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南貴村,距雷山縣城25千米,距黔東南州州府35千米。緊鄰滬昆高速公路、凱雷高速公路,開通了貴陽、荔波、凱裏高鐵南站、都勻東高鐵站、鎮遠古城等地直達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直通車,交通十分便捷。

苗寨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四面環山,重連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千戶苗寨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千餘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成為全世界典型的苗族吊腳樓村寨。

西江千戶苗寨主要景點有西江苗族博物館、鼓蔵頭家、活路頭家、釀酒坊、刺繡坊、蠟染坊、銀飾坊、觀景台、噶歌古道、田園觀光區等。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1982年,西江苗寨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遊景點。1992年,西江千戶苗寨被列為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江千戶苗寨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全寨共有1400餘戶、6000餘人,苗族人口占99.5%,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牯藏節、苗年,聞名四海,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服飾、飲食、歌舞等民風民俗世代相傳。

西江苗寨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曆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被中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認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

著名的作家、學者餘秋雨先生點贊這座苗寨風情——“以美麗回答一切”。

建築之美

千戶苗寨在建立之初,為了更好的防守,選址在四面環山的山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依山而建,擇險而居;聚族而居,自成一體”成為了苗寨一大特點。

吊腳樓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其後半部分建於傾斜度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撐,形成吊腳柱,故稱之為“吊腳樓”。

吊腳樓分為半吊腳和全吊腳兩種形式,一般有三層:上層儲穀,中層住人,下層堆放雜物或關牲畜。

苗寨吊腳樓,飛簷翹角,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杆,欄杆上雕有萬字格、喜字格、亞字格等圖案。懸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下端常刻有繡球和金瓜等裝飾。 大多數吊腳樓在二樓架設懸空走廊,作為進入大門的通道。

風雨橋

風雨橋是西南少數民族的特色建築,在橋面上覆蓋有長廊和亭台,可供遮風擋雨。

西江千戶苗寨,白水河穿寨而過,7座風雨橋橫跨河上,畫龍點睛般地點綴著典雅秀麗的民族風情。

苗寨,只要有流水,必有亭廊結構的風雨橋,既有便利交通、遮風擋雨的功能,更有關風蓄氣、改善風水的講究。

西江千戶苗寨,從上遊最裏端的一號風雨橋(龍潭橋)、到景區入口處的七號風雨橋(回龍橋),風格統一、長度各異。大部分都是近年新修的,橋身是鋼筋水泥,橋面以上是木結構建築。

每座風雨橋,均冠名為“××僦”。苗族沒有自身的民族文字,往往對漢字的苗族讀音進行漢注(再造或選用一個冷僻的漢字)。“僦”、音“jiu”,就是漢字“橋”的苗音漢注。

民族由來

苗族是中國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西江千戶苗寨的民族包括苗族、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和苟氏族等。其中,西氏族在榕江多處輾轉到達西江,成為苗族“賞”氏族的起源。

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討”,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賞”氏族討來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

西江苗族是黔東南苗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苗族建築、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較好。

西江苗族過去穿長袍,包頭巾頭帕,顏色都是黑色的,故稱“黑苗”,也稱“長裙苗”。

西江苗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這裏現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漢語言文字,盡管漢語言是西江苗族與外界交流的必備語言工具,但苗族之間的語言交流仍然使用傳統的苗語。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這也是黔東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由於被統治者鎮壓和驅逐,苗族先民五千年來,自北往南、自東向西,進行了五次大規模遷徙。

苗人不怨天不尤地,於絕境中奮力求生,跋山涉水,建立家園。

隨著曆史變遷,苗族先民在一地安定下來之後,便致力於繁衍生息、壯大族群,部分地區的苗寨規模逐漸壯大,人口逐漸增多,選址和布局也幾經更替,形成了特有的空間規律。

風俗之特

寨門對苗民而言,象征著防災避難,保寨平安。

蘆笙場和起鼓場

蘆笙場緣起可追溯到原始時期宗教集會,人們以歌舞娛神,祈求神靈護佑,逢凶化吉。

而如今,當地青年男女會在蘆笙廣場表演苗族歌舞,講述一些古老、美麗的愛情故事。

起鼓場則源於苗族傳統古社制度,“鼓”是苗族信仰中祖先崇拜的符號,自古苗族敬鼓、祭鼓。

鼓被譽為祖先靈魂的居所,每到鼓藏節或苗年節,鼓藏頭都要敲響聖鼓來喚醒神靈共度佳節,保佑寨子平安。

尚巫蠱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盛行巫術。

獨特的宗教習俗,也造就了獨特的民間文化,幾千年來,大多數苗族人虔信巫術。

在苗族眾多的巫術活動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巫儺、趕屍和情蠱毒。苗族的巫儺包括許多項民間絕技,堪稱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的巫術之一。

