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河北省省會,別名石門,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河北省中南部,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地兩大地貌。
據《禹貢》記載,石家莊在夏禹時期為冀州地。秦朝屬巨鹿郡(郡治今巨鹿縣)。1907年,因平漢鐵路和正太鐵路在此交彙而興起,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1925年,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會遷至石家莊市。

石家莊是我國重要紡織、醫藥工業基地,素有“南北通衢、燕晉咽喉”之譽。因中共中央在平山縣西柏坡指揮了三大戰役,又被譽為“新中國的搖籃”。
截至2024年末,石家莊市常住總人口1124.66萬人,GDP8203.4億元,全國城市排名36。
城市印象
“沒有存在感”
石家莊,是我周邊許多人印象裏存在感最低的省會之一,可能因為距離帝都太近,也可能因為河北多次地變更省會。

但其實,這片土地擁有厚重的曆史,自古以來就是充滿傳奇的兵家必爭之地。
四千多前的夏禹時期,大禹劃分九州,冀州是霸氣的“九州之首”,這裏是冀州地的一部分。
到了戰國,鮮虞人在這裏建了神秘的古國“中山國”。
那位出生在石家莊隔壁的隔壁(趙國都城邯鄲)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這裏就歸屬了巨鹿郡,始皇帝在這修了貫穿太行百裏的“秦皇古道”(比羅馬古道早了百來年,是中國僅存的古道陸路交通道路)。
石家莊還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是人民軍隊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新中國的國體政體在這裏萌芽,華北人民政府、人民日報第一套人民幣都在此誕生。
有趣的是,石家莊這座像石頭一樣低調的北方工業城市,卻有著不羈的靈魂。石家莊在搖滾圈聲名顯赫,本土有300多支樂隊,這裏不僅誕生了華北第一樂隊萬能青年旅店,還孕育出了搖滾樂雜志《通俗歌曲》和《我愛搖滾樂》,因此石家莊被樂迷戲稱為“Rock Home Town(搖滾之鄉)”。

就算不怎麼聽搖滾的人們,也一定聽過《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必去景點
河北博物院
考古燕趙之地

河北博物院,位於長安區文化廣場,前身為成立於 1953年的河北省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的主院區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建華院區和育才院區為文物庫房。
河北博物院共有《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曲陽石雕》《北朝壁畫》等10個常設陳列。現有藏品總數為21萬件,其中一級文物340件/套。
河北博物院有四件禁出文物,其中中山王鐵足銅鼎是複制品。

河北博物院是個被低估的一個博物館,可以說來石家莊如果只去一個地方,一定是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被稱作院而非館,其在文物的收藏、陳列、研究等方面的專業和深入,級別高於一般的博物館。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院內展示了從石器時代到近代的珍貴文物,包括石器時代的猛獁象複原品、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等,通過精美的文物和現代化展示手段,記錄了河北200萬年來連綿延續的人類發展史。
通常一個大墓能撐起一座省博,諸如馬王堆之於湘博,曾侯乙墓之於鄂博,但河北博物院有好幾座大墓的珍藏,其中中山王墓和滿城漢墓的藏品和級別都不輸馬王堆和曾侯乙墓。河北博物院的國寶級珍品,有一半來自一個王國(戰國中山國)和一對夫妻(西漢中山國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
而且河北還是燕國和趙國的故地,出土文物讓人深切感受到燕、趙、中山這些戰國諸侯國的審美差異。

“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散落於多個樓層的多個展廳,分別是:
戰國透雕龍鳳紋銅鋪首

戰國.燕
三層慷慨悲歌-燕趙故事 展出
龍頭、鳳首和蛇頸均為圓雕,通身雕細密的羽紋和卷雲紋。為考古文物中少見器物,由此可推斷燕下都宮殿大致規模。
長信宮燈

西漢
二層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出
漢代青銅器,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
錯金博山爐

西漢
二層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出
由爐身、蓋、柄及底座組成,通高26厘米。此爐彙合仙山、大海、神龍、異獸等多種元素。
透雕雙龍高鈕穀紋白玉璧

