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且被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也是我國考古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遺址。它是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地,也有成規模的青銅器,其出土的甲骨文和殷墟本身,將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還有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婦好。因此在已被發掘的幾個商城中,人們最熟悉的也是殷墟。重開的殷墟博物館,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因此,它是這樣的:

但更是這樣的:

該怎麼逛殷墟博物館(及附近的王陵區、宗廟區)?無論是想淺淺了解一下殷商文化的小白,還是資深文旅愛好者;無論是“時間窮人”,行程緊張,需要最有效率地逛精華,還是“時間貴族”,可以“行至由心”地參觀,本文都將帶您一網打盡,合理規劃。

話不多說,先來張樓層分布圖:

是不是內容很豐富?有點不知該從何開始?本文建議您從二樓開始——因為一般參觀思路都是從一樓開始,導致排隊人最多。但一樓其實只有幾個小展廳,且還有部分未對外開放,所以大可不必一入館就在一樓排隊。相信您也注意到,二樓只有一個展廳——沒錯,因為它最大,展出內容最全,是關於商文明的通識展。要了解商文明,或者時間有限的朋友,可以直接上二樓。

偉大的商文明展廳

一幅晚商生活百景圖

推薦指數:⭐⭐⭐⭐⭐

殷墟其實不叫“殷墟”,殷這個名稱僅見於周代文獻,而“殷墟”是在周滅掉商後對它的稱呼,商人對自己都城的稱呼是“大邑商”。大邑商是商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中,甲骨卜辭中稱為“中商”。

殷墟是一座晚商時期的商城,在它之前還有早期的偃師商城、鄭州商城,中期的洹北商城、小雙橋遺址以及一些拱衛主城的小城邑。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定都於此,結束了之前“商人屢遷,前八後五”的曆史(《竹書紀年》記載:“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從此政局穩定,四方來朝。這一時期的商王朝,都城規模宏大,青銅器高度發達,文字系統成熟,成為天下四方的典范和中心,展現了中國乃至世界青銅文明頂峰的璀璨壯美。

走進商文明展廳,入眼便是司母戊大方鼎(複制品)和四面“牆”,牆上有《詩經·商頌》的文字。不知細心的你是否注意到,這四面牆,其實不是牆,而是被放大了的司母戊大方鼎的“范”(青銅器制作工藝),置身在巨大的青銅器范中開始參觀之旅,是不是很“有范兒”?

而在另一邊,是最近很熱的3D裸眼視頻,杜嶺方鼎、亞醜青銅鉞、四羊方尊、殷墟馬車等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讓人感受著商代文明的璀璨光華。

沿著參觀路線,一幅晚商時期商人的生活百景圖在眼前徐徐展開——在這裏,我們既可以看到商人如何通過青銅禮制、文字體系、神權信仰、軍事規范治理王朝,也能看到商人如何與四方文化交融彙聚,“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從而了解商人從國家制度、社會組織、軍事實力、文字表達,到貴族與平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司母辛”方鼎,這是殷墟博物館館藏體型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商朝王後婦好的兒子為紀念她而鑄的鼎,記錄了商朝人對祖先的崇拜和對家庭血緣的重視,旁邊特意做了複制品,金光熠熠的顏色,就是它們剛鑄造好時的樣子,可以相見,當時人們面對如此美麗、莊重的器物,很難不油然而生敬畏之心。神權、王權,在這裏充分展現。

由左至右:銅鴞卣、龜紋銅盤、銅方彝 晚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上:“亞址”系列銅器
下:2018安陽辛店M11出土銅器

成組成系列地展出是殷墟博物館的展陳特色

➡️嵌綠松石刻辭骨柶骨棲,上刻辭:“王午,王迍於座囂,征田於麥麓。獲兕,亞賜………”。刻辭大意:王午日,商王巡視,並在麥麓進行田獵。捕獲兕,對“亞”進行賞賜。

➡️刻辭卜骨,刻辭大意:辛卯、乙未、戊戌及辛醜等連續多日的占卜記錄,卜問商王田獵的情況。

跪人藏龜 晚商 2004年安陽大司空M18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圖源:yy

商人的“基建工程”

