莊園並稱“中原三大官宅”,而康百萬莊園的建築面積是喬家大院的15倍。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倉皇西逃,次年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經鞏縣(今鞏義市)回鑾北京。慈禧與光緒到鞏義之後,在康家修建的“行宮”裏住了一個晚上。在第二天臨走時,康家的當家人康鴻猷又通過李蓮英向慈禧捐獻了100萬兩白銀。慈禧非常高興,就說了一句“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封號就借慈禧的金口名揚天下。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代,共計400餘年,莊園也從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頂,在邙山的脊背構建出了具有中世紀風格的城堡。
“康家店”占地240餘畝、建築面積6.43萬平米,包含19部分的龐大莊園。靠山築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於一體,有33個庭院、53座樓房、73孔窯洞及房舍1300多間(目前保存下來的共571間)。繁盛時期,莊園內的磚廠、木材廠、造船廠人來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戶便可滿足一切生活所需。
康百萬莊園庭院建築為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兼具園林藝術和宮廷藝術特色,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築的特點。
康百萬莊園主要有寨上主宅區、寨下住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龍窩溝、金穀寨、花園、棧房區等十大部分。

康百萬莊園主宅區系康家主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占地8000平米,南北長83米、東西寬73米,以中院為軸線左右展開,是莊園的核心,保存也最為完整。
寨上主宅區有7座院落,庭院的建築形式基本屬於封閉型的兩進式四合院。主宅區分為七座院落,分別為:花樓重輝院、秀芝庭院、克慎厥猷院、知所止院、芝蘭茂院、書忍字院、曠世懷院。七個院落的名字要么精致典雅,要么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康百萬莊園主宅區一院過廳內掛著一塊形如旗幟又如書卷的匾——“留餘匾”,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由清朝翰林牛暄撰寫,留餘匾是中國三大匾額之一(萬裏長城東端的“山海關匾”、北京的“正大光明匾”)。


康百萬莊園建築有十九種不同風格形式,既有明代的建築樓院,又有清代的建築群,是中原民居代表性的古建築群。莊園裏,住宅、商棧、作坊、學館、祠堂、寨堡、花園、亭台以及關押犯人和豢養兵丁等建築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實用。
康百萬莊園還是一座雕刻藝術的寶庫,磚雕、石雕、木雕都有較高的水准。建築物上自房頂屋瓦,下至門窗廊柱,都有雕刻飾件。藝術表現上則采用了透雕、浮雕、圓雕等不同工藝手法,設計新穎,工藝精湛,風格各異。
康百萬莊園裏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書畫、器皿、衣帽等曆史文物三千餘件,對於研究明清文化、民間風俗、古代建築等都具有較高的價值。
預約方式:
“康百萬莊園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可實名預約購票,成人票價50元。
開放時間:8:00-17:30。
道路類
7.德化步行街
百年老街

德化街,位於二七區,南起大同路,北至二七廣場,始建於公元1905年,德化街是“鄭州商貿城”的“鼻祖”,見證了鄭州商業的滄桑。
1901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後,帶動了鄭州商業的發展。當時的河南巡撫陳龍奏請清政府批准,將鄭州辟為商埠,並在鄭州周圍著手規劃道路建設,這才形成了德化街。當時的街道以苑陵街為界,南名天中裏,北名惠人街。後因“惠”與“毀”諧音受商人忌諱,清末舉人劉邦驥與眾商合議,取“德化育人”之意,定名德化街,並沿用至今。

隨著德茂祥醬菜園、同仁堂藥鋪、魁祥花鋪、俊泰錢莊、五洲派報社、鴻興源第一分號、京都老蔡記餛飩館等名店相繼出現,德化街成為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之一,鼎盛時期,這裏每天接送顧客高達萬人,那時候的德化街“天天如趕會,日日似過年”。
1951年,著名豫劇大師常香玉為抗美援朝捐飛機,第一場義演就是在這裏。
德化雖是老街 ,卻不斷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德化新街位於德化步行街全路段的地下,貫通二七、火車站兩大商圈,擁有“淘花搗”、“桃花源”、“未央街”、“瘦江南”、“武林小鎮”等七個原創主題街區,成為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
德化街還有許多美食,六道巷中,融合了武漢、西安、成都、台灣、開封六地的美食。

