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西省的省會——太原,和福建省的省會福州一樣,也是一座常被人們嚴重低估了其旅遊價值的寶藏城市。俗話說“百年曆史看上海,千年曆史看北京,三千年曆史看陝西,五千年曆史看山西”,位於山西中部的太原,是一座九朝古都,也是我國北方的軍事、文化重鎮,其文化底蘊豐厚,民風淳樸,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從春秋戰國時期到近代,太原輝煌的曆史和文化傳承,使其成為中國曆史裏無法繞開的一座城市。
太原交通
1.機場:太原武宿機場距市區15km,約半小時車程;可坐地鐵1號線(河龍灣方向)到市區。
2.高鐵:太原站(離市區近)、太原南站(離機場近)。
太原行程推薦
D1:晉祠→植物園→太原古縣城;
D2:太原革命曆史陳列館→國民師范舊址→拱極門→太原天主堂→城隍廟→普光寺→晉商博物院→山西金融曆史文化博物館→唱經樓/鍾樓街/柳巷/食品街;
D3:太原皇廟(修繕中)→崇善寺→文廟→山西大學堂舊址→純陽宮→山西博物院→文瀛公園(彭真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萬字樓)→山西飯店;
D4:竇大夫祠→東湖醋園→雙塔公園→北齊壁畫博物館→中國煤炭博物館;
D5:其他:天龍山景區/龍山景區/店頭古村/蒙山景區。
太原酒店推薦
1.山西飯店:原為明清山西貢院,1914年閻錫山籌資改建為自省堂,康有為題寫匾額。地理位置優越,文瀛公園是其後花園,距離純陽宮200米。
2.山西迎澤賓館:地理位置好,曾是政府接待酒店。
3.太原合院裏酒店:原為明晉王府舊址,晉商大院老建築改建,可感受晉商院落的宅邸風貌。
4.太原三晉國際飯店:位於太原市中心“五一廣場”旁,距太原站也較近,地理位置好。
太原景點推薦
晉祠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祠,始建於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為紀念周成王的胞弟唐叔虞及母後邑薑而興建,是一座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曆史文化遺產。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跨越時間最悠久的唐宋古典園林,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彙集了古代建築、雕塑、壁畫、碑刻等藝術精華,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這裏還是國內唯一集宋、金、元、明、清,至民國、近現代本體建築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罕見的瑰寶。

當年《西遊記》裏猴哥變的土地廟,原型就來源於此。早在酈道元《水經注》中,作為紀念晉國諸侯唐叔虞的祠堂,晉祠就已是北朝風景名勝,具有至少1500年的曆史。
唐叔虞祠,現存大殿重建於元代(1267年),唐叔虞及侍從為元塑。人們總說時間在不停地流逝,而晉祠這棵位於聖母殿北側的周柏,植於西周,已有3000多歲了。它的時間呢?……它見過周文王、晉文公、司馬遷、漢文帝、唐太宗、李白、司馬光、范仲淹、閻錫山、梁思成……如今它也見過我了……敲下這段文字時,我甚至有點小激動~~

聖母殿前的魚沼飛梁,建於宋代。造型類似現代立交橋,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想當年,李白、歐陽修、范仲淹們都曾來過這裏,也曾和我們一樣,站在這魚沼飛梁上手扶漢白玉欄杆,看見過這些讓人驚豔的建築……
李淵父子更是在起兵前於此祭拜,並確定了國號“唐”。後唐朝建立,首都設在長安,並設置了東都洛陽和北都太原,與長安合稱“三都”。

晉祠聖母殿,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是晉祠的主體建築,也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大殿完全符合宋《營造法式》的構架,殿前簷柱上的8條木雕盤龍,栩栩如生!是現存古建孤例!
86版《西遊記》打卡處——鯉魚精“霸波兒ber”被孫悟空捉住後綁在聖母殿木雕盤龍柱上的鏡頭就是在這旁邊的柱子處拍攝的。要了解中國,一定要到山西。要了解山西,一定要到晉祠。