西漢
二層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出
玉質潔白晶瑩,璧的兩面琢刻穀紋,上端有透雕雙龍卷雲紋附飾。紋樣優美,造型生動,是漢代玉器中的珍品。
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

西漢
二層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出
該衣通長188厘米。玉片有綠色、灰白色、淡黃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塊,金絲重1.1千克。在“玉衣”內還發現玉璧十八塊,以及飯含,佩戴之物。這件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是中國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

戰國.中山
二層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展出
中山王鼎為王墓中同時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鼎身刻有銘文469字。據鼎銘得知,此鼎為奉祀宗廟的禮器。中山王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鐵足銅鼎,也是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戰國青銅器。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

戰國.中山
二層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展出
案面已朽,僅存案座,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於一體,複雜精巧,無以複加。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器物。中山國是狄人建立的國家,這件銅方案的造型體現了少數民族的藝術風格,與中原造型有著明顯不同。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

戰國.中山
二層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展出
戰國時期的家具構件,猛虎身軀渾圓、色彩斑斕,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典型的戰國時代風格。
高洋墓壁畫

北齊
北朝壁畫展廳
高洋墓出土,長37米、最深處8米。墓道呈斜坡狀,在墓道兩側和底部地面都彩繪圖案,面積約320平方米。內容豐富,技藝高超,代表了北朝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
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

五代
長1.36米,高0.82米,原嵌於墓室西壁南部下方,畫面由15人組成,伎樂人物豐滿圓潤,表情生動,浮雕以漢白玉精雕細刻而成,線條唯美流暢,姿態生動,可謂上承大唐之餘韻,下啟宋遼墓葬壁畫散樂圖像之先聲。
這十大鎮館之寶除藏品本身的文物價值外,還考慮了類型的不同,河北博物院還有許多可以與其媲美的珍貴文物,如戰國錯銀雙翼神獸、西漢竇綰金縷玉衣、元青花海水龍紋八棱帶蓋梅瓶等。
預約方式:
“河北博物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分時段免費實名預約,9-12點,12-15點,各可預約6500人,15-17點可預約3000人,可預約7天內門票。周一閉館,
開放時間:
9:00-17:00(16:30後不可入內),
每周一休館(節假日開放視官網開放公告)。
正定古城
北方三雄鎮之一,趙子龍故鄉

正定古城,位於石家莊市北15公裏處,已有1600多年曆史。東晉時土築,北周時石砌,唐代擴建為土城,明朝擴建後改為周長24華裏的磚城。現存正定城牆是明代遺存,城垣殘存8106米,集中體現了公元5世紀至19世紀前後中國的曆史文化特色,藏著太多美學之作。
在非常長的曆史時期,正定都是統治者極為重視的政治軍事要地。北宋學者宋祁曾一語道出正定對國家政權的重要性:
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鎮(正定)定(定州),以其扼賊沖,為國門戶也。

正定以“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稱。
“三山不見”指的是曆史上正定這塊土地曾是中山國、恒山郡、常山郡的治所所在,但正定境內卻沒有山。
“九橋不流”說的是隆興寺前面的一座單孔三路石橋、府文廟和縣文廟大殿前面各有的一座泮橋(古代泮橋均為三橋並列的形制),但都無活水流過。
“九樓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原城內的四個門樓、四個角樓、還有陽和樓;四塔是淩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八大寺指的是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洪濟寺、舍利寺、崇因寺(後三寺已毀)。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過去正定擁有的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例如像較大的許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聖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鐸萬事等。
正定跟北京一樣,也是一座被中軸線串聯起來的城市。登上南城門,可以看到著名的“正定四塔”由近及遠,高低錯落構成的天際線。

這條天際線,讓梁思成30年間來正定3次,並在《中國建築史》中頻頻贊譽。
“正定四塔”中,最有存在感的便是被梁思成稱為“海內孤例”的廣惠寺華塔:四座小塔圍繞在高40.5米的主塔四角,形成一個渾然完整的平面。主塔第四層,渾樸生動、各有情緒的力士、瑞獸、佛像雕塑層層排列,構成塔身的精華部分。夕陽斜照之時,塔身映著金光。