說到鄭州就會想到二七塔,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建於1971年,位於鄭州市中心二七廣場,選址於鄭州鐵路工人領袖汪勝友、司文德的犧牲地。它是為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運動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物,也是鄭州城市的標志性建築。
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呈兩個五角形並聯,是一座建築獨特的仿古聯體雙塔。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堂建築座西面東,分主樓和兩邊配樓,均為二層,青磚壘砌,尖頂,紅瓦屋面,是一座磚木結構的紀念性建築,是新中國最早的紀念性建築之一。
七十年代二七塔曾是鄭州市區最高建築
到了德化街,可以試試鄭州最有曆史文化氣息的city walk路線,以二七廣場為核心向周邊擴散,連接著德化街、書院胡同、平等街、商都遺址、西裏路等。

8.平等街文創街區
民國風情老街

平等街,位於管城區,原名蘆醫廟胡同、道學胡同。平等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北起西大街,南至南學街,長340米。
平等街是商城的一條老街,自商朝起便存有文明痕跡,明朝時期因道正司設在街北頭蘆醫廟內,因而叫道學胡同,後來道正司遷至城隍廟內,這條街又改名為蘆醫廟前街,1927年,馮玉祥將軍督豫期間,根據“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改名為平等街。
一頭是現代繁華的西大街,另一頭連著商城遺址公園的西南城垣,沿著老街由北向南走短短5分鍾的路程,就從現代都市走進滿是歲月痕跡的商都古城牆,穿越鄭州3600年的曆史。
平等街北口8米高的青磚三角柱形磚牌式仿古建築
與南側商代王城遺址城垣相呼應
平等街有著濃厚的民國色彩,提取磚拱券、圓拱窗、紅磚青磚結合砌築、歐式線腳、特色門頭等建築語言,加以提煉,應用於外立面改造中,使街區建築體現出民國建築中西融合的特點。
在道路兩側,設立以馮玉祥將軍主豫期間曆史為背景的督軍花園。

街道的西側更多是“古”,“孫宅”是明清代名門望族孫姓人家的生活,“督軍小遊園”展示的是馮玉祥的曆史留痕。
街道的東側,青瓦滴簷下裝滿了現代人的生活,紅泥堂、鳥蟲篆、核雕藝術館、木境工舍、唐宮小姐姐主題的文創店等,讓國韻傳統文化在這裏以一種全新姿態存在和延續。
作為鄭州首個非遺文創街區,平等街自2019年啟動改造升級,成為了國潮非遺街區。

平等街的“好逛”,不僅在於濃厚的曆史文化,還在於豐富的經營業態。在平等街上,個性十足的小店一家接著一家,藝術展廳、文創手工制作室,咖啡館、甜品店……讓浪漫文藝和市井煙火在此完美融合,古典,也現代,市井,也摩登。
表演類
如果對鄭州其他的行程都不感興趣,
《只有河南》也值得成為唯一來鄭州的理由。
這樣的作品出現在河南,讓我對河南肅然起敬,
這裏是河南絕不能錯過的行程,沒有之一。
在中國河南,有這么一個地方,它用心地演繹,炙熱地表達,想要告訴你千百年來的那些故事,想要讓你了解那些永遠不會過去的過去,想要讓你更懂河南人,更懂中國人。
9.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中國首座全景式沉浸戲劇主題公園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位於中牟縣,總占地622畝,單邊長328米、高15米的幻城,總投資近60億元,是,是中國規模最大、演出時長最長的戲劇聚落群之一。
景區項目以黃河文明為創作根基,以沉浸式戲劇藝術為手法,以獨特的戲劇“幻城”為載體:56個空間,每一個空間4道門,每一個空間裏面又有不同的場景,21個大大小小的劇場,就埋伏在這56個空間裏。用棋盤式的格局,把622畝地方格化,同時也戲劇化。
2016年8月,中原文化強大的感召力點燃了王潮歌導演的創作激情,她提出了《只有河南》的弘大構想:
只有河南,在不間斷地記錄著中華文明的曆史;
只有河南,作為天地之中、中國之中,才稱得上是中國的縮影;
只有河南,年複一年,用足夠的糧食,讓炎黃子孫的血脈得以傳承;
只有河南,才能孕育出眾多聖人及諸子百家,使眾姓來此認祖歸宗;
也只有河南,以北宋之筆,繪出了中華文化的巔峰。