上:大三通,晚商時期的“下水道”

下:使用了過濾技術的水井

由上至下:商代的“馬克杯”、扮靚飾品、勞動工具

商文明展廳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本文也只能暫時掛一漏萬地介紹到這裏。但相信看完了二樓的你,已經對商文明有了基本認識,如果時間還富餘的話,接下來就該刷特展了。殷墟博物館有四個極具特色的專題展,主題分別為“車轔轔馬蕭蕭”、“子何人哉”、“長從何來”、“王畿與四方”。其中“子何人哉”、“長從何來”位於三樓,“車轔轔馬蕭蕭”和“王畿與四方”位於一樓。建議您直接從二樓至三樓,先參觀“子何人哉”和“長從何來”兩個特展,它們是專題人物展。

子何人哉:小王子日記

推薦指數:⭐⭐⭐

這是一個1991年考古發掘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特展,集中展示110餘片窖藏坑出土甲骨,這批甲骨的問卜者叫“子”,他是商王武丁之子,卜文揭示了這位小王子日常生活涉及祭祀、貢納、軍事、田獵、宴飲、舞樂的各種事跡。(注:關於"子"的身份,學術界還存在爭議,本文采用殷墟博物館的說法。)

左:子祭祀上甲(商人祀典的首位先公)

右:子祭祀大乙(成湯)

➡️“子肇丁璧”刻辭卜甲,主要記述“子”卜問向商王武丁貢納玉璧之事

“小王子”日常也需要去上學,他文武雙全,他占卜過打獵時該站哪個位置,生病時也占卜過是否第二天還要上學。他與商王武丁、婦好的關系親密,向商王武丁、婦好貢納玉帛、美酒、牲畜,並伴隨田獵、征戰,扈從左右,商王武丁、婦好也給予他豐厚賞賜。商王武丁還會觀看“子”的舞蹈表演,與他共同宴飲,撫愛篤深。他還擁有號令商王朝其他諸子及諸侯大臣的至尊權威,主持祭祀上甲、大乙及大甲等先公先王與先妣。

觀展建議:

這個特展的故事很獨特,可以說是在甲骨上的“日記本”,但對普通觀眾而言,觀看存在難度——甲骨刻辭很小,辨認很難,建議參觀時多觀看展板。好在館方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單獨設置了數字展示的空間,將甲骨文和“子”的故事做成動畫,覺得甲骨難以親近的觀眾可以重點觀看數字展廳。

長從何來:英雄史詩

推薦指數:⭐⭐⭐⭐

如果說小王子日記是“文獻展”的話,“長從何來”就是一個實打實的“英雄故事”,敘述了一名叫“亞長”的高等級貴族戎馬倥傯的一生。先來張“握手圖”:

這是亞長墓出土手型權杖的複原件,手感可以說相當可以,原件長這樣:

➡️銅手形器,手背之上裝飾半個饕餮紋,手腕截面呈橢圓形,其內殘留碳化木柄,其功用有“權杖”、“假肢”、“工具”的說法

亞長是一位軍權在握的高等級貴族——他身高170cm左右,35歲,來自豫東南,是“長”一族的族長,由於常年征戰,受傷多處,有服用花椒止疼的習慣。他身份尊貴且富有,有成套的青銅器、玉器。他久經沙場,最後的歸宿也是戰死疆場,死後有忠實的族人和隨從陪葬。 亞長墓出土了577件文物,大型青銅方學、方尊、盂、甗等雖僅有1件,但同等體量者僅見於婦好墓。青銅牛尊、尊形做口方鼎、錐足銅觥等為殷墟首次發現,是繼婦好墓之後出土隨葬品數量最多的墓葬。

