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由宮崎駿本人企劃,在2001年正式開館。這座美術館位於三鷹市井之頭恩賜公園內,遠離東京鬧市,我住在新宿,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但對於吉卜力粉絲而言,說是朝聖之旅,一點都不為過。

因為要提高參觀者的體感,限制人數,所以吉卜力美術館門票預訂,每周開放6天,每天4批,周二閉館。門票非常熱門,我是提前一個多月在klook預訂。我們訂的是早上10點時段,也就是最早的一班。

當天早上我們步行幾百米到JR線入口,谷歌提示我坐JC線,我開始很困惑,其實是JR線的中央線。當地售票窗口停售了西瓜卡。我們坐JC線到吉祥寺(230日元),然後坐吉3線公交車,四站到明星園(440日元)。

下車後沒走幾步就看到了美術館,此時才早上9點。

美術館坐落在恩賜公園內,靠近馬路。我們在公園裏閑蕩,等待開館。
恩賜公園是開放式,面積很大,有一個足球場和多個籃球場,綠樹成蔭,大樹都有上百年了。烏鴉亂飛,鳴聲刺耳,讓人不快。我們在公園裏四處閑逛,公園裏有許多運動的人,有飲水機和洗手龍頭。
在公園裏,我遇到一對中年夫婦,打聽之下,來自上海,也是宮崎駿的粉絲。十點不到,我就想著去排隊。排隊的位置在美術館的邊門,我到的時候,隊伍已經延伸到了門外。

吉卜力美術館由宮崎駿本人設計,在2001年正式開館。院子內的建築牆腳下有一塊牌子,就是當時開館的日期。
美術館內建築呈現卡通形狀,大塊的黃綠藍色彩,非常柔和。院子內有許多棵大樹,建築的牆壁上爬滿了藤蔓,猶如進入一個童話世界。
到了十點,開館了,隊伍在緩慢地移動。周圍的景色也不枯燥。有一個建築櫥窗內,是《龍貓》的卡通形象。

宮崎駿生於1941年,今年83歲了。老爺子非常勤奮,至今出品了34部動漫,最早的作品是1963年《汪汪忠臣藏》。我也愛看動畫片,看了他後期的十多部的作品,比較喜歡的有《千與千尋》《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風之穀》《魔女宒急便》《歲月的童話》《紅豬》《百變狸貓》等。
在羅森便利店購買的門票只是一張兌換券,進入美術館後,工作人員會再給一張正式的入場券。我因為聽不懂日語,服務女生給我的時候,我還揮手表示不要。後來小妹妹從櫃台後面追了出來,把入場券交到我的手裏。入場券的設計借鑒了電影膠片,中間有三幀吉卜力動畫的片段,可能會隨機拿到《懸崖上的金魚姬》,《千與千尋》或者《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各種動畫制作的入場券。我拿到的是《懸崖上的金魚姬》三幀。
美術館有二層,面積不大(所以控制每時段的參觀人數),一層展示的是許多動畫的場景、繪畫草圖、參考圖書、染料畫筆等,還觀看了一段尚未公映的動畫片。
正二層面積不大,廊簷處一角,是僅供6年級以下小朋友玩耍的毛絨“貓巴士”,是《龍貓》中的一個場景。然後是小小的圖書閱覽室和吉卜力紀念品商店。室內不允許照相。
通過一條玻璃封隔的樓梯往上走,上面是一個屋上庭院,栽種著許多綠植。
在屋頂平台的一角,是《天空之城》裏的機器人士兵雕塑,雕塑有5米高,這是整個吉卜力美術館之族中,唯一有特征性的物體了。人們排隊依次與這個美術館的標志合影,我們也沒有免俗。

和《天空之城》的機器人兵合影之後,吉卜力美術館的旅程就宣告結束了。美術館一角還有一個小食區,供應咖啡和輕食。
我們十一點半離開吉力卜美術館,本想原路坐公交車返回,但附近沒有看回程車站。我查了穀歌,穀歌提示我可以穿過現在的公園走近路,只有1.5公裏。我們步行17分鍾到了JR吉祥站。用過午餐後,我們坐JR到上野公園,繼續我們的行程。
宮崎駿最早的作品是《汪汪忠臣藏》。我也愛看動畫片,看了他後期的十多部作品,比較喜歡的有《千與千尋》《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風之穀》《魔女宒急便》《歲月的童話》《紅豬》《百變狸貓》等。
宮崎駿的動漫,題材有人與人、人與自然動物和諧相處、鼓勵奮進向上、好人好報、宣揚和平反對戰爭等,情節溫柔細膩,畫風精致優美,特別是色彩處理非常協調,細節真實還原,可以說,每部作品都是經典之作。
宮崎駿生於1941年,今年83歲了。老爺子非常勤奮,一直說要退休,可至今還在上班。最近我看過一個采訪,記者問他什么時候退休了,老爺子說:
“生命中重要的事往往都很麻煩,如果沒有什么麻煩的事了,你反而又想去找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