聖母殿內,主像聖母邑薑,鳳冠蟒袍,端坐在鳳頭椅上。其餘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
這些北宋彩塑,眉眼有神,姿態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精品,並且為當今的古裝造型提供了非常大的曆史參考價值!看著這些曆經千年,仍然顏色鮮美、栩栩如生的彩塑人物,我想,那些生活在宋代的人們,大多也都有一顆溫潤的心吧。

其中這一尊花旦裝扮的侍女,半面歡喜半面憂愁,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曾在這尊侍女前佇立良久,仔細品味她的動作和內心。
金代的獻殿,四面牆壁呈柵欄狀,通風涼爽,是當初供奉祭品的“天然冰箱”,一直保留著金代最初的建築格局,全榫卯結構,整個殿內的梁柱沒有用一顆鐵釘。如今站在殿內也是非常涼爽。
元代樂伎塑像,共14尊,分兩邊排列。一排為管弦樂,一排為打擊樂。這些樂伎塑像,為我國元代戲曲和樂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晉水之源——難老泉,位於聖母殿南側,晉水的源頭就從這裏流出,長年不息。晉祠裏的牡丹,最初栽種於民國初年,已有百年曆史了。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五月初,院裏的牡丹開得正盛。
旅遊小貼士:
1.晉祠距太原市區約20km,半小時車程。
2.開放時間:旺季(4月-10月)08:00-18:00,淡季(11月-3月)08:30-17:00。
3.晉祠“三寶”: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
4.晉祠“三絕”:周柏、難老泉、泥塑彩繪人像。
5.遊覽時間:半天(2-4小時)。
太原植物園
太原植物園,是在小紅書上刷到的網紅拍照打卡地,也是我去過的國內植物園裏最讓人驚豔的一處。來之前,完全沒想到太原竟然有這麼漂亮的植物園。這裏不僅是科普的殿堂,更是藝術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地,是我去過的國內植物園裏最讓人驚豔的一處。

太原植物園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植物園之一,由國際知名的奧地利DMAA建築公司和德國瓦倫丁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事務所聯手打造,其設計未來感滿滿。當遊覽了晉祠之後再來到這裏時,會被這座城市裏古老與現代的碰撞所驚豔!

這裏60米長的網紅星空電梯,要等日落之後,華燈初上時最為夢幻。園內設有熱帶植物展覽溫室、沙生植物館、藥用植物園、月季園、牡丹園等專類園區,展示了不同氣候帶和生態環境下的植物多樣性。這棵開滿了花的樹有一個很美的名字——流蘇。
旅遊小貼士:
1.太原植物園距晉祠、太原古縣城都不遠,可以一線遊覽。
2.開放時間:旺季(4月-10月)09:00-19:00;淡季(11月-3月)09:00-17:00。
3.門票:旺季50元;淡季30元。
4.訂票渠道:Trip
太原古縣城
太原古縣城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隸屬明清太原府,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曆經八年修複,於2021年作為景區正式開放。

古縣城城牆東西長約1120米,南北寬約670—740米,外牆高13米,內牆高12米。

古縣城有城樓4座,角樓4座,望樓37座,外圍有護城河環繞。

十字街是太原古縣城最主要的街道。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縣城中心相交。這裏的夜景很美。
旅遊小貼士:
1.太原古縣城距晉祠、太原植物園都不遠,可以一線遊覽
2.開放時間:9:30-21:30
3.門票:免費
雙塔寺
雙塔寺,太原的標志性建築。雙塔寺原名永祚寺,始建於明朝萬曆中期(1597-1602年),因寺內有兩座高塔,所以俗稱雙塔寺。

雙塔被譽為“晉陽奇觀”,是全國現存磚塔成雙組合實例中規模最大、形制最完善、塔身最高的一組,堪稱中國“雙塔之最”。雙塔寺的大雄寶殿,是磚砌的仿木建築。整座建築沒有梁架,不用一釘一木,全由磚砌而成,是明代典型無梁式的磚結構仿木建築。