其他三塔,也都有各自的風格和來曆:臨濟寺澄靈塔秀麗典雅,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臨濟宗的祖塔;天寧寺淩霄塔宏偉大氣,似乎在述說這座寺廟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線條直樸的須彌塔,雖是明清重修,卻仍然保持著唐代的形制。
千年正定,曆史上是寺塔林立的繁華之所。
據敦煌文書《諸山聖跡志》,正定在五代後唐時期便有大小寺廟禪院100多所,修行僧尼7000餘人。如此的信仰使然,讓這座城市自唐至明清像博物館一樣,使不計其數的塔、寺、廟在時代更迭中免於戰亂損毀而保全下來,被後世稱為“九朝不斷代”。
“九樓四塔八大寺”,藏著正定豐富且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
“京外名刹之首”隆興寺就位列其中。
這座古寺中,有中國唯一保留至今的北宋十字抱廈建築摩尼殿。從空中看摩尼殿,大殿跟東西南北四面抱廈形成一個“十”字,極具宋畫中的古勁瀟灑。而寺內的輪轉藏殿,則藏著跟宋代建築著作《營造法式》中完全相同的鬥栱。

而這座寺廟還藏著三座重量級的雕塑作品。
矗立於隆興寺大悲閣中的“正定菩薩”,是河北四寶“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中如假包換的一寶。21.3米的高度,讓這尊千手千眼觀音透著不可言說的肅穆莊嚴,它是中國現存最高大的古代銅鑄立佛,據說修築之時用掉了北宋當年十分之一的銅產量。

正定三國時稱常山,家喻戶曉的“常山趙子龍”,這裏是三國名將趙雲的故裏。
為紀念趙雲將軍,正定曾四次為其修廟,如今的趙雲廟,是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采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曆史風貌,並與周圍的隆興寺等著名景點相映相成。
預約方式:
正定古城免費開放,無需預約。
隆興寺門票50元,大眾等平台可預約購票。
榮國府
國內第一座影視拍攝基地

榮國府,位於石家莊的正定縣,根據古典名著《紅樓夢》嚴格設計建造,是以明末清初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1986年7月竣工。
榮國府占地面積3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榮國府景區、寧榮街景區、曹雪芹紀念館等景觀組成。
在榮國府內拍攝了《紅樓夢》《康熙王朝》《誰主沉浮》《海棠依舊》小戲骨《紅樓夢》等200部影視劇。

精巧華麗的建築再現了《紅樓夢》中“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
榮國府大門赫然寫著“敕造榮國府”,府中有房間212間,遊廊102間,整個府邸分東、中、西三路,各路均為明清五進四合院。
中路從南往北依次榮國府正門、外儀門、向南大廳、內儀門、榮禧堂。

中路為賈政公務院,明清式家具精美華貴,23個場景,88個人物,1600多件古玩、字畫,再現了“鍾鳴鼎食之家,詩書翰墨之族”的富麗堂皇。
府內西側怡園內四季花亭古香古色,小橋迂回山水齊備,婉如一座小巧別致的蘇州園林。
向南大廳位於中軸線最南端,是一座典型的歇山式建築,賈政會見普通賓客的地方。

榮禧堂是賈政迎接聖旨,會見高級賓客的地方。正房內“榮禧堂”匾額高掛,乃皇帝禦賜。
中堂是十把紅木靈芝太師椅,東側一套大理石圓桌圓凳,是高價從民間所收購的明清時期紅木珍品。榮禧堂聚集了榮國府的精華,是府內面積最大、價值最高的房間。
屋頂屬於硬山式卷棚頂,且用柔和的弧線曲面相連,用筒瓦鋪頂,直接卷過屋面,像個羅鍋,所以又叫“羅鍋脊”。
榮慶堂,榮國府輩分最高的人物賈母的住所,意思是“榮華富貴,吉慶有餘”,是紅樓人物活動的中心場所。
室內陳設華貴,廳堂中央的獨坐,是從宮廷所用的寶座演變而來,是清代園林和大戶人家廳堂上使用的一種扶手椅。獨座上雕刻有蝙蝠紋壽形紋。
大觀樓在怡園西側是榮國府,占地2266平方米(3.3畝),為二層歇山頂仿古建築,總建築面積1574平方米。建築內置245平方米的庭院,大觀樓南側為舞台,適合各種形式的演出,一層中庭為觀眾廳,二樓為觀眾廳包間,整座大觀樓可容納150-200人。
大觀樓經常有精彩的文藝演出:意境紅樓專場演出、紅樓夢主題演出、地方折子戲、戲曲票友演唱會等。