巫儺作為宗教文化,緣起於苗巫文化對中原文化的對抗,曆經數千年衍變,至商周已在中原文化中逐漸形成了一種較固定的逐疫巫俗。巫儺文化包括儺儀、儺戲、儺技、儺面具等內容。

在部分苗族居住區,至今仍能看到儺巫作法。如:只見作法的儺巫踩住鋒利的刀梯向上攀行,一雙赤腳卻能毫發無損。此外,他們赤腳走火堆,吃火炭,均能安然無恙。這就是被稱為“上刀山、下火海”的儺技絕活。

喜銀飾

苗人酷愛銀飾,還將部分銀飾造型用於建築裝飾中,增添了民族風情。

苗族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曆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

苗族銀飾的加工,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制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鏤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

苗族銀飾的種類較多,從頭到腳,無處不飾。

景區看點

十二道攔門酒(迎賓茶)

時間:9:00—12:00 ,15:00—18:00

地點:西江景區北門、西門服務區

費用:免費參觀

苗族歌舞巡遊活動

時間:10:30—10:50,19:20—19:50

地點:遊方街→1號風雨橋→古街→遊方街

費用:免費參觀

原生態苗族歌舞表演

時間:14:00—14:30

地點:西江蘆笙場(嘎噠略)

費用:免費參觀

《美麗西江》大型苗族風情歌舞表演

時間:20:30—21:40

地點:美麗西江表演場

費用:需購票

長桌宴

長桌宴是當地民俗,雖然現在商業化氣息較濃厚,但也值得體驗一下。

觀景台

西江苗寨的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苗寨。晚上千燈齊亮,整個苗寨宛如浩瀚星空,美輪美奐!

遊覽線路圖Tourist Route Map

西江苗寨遊覽線路圖

遊覽線路介紹 Introduction to Tourist Routes

遊覽線路一

西門遊客服務中心→飛覽中國廣場(體驗苗族最高禮儀十二道攔門酒)→西街(旅遊商品及餐飲一條街)→西門檢票通道→索道→大北門擺渡車→小北門→在核心景區遊覽→1號風雨橋擺渡車→觀景台(俯看依山而建、氣勢磅礴的西江苗寨全景)→長肖擺渡車→西街→西門生態停車場

遊覽線路二

西門遊客服務中心→飛覽中國廣場(體驗苗族最高禮儀十二道攔門酒)→西街(旅遊商品及餐飲一條街)→西門檢票通道→西門擺渡車→長肖站→觀景台(俯看依山而建、氣勢磅礴的西江苗寨全景)→1號風雨橋擺渡車→在核心景區遊覽→小北門擺渡車→大北門→索道→西街→西門生態停車場

遊覽線路三

大北門停車場→大北門廣場(體驗苗族最高禮儀十二道攔門酒)→廣場擺渡車→小北門→在核心景區遊覽→1號風雨橋擺渡車→觀景台(俯看依山而建、氣勢磅礴的西江苗寨全景)→1號風雨橋擺渡車→遊方街→小北門擺渡車→大北門廣場→大北門停車場

景區優惠措施

6月16日至8月31日,全國6周歲(含)以下兒童或60周歲(含)以上人士,憑有效身份證件(中國居民身份證、戶口簿、護照、往來大陸通行證),享受貴州省內國有A級旅遊景區免門票優惠。

溫馨提示

1、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尊重當地文化,避免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2、如需購物,應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3、拍攝照片時要尊重原住民隱私;避免拍攝當地宗教景觀。

4、應按照景區指定線路遊玩,注意景區內的安全警告,不要闖入禁區。

5、注意文明禮儀,在室內參觀時不要大聲喧嘩;不要亂扔垃圾,愛護當地自然環境。

6、不要攜帶明火進入室內參觀,吸煙要到指定區域並遠離木結構建築,一旦發生火情應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

去西江千戶苗寨,

看遠古遺風千年依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