兩座古塔都是磚石結構,相距60米。東塔叫做文峰塔。西塔叫做宣文佛塔或舍利塔。
四月底五月初簡直是來太原的最佳時節,因為在這裏能欣賞到明代種植的古老牡丹“紫霞仙”,已經盛開幾百年了。這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留存著的明代牡丹。從晉祠到植物園再到雙塔寺,初夏時節的太原牡丹開得姹紫嫣紅,完全可以和洛陽的牡丹媲美呢!
旅遊小貼士:
1.開放時間: 旺季(4月-10月)8:30-17:30;淡季(11月-3月)9:00-17:00。
2.最佳旅遊時間:四月底五月初,可看牡丹。
北齊壁畫博物館
北齊,是中國曆史上北朝後期的政權之一。其曆史是民族融合的曆史。其經濟、文化、民族的碰撞與交融有力推動了中國曆史上的“漢唐之變”。這些壁畫描繪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早期格局,以及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多元融合的曆史進程,是研究草原曆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寶,見證了各民族的融合進程。
北齊壁畫展現了北朝壁畫藝術的最高成就,是曆史遺留給我們的藝術饋贈,是多元文化的典范,也是中華民族和絲路各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

北齊武安王徐顯秀的墓曆經了五次盜墓,所幸壁畫保存完整,穿越十五個世紀後,以其精美的巨幅畫卷震驚世界。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就是在北齊武安王徐顯秀墓的原址上建立的墓葬壁畫專題遺址類博物館。

地上千載,變幻無常。地下一世,繁華依舊。許多地面上的遺跡已然消逝;而留在地下的曆史依然如新。“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在三晉大地幽深黑暗的地下,無數古人用壁畫描繪著生者所生活過的那個時代和那個世界,用畫筆或將稀松平常的日常定格在牆壁上,或為逝者許下了永久的承諾。
藝術與現實不可分割,反映著每個時代的潮起潮落。這些北齊壁畫的高度寫實,是以不繁複、重點突出為特點的“簡易標美”北齊畫風之典型代表。
旅遊小貼士:
1.開放時間:9:00-17:00,16:30停止檢票入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2.門票:免費。
3.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與雙塔寺相距不遠,可一線遊覽。
晉商博物院
位於太原市府東街101號的晉商博物院,前身是山西督軍府舊址,也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的辦公所在地。如今,這裏是一座集文物古建、園林景觀、展覽展示於一體的地方人文曆史博物館。

博物院的紅色大門,原為清代山西巡撫衙門大門。儀門又稱“二門”,為清代山西巡撫衙門第二重門,取“有儀可象”之意,即禮儀之門,是典禮、慶賀、祭拜的重要場所。兩側立有鹹豐五年的石獅。
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29日,同盟會山西分會策劃武裝起義,宣布獨立,推舉閻錫山為都督,成立山西軍政府,辦公地點設於此。

民國五年(1916年)7月,黎元洪大總統改各省軍務長官為督軍,閻錫山任督軍,稱此為“督軍府”。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這裏曾為山西省人民政府的辦公所在地。淵誼堂原為山西巡撫衙門大堂,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拆除重建為二層磚木混合建築。主體建築中西合璧,外觀為兩層,前出抱廈,二層懸掛“澤潤蒸黎”匾。正立面為石質,由半圓形壁柱、圓拱門構成,中門上方有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石匾。

明清時期,晉商稱雄商界五百年,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凝聚成“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這是晉商以商制勝的秘笈和法寶,是晉商之魂。晉商博物院展示了晉商從明代崛起至清末衰落的曆程,讓遊客深入地感受晉商的曆史與文化及晉商精神。
晉商將“誠信為本、義中取利”的商業價值觀傳遍海內外,晉商精神對晉商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領引、推動和升華作用。晉商精神也為中國商業文化的構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像一塊豐碑,也像一座燈塔,晉商精神是代代晉商砥礪前行、以商報國的強大力量,晉商文化亦是中華乃至世界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五號樓曾為省政府領導辦公用樓。