榮國府的實景演出,是重要的文化特色,還原了《紅樓夢》中的經典橋段。

詼諧幽默的“劉姥姥進府”生動演繹了紅樓人物;大型行進式表演“元妃省親”,向遊客展示了傳統禮儀文化,再現了古代帝王之家的威嚴;實景演出“寶黛初相會”再現了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經典場面。
預約方式:
大眾等平台可購票,成人日場門票38元,夜場門票40元。
開放時間;8:30-22:30
嶂石岩
中國三大旅遊砂岩地貌之一

嶂石岩,位於石家莊西南的贊皇縣境內,距石家莊市區約110公裏,景區面積約120平方公裏,站在景區最高點黃庵堖(海拔1774米)可看到兩省五縣。
嶂石岩地質景觀最為典型的是嶂石岩地貌和中元古界長城系砂岩中的層理與層面構造,為國內乃至世界所罕見,可稱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以嶂石岩命名的嶂石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並稱為中國三大旅遊砂岩地貌,它雄渾壯闊、丹立翠橫、三層疊起的赤壁紅霞,有“百裏赤壁,萬丈紅綾”之稱。

嶂石岩景觀主要為“丹崖、碧嶺、奇峰、幽谷”,有三層陡崖,其景觀大致可概括為“三棧牽九套,四屏藏八景”。
九套是指連接三棧的九條山谷:石人寨溝、肩膀台溝、西三套、大北掌溝、嶂石岩溝、槐泉峪、大西溝、回音谷、凍淩背峪。
四屏是指嶂石岩景區內四處相對獨立的分景區:九女峰景區、圓通寺景區、紙糊套景區和凍淩背景區。

大型天然回音壁是其中的特色景點,“天然回音壁”弧長310米、高103米、弧度250度,是載入吉尼斯紀錄的世界最大天然回音壁,置身其中聲振寰宇,回音嫋嫋聲達數裏,是非常神奇的自然音樂聖殿。

嶂石岩的官微推薦了兩條遊覽路線:
第一條:中華嶂石岩碑林--嶂石岩地貌命名地——淮泉寺——吉日癸巳碑——嶂石岩地質路——魚石畫屏——回音壁——淮泉——漆樹林。
途經嶂石岩地貌命名地,可以看到丹壁如牆的大斷崖巍然聳立,這就是“嶂石岩地貌”最突出的一部分。
“嶂石岩地貌”的特點是——丹崖長牆連綿不斷;階梯狀陡崖貫穿全境;“Ω”型嶂穀相連成套;棱角鮮明的塊狀結構;垂直溝縫自始至終。
距今18億年的兩層石英砂岩和距今5億年的灰岩構成了完整的嶂石岩地貌獨特的地質景觀,在這裏不僅能了解到25億年嶂石岩滄海桑田的變化,而且又能看到18億年前的古地理,以及距今5億年已有生命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三葉蟲化石。
第二條:神龜探海--猜字謎闖三關--仙人洞--重門鎖翠--神猴受難--子母洞--玉瀑落湖--雲中舞廳。
會經過凍淩背勝景的中心玉瀑落湖,首先大家看到自百仞陡壁之上傾瀉直下,如絹似練,水聲震耳的就是玉瀑落湖了,瀑布發源於西面一公裏的頂棧崖底,出自石灰岩溶洞裂隙中的泉水,泉源海拔1403米,泉水清甜甘冽。
冬春時節凍淩背泉水長流不瀉,天氣見寒,崖頂的冰淩不斷下垂,石階上的冰淩持續上長,最後連為一體,結成一個高達30多米,下粗上細,平均直徑約5米的凍淩玉柱。
預約方式:
“河北嶂石岩”官方微信公眾號可預約購票。
成人門票65元,成人雙程索道票90元。
開放時間:8:00-18:00
景區交通:
“石家莊公交”發布多條“假日旅遊專線”:
嶂石岩假日二日遊專線-西王(7:00)→長城橋(7:07)→新百廣場西(7:18)→北國商城(7:27)→河北師大西(7:48)→科技大學西(7:55)→嶂石岩景區
抱犢寨
天下奇寨