亞長牛尊
“亞長”銅方斝
龍形玉玦 有龍山文化遺風
玉觿,亞長墓共出土5件精美的玉觿
青銅鉞,亞長權力的象征

➡️弓形器,亞長墓共出土6件弓形器,有的嵌綠松石,可能象征馬車陪葬

觀展建議:

亞長是中商時期的高等級貴族,相當於商王祖庚、祖甲時期,出土物均精致華美,通過展覽我們能看到一位殷商將軍鮮活的一生,非常打動人,觀展時可以多留點時間細細體會。

三樓還有“世界的商文明”、“考古新發現”兩個圖文展廳,以及沉浸式數字體驗和咖啡廳,有時間的參觀者可以打卡。但如果時間有限,可以跳過,直奔一樓的殷商馬車展廳。

“車轔轔馬蕭蕭”

——殷墟車馬遺跡展

推薦指數:⭐⭐⭐⭐

這個展廳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座車馬坑遺跡,是中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馬車實物標本。馬車多埋於大型墓葬附近或墓道內,以車、馬、人合葬居多,目前殷墟已發掘車馬坑九十餘座。早中期以車馬器陪葬,車馬器套數代表主人所擁有的馬車數量,見證主人身份等級的高低;晚期馬車陪葬成為中、上級貴族的專屬,彰顯墓主人的赫赫權威,也是馬車陪葬制度的萌芽。

觀展建議:

這個展覽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運氣好的話能看到考古人員作業,也可以通過遺跡了解到商代馬車管理及結構、戰車的使用方法等。但缺點是人流大,且只有一條動線。因此要做好排隊的心理准備。如果時間允許,在閉館前參觀不失為好選擇,此時大部分人已經參觀好在二樓三樓了。

宗廟區與王陵區

“王畿與四方”展廳目前臨時閉館,本文也不做贅述。參觀到這裏,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到殷墟的宗廟區和王陵區轉轉。它們都是安陽核心的考古遺址,沿洹河兩岸分布,南岸是宗廟建築群,是婦好墓和甲骨卜辭的主要出土地。北岸是西北岡的王陵區。有班車接駁,也可打車前往。

和博物館相比,宗廟區和王陵區沒有那麼多文物可看,多是“不可移動的文物”,比如墓葬、甲骨窖穴、灰坑、建築基址等,因此是否參觀,看個人意願和時間了。筆者本人倒是覺得很有意思的。

寫到這裏,基本已經把殷墟“玩遍”了。還有兩條獨家路線,適合不同時間段進館的朋友,親身驗證有效:

👣如果您是一早進館,可以在“大部隊”還沒上樓前,先刷二樓,然後直接上三樓,刷“亞長”和“子”兩個特展,中間還可以適當安排時間去體驗一下沉浸式展廳的動畫,然後再回到一樓,最後去宗廟和王陵。

👣如果已經是下午入場了,建議直奔三樓,因為這裏人最少,然後去二樓,最後刷一樓。

去之前可留意是否開放夜場。

使用攻略

地址: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紡織路與紗廠路交叉口

交通:到「殷墟高鐵站」後,可通過「11路」,到紗廠「考古文旅小鎮」下車;或通過14路公交車到紗廠「考古文旅小鎮」下車。

開放時間:8:30--17:30(16:30停止售票),全年無休,臨時閉館除外。

票價及優惠政策:門票80元。

人民教師、18周歲(含)以下未成年人以及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曆學生,憑有效證件原件實行半價優惠;

現役軍人、退役軍人、人民警察、消防救援人員、革命傷殘軍人、身高1.4米以下兒童、60周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持相關證件原件免費入館。

如何預約:網上購票在“殷墟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和“殷墟景區”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預約購票,也可以在線下售票窗口購買。

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路線規劃都是筆者個人偏好,僅作參考。殷墟是構建中國式秩序的萌芽,也是現代中國書寫、文獻保存的源頭。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影響力跨過長江,實現了南北融合。所以不論怎麼參觀,總值得來一次,是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