主體建築為當時流行的蘇式風格,外立面施水磨石,門窗上設計中國傳統紋式,時代特色顯著。禦書樓,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曾是珍藏皇帝禦旨、批文和重要文書資料的場所。自省堂,又稱“梅山會議廳”,位於禦書樓北側,於1918年至1919年建造,迄今逾百年。
主體為中式結構,內部木質結構,外部西洋式磚石結構,仿卷棚頂,整個建築中西合璧,渾然一體。東花園,原為山西巡撫衙門內花園,是達官貴人休息遊玩的場所。民國時期,閻錫山改為私人宅院,又稱閻公館。除了閻錫山及其家眷、秘書、侍從外,一般官吏不准隨便出入。東花園坐北朝南的九間廳堂,原為閻錫山辦公起居的地方。
旅遊小貼士:
1.開放時間:9:00-18:00,17:1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2.門票:38元。
3.注意:另外還有個山西省晉商文化博物館,不要搞混淆了。
純陽宮(山西省藝術博物館)
純陽宮是太原市最大的一座道觀廟宇,位於市中心五一廣場西側,集廟宇、園林風格為一體,現為山西省藝術博物館。

純陽宮始建於唐代,明、清都有整修與擴建。本是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的道觀,俗稱呂祖廟,因呂洞賓道號純陽子,故又稱純陽宮。

在園內的亭台樓閣間兜兜轉轉,時常會感受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園林藝術之美。呂祖殿頂部為八角攢尖造型,裏面供奉呂洞賓、王重陽和丘處機的神像。

涅槃變相碑——唐·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此碑為國家一級文物,國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64件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
旅遊小貼士:
1.開放時間:09:00-16:30,周一閉館。
2.門票:30元。
3.公益講解:10:00、15:00。
4.純陽宮距崇善寺、文廟(山西省考古博物館)不遠,可一並遊覽。
文廟(山西省考古博物館)
太原文廟,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明代重修並擴建。太原文廟嚴格按照孔廟建制修建,是國內存量極少的省府文廟之一。如今也是山西省考古博物館。

欞星門間築有4座琉璃磚牆夾壁,磚構,外表通體貼有黃、藍、綠三色琉璃面。都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話不假。這次在太原的時間短暫又匆匆,沒有機會去山西博物院。利用返程候車前的2小時,在太原站附近的文廟(山西考古博物館)匆匆一瞥,就足夠令人驚歎了。

千百年來,太原從不孤寂。作為古時的交通要塞與兵家必爭之地,不少朝代都曾在此建都,因此留下了許多豐富的文物,其數量之多、年代之久、形態之多樣,居全國之最。
旅遊小貼士:
1.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每月第三個星期三、除夕,大年初一閉館。
2.門票:30元。
3.公益講解:09:30、10:30、14:30、15:30。
崇善寺
崇善寺和太原文廟一牆之隔。現為山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
崇善寺始建於隋末唐初,明代進行了擴建。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崇善寺毀於一場大火。清光緒七年(1881年),山西巡撫張之洞在崇善寺的廢墟上建造了文廟,從此崇善寺一分為二。

整座寺廟紅牆碧瓦,古樸大方,寺門前的一對銅獅子俱是明代所鑄。大悲殿是一座具有典型明代風格的建築,有六百多年曆史了,是標准的明代木構建築。

木,生於野,安於室。“天人合一”是中國人骨子裏的東方氣韻,所以古人在建造房屋與殿堂時也挑選出最接近自然的建材——木材。
柳巷商圈

唱經樓、柳巷、鍾樓街、食品街一帶是太原曆史最悠久、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唱經樓,明代始建,清代重建,主體風格仍保留明代特色。唱經樓旁邊這棟白色的西式建築,原為1919年成立的山西省銀行。現為山西金融曆史文化博物館。
鍾樓街

