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佛教傳入中國後的首座官辦寺院,白馬寺的緣起藏著一段佳話: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遣使西行求法,使者攜佛經與高僧歸來時,以白馬馱經,故寺院得名“白馬寺”,它也由此成為中原佛教文化的“祖庭”,奠定了佛教在華夏的傳播根基。

寺內核心看點
大雄寶殿

殿內三世佛造像采用元代“夾貯幹漆”工藝,佛像身形飽滿、衣紋流暢,曆經數百年仍色彩如新,是古代雕塑藝術的珍品。
齊雲塔

坐落於寺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塔之一,塔身呈方形,輪廓挺拔,登頂可俯瞰寺院全景,感受千年建築的沉穩氣場。
國際佛殿區

泰式風格
以鎏金尖頂為標志,金箔覆蓋的塔身映日生輝,飛簷龍雕昂首欲騰,盡顯對神聖金光的極致尊崇。

緬式風格
是浮雕的藝術長廊,牆壁與立柱上滿布佛教故事浮雕,人物衣紋纖毫畢現,多層疊簷與佛龕相映,如立體經卷徐徐展開。

印度風格
以巨型穹頂為核心,對稱紋飾與花卉圖案遍布其上,柱廊纏枝蓮紋流轉,光影透過柱隙灑落,透著古印度聖地的莊嚴。
實用攻略已備好
門票:35RMB
學生憑學生證半價,1.4米以下兒童免票
開放時間:夏季8:00-18:00/冬季8:00-17:30
建議預留2.5小時深度遊覽。
交通:市區乘56路、65路公交直達
小貼士:每日9:00、14:00有免費志願者講解,提前在“洛陽白馬寺”公眾號看線上導覽,能更懂古刹故事。
遊玩Q&A
Q:第一次去白馬寺景區,有什么推薦的打卡路線嗎?

白馬寺的妙,在於“古刹底蘊”和“四國佛韻”能無縫銜接,不用刻意找打卡點,跟著這條路線走,既能讀懂“中國第一古刹”的故事,又能拍出不同風格的照片。
山門→止語茶社→泰國佛殿→緬甸佛殿→印度佛殿→齊雲塔(止語茶社:自助免費喝茶)。
從山門進入,先拐去止語茶社,竹簾半掩,木桌擺著粗陶茶杯,自助茶水免費續,喝口茶歇腳時,看陽光穿過窗欞落在院落裏,隨手拍都是禪意;接著往裏走,在這裏你能看到泰國、緬甸、印度風格的寺廟與中國古寺相互交融,佛煙嫋嫋,梵音不絕;最後去齊雲塔下拍張合影,傍晚夕陽斜照時,古塔、光影、香火氣,能把“千年古刹”的氛圍感拉滿。
Q:在白馬寺拍照片,有什么寶藏打卡機位嗎?
📷 入口處紅牆、山門石馬

白馬寺的紅牆可謂是老網紅了。無論晴雨,你總能在此看到遊客絡繹不絕地在此打卡拍照的身影。而山門前的石馬曆經千年依然身姿挺拔,為這座寺增添了一抹別樣色彩。
📷 四國佛殿

佛殿的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站在殿前台階上從下仰拍,金色塔尖穿透藍天,讓空靈的佛殿也顯得更加莊嚴。
📷 清涼台旁的小路

古樹的枝丫斜伸出來,襯著紅牆走進去,拍側影或背影,讓裙擺輕輕飄起來,不用露臉也能拍出“穿越千年”的意境。
📷 齊雲塔

相比於香火旺盛的四國佛殿來講,齊雲塔院就顯得清幽許多,院中素色牆面也很適合當拍照背景,可以嘗試敦煌風漢服或素色長衫,營造空靈感。
Q:逛白馬寺需要多久?要不要提前留好時間?
時間松緊全看你想怎么“品”這座寺。

如果只是走推薦路線、打卡拍照,預計1.5-2小時;但要是想慢慢逛,比如在止語茶社多坐會兒、聽師傅講古刹故事、去齊雲塔院轉一圈,建議留2.5-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