進入核心劇場區之前
映入眼簾的就是真實種植的百畝麥田
這21個劇目中,時間跨度是從夏商開始,既有河南唐宋時的繁榮,也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的苦難,還有河南精神的傳承;其廣度從繪畫、音樂、服裝、詩詞歌賦到農業文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打破了曆史的空間維度,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現了中原文化的廣博與兼容並包,讓受眾更為客觀地認識河南。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內擁有21個大小不一的劇場、近千名演員,分為3大主劇和18個小劇,劇目總時長近700分鍾。 想一個不落下的看完,需要三天,所以建議購買兩天的通票,兩日內可無限次進出園區。
如果真的只能有一天的時間,主劇只能選一部,那推薦大家看《幻城》,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和逼真的布景以及生動演繹的演員,讓三千名觀眾,成功在現代,與古人進行了一場對話,老少皆宜且獨立存在。
預約方式: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官方微信公眾號可提前實名預約購票,1日普通票價格290元,2日通票價格390元。
公眾號中有詳細的節目單和攻略、電子導覽,建議提前關注做好功課。
開放時間:09:00-22:00。

PART 3.必吃美食
作為中原文化的發源地,河南飲食融合了中原地區和周邊菜系的特點,這裏的美食豐富多樣,以豫菜為代表,注重原汁原味的烹調方式和講究鮮香口感的特色菜品。無論是以鄭州為代表的中原菜,還是洛陽的豫菜、開封的宮廷菜,河南的飲食文化展現出獨特的魅力,一度被稱為“八大菜系之母”,以其低調和樸實的特點,豐富的小吃和面食而聞名。說起鄭州美食,那鄭州燴面、胡辣湯等等特色美食不可不嘗。

美食街
健康路美食街

健康路美食街,位於金水區,周邊有多所大學,是鄭州有名的夜市街,從金水路一直延伸到黃河路,並在黃河路的南側又順延了上百米,健康路全長1.1公裏左右,小吃街有800多米,以黃河路健康路為起點,越往後攤位相對會少一些。
這裏最值得推薦的就是甘梅薯條,小陳家的煎餅果子一直是老味道酥香可口,李老二家的烤串很齊全,烤魷魚的滋味也很地道。
伏牛路美食街

伏牛路美食街,位於中原區,鄭州有名的美食街之一,這條神奇的街聚集著數家20年以上的老店,從頭到尾走上一遭,基本鄭州地道的小吃都能吃個差不多。
如合記燴面,鄭州老三記其中之一,差不多是鄭州的飲食標志。京都葛記壇子肉燜餅,也是是鄭州有名的老三記之一,還有延慶祥炸雞、石頭城、方秀華胡辣湯等等20年以上的老店。
農科路美食街

農科路美食街,位於金水區,鄭州有名的酒吧一條街,同時也是美食一條街。這裏有很多值得去了又去的美食小店,十步一館,百米一店。
網友推薦的美食餐廳有久如香小龍蝦、妙趣58銅鍋涮店、慶巴飲年代火鍋、花澗肆日料小店、魚樂烤魚店、臨溪而漁•魚火鍋、夜貓子深夜食堂笠食紀、用粥來涮火鍋的毋米粥開煲、錦珍錦順德開煲等等,這裏彙聚了各種口味的特色餐廳。
黃河路夜市街

黃河路夜市街,位於金水區,東起鄭東新區永平路,西至沙口路,全長近10公裏,是鄭州以河流命名的路名之一,是鄭州有名的夜市之一。
黃河路是老鄭州人都知道的夜市,來這裏首選螺螄大蝦,另外炒方便面也最有名,炒涼粉也要來一碗,烤肉串也不能放過,總之能吃多少就要往肚子裏塞多少就對了。
PART 4.行程安排
出行時間預計4天
鄭州我最想去的景點可以說非常分散……如果時間有限,可能就刪減掉市區的那天,或者只去《只有河南》。
D1:城市:河南博物院、商都遺址博物院、文廟
晚上德化街美食
D2:少林/康百萬
少林景區 康百萬莊園
D3-4:只有河南
5000年華夏文明看鄭州,鄭州居中國之中,是中華文明開始的地方。中國的名稱得名於此,鄭州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鄉,炎黃子孫的稱謂開始於此。鄭州是中國都城建制創始的地方,中國第一座都城形成於此。鄭州,一個都說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