太原市曆史悠久的繁華街市,因一座鍾樓而得名,始於宋元,盛於明清,興於民國。2021年,鍾樓街升級改造完成,被打造成一條重塑城市記憶、恢複街道肌裏、傳承曆史文脈、體現時代風貌的商業步行街。食品街,仿明清建築錯落有致,古香古色。彙集了太原的眾多美食。
山西飯店
太原著名的山西飯店,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的山西貢院。到1914年,閻錫山籌資改建為“自省堂”,晚清變法領袖康有為題寫了匾額。這裏成為當時黨政要員、社會賢達在晉的下榻首選,周恩來、蔣介石、宋美齡、孔祥熙、徐志摩、泰戈爾等中外名人也曾於此入駐。

1950年改名為“人民大禮堂”,陸續接待過朝鮮友好代表團、蘇聯專家及全省首屆黨代、人代、政協、婦聯會。1956年,全國最高人民法院太原特別軍事法庭在此對河本大作等多名日本戰犯舉行審判。1985年,大規模擴建後,更名為“山西飯店”,由彭真親筆題名。

文瀛公園
從山西飯店的後門溜達出來,就到了文瀛湖畔。環湖一圈的文瀛公園,是太原城中經典的老園林遺存,距今已有600年曆史。華燈初上時,燈光映射下的湖面倒影如畫,夜景非常美,讓人感覺像到了一個南方的溫婉城市。文瀛公園文化內涵豐富,古跡眾多,曆史深遠。

在園內沿湖一圈,有彭真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崇德廬石刻、書法碑廊、琉璃塔、萬字樓等古跡。萬字樓,國內現存最完整德飛簷磚木結構建築。1937年建成,由時任山西督軍德閻錫山為振興文風和為其父祝壽而興建。
山西大學堂舊址

山西大學堂舊址,位於侯家巷9號。山西大學堂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是全國最早的三所新式大學之一(山西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現為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太原美食
山西人的傳統飲食習俗以面食為代表,面食品種豐富,制作精美。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山西花饃,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西的老陳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餘年的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

三晉大地的碳水局。山西過油肉:曾是古時官府宴請和民間酒席的一道“硬菜”,也是晉菜的代表之一。老鼠窟元宵,太原的地方傳統名小吃。已被列入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的生活節奏不快,物價親民,民風淳樸,安靜又閑適,沒有那些快節奏的發達城市帶給人們的莫名焦慮和浮躁感。此去太原,實在太匆匆,好多地方都沒有時間去,又因四五月防控山火,太原近郊的天龍山景區、龍山景區、蒙山景區等全部封閉不能開放。留個念想吧,太原,後會有期!
太原其他景點
1.普光寺:建於東漢建安年間(196—220),是太原市最早的佛寺。
2.中國煤炭博物館:是全國煤炭行業曆史文物、標本、文獻資料的收藏中心。可下達地底,穿行在模擬的井下挖煤巷道中。開放時間: 周一到周三12:00-17:00。周四到周日10:00-17:00。
3.天龍山景區:石窟文化逐漸中國本土化的重要節點遺存,反映了中國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石窟藝術的輝煌成就,世稱天龍山樣式。有東魏,北齊、隋、唐開鑿的24個洞窟。
4.龍山景區:全國僅存的元代道教石窟,有三清老祖道家神仙像、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真人像等。
5.店頭古村:曾是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有傳統的山西民宅。電影《血滴子》曾在此取景。
6.東湖醋園:展示了老陳醋釀制技藝及山西醋曆史文化。開放時間8:00-17:30。
7.竇大夫祠:距太原市區20km,是祀奉春秋時晉國大夫竇犨的祠廟。創建年代不可考,但唐代此祠已存。現存建築中山門、獻殿、大殿等是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開放時間8:00-17:00。
8.蒙山大佛:距太原市區20km。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元朝末年被毀。1980年大佛被重新發現,佛頭不知去向。現佛頭為新鑿。開放時間08:00-18:30。
9.山西博物院:薈萃了山西文物精華。開放時間09:00-17:0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