抱犢寨,位於石家莊市鹿泉區西部,距離市區約20公裏。
抱犢寨海拔580米,四周懸崖絕壁,頂部平曠坦夷,占地660畝。這裏曾是漢淮陰侯韓信“背水一戰”的古戰場,亦是著名道人張三豐成道涉足之福地。風光奇異獨特,被譽為“天堂之幻覺,人間之福地,兵家之戰場,世外之桃花源”。
抱犢寨,古時稱為“萆山”。公元前204年,漢將韓信在萆山設伏,大破趙軍,留下了古代軍事史上的經典戰役——“背水一戰”。
而抱犢這個名字,是在北魏葛榮起義時,當地人為了躲避戰亂,上山耕種避禍。但是因為抱犢寨獨特的地理環境,四周都是懸崖峭壁,大牛根本上不來,只能抱著小牛犢上山,養大之後再進行耕種。因此從那時起,萆山就被稱為抱犢山。

抱犢寨還是佛道文化交融的聖地。
山上原建有“南廟”和“北廟”,“南廟”是佛教活動的地方,“北廟”即金闕宮,是道教進行法事活動的場所。從唐代至明清,佛教和道教在抱犢寨均盛行不衰,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文化氛圍。
金闋宮創自金元,興盛於明清,自古以來就是道家福地,北嶽之佐命。院中之“碧桃有靈”、玉皇殿壁畫、抱犢寨道樂堪稱“鎮宮三寶”。明代著名道士張三豐遊化四方,曾於此題寫了“抱犢福地”四個大字,並留下道教一支派—三豐派。
抱犢寨東臨華北大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四周皆是懸崖絕壁,山頂平曠坦夷,登上山頂,可以俯瞰整個石家莊市區。
抱犢寨景區修建有全國最大山頂門坊——南天門,全國第一座山頂地下石雕——五百羅漢堂,以及環寨長城、萬佛洞、牛郎織女家等諸多景點。
南天門

全國最大山頂門坊,高13.9米,寬23米。它既有牌坊的造型,又突出了門的特點,兩旁配有飛簷翹角的六角亭和雄踞的石獅。
在南天門最高的位置,懸掛著由著名書法家陶然先生書寫的“南天門”三字豎額。額下“天下奇寨”四字是滿清皇室後裔代表人愛新覺羅毓岩先生所題。
五百羅漢堂

全國最大的山頂地下石雕群,羅漢堂前千龍壁,長36米,高13米。殿堂為地上、地下兩層建築,地上是“彌勒殿”,地下是“五百羅漢堂”。
五百羅漢陣容宏大,全部使用鹿泉青石鼓,由曲陽雕刻大師精雕細琢而成,形態各異,真切動人。
萬佛洞

又稱天門洞、東天門,其外部狀如民間之灶台,故又俗稱“鍋㝩㝗子”。
早在北宋時期,便被奉為奇觀,是達官顯宦遊憩避暑的勝地。現洞壁遺存有宋代造像三龕、摩崖題記18處,內部洞深100米,共雕鑿仿唐佛造像10088尊,最大者高5.5米,最小者高僅15公分,氣象莊嚴,神秘幽邃。恰與古人詩句“一竅地中開佛界,幾重天外落香煙”暗合。
長城寨牆

抱犢寨長城蜿蜒於懸崖峭壁邊緣,將整個寨頂團團圍住。全長二千餘米,寬四米、高六米,設有9個烽火台,再現了昔日的兵家戰場。
“魅力抱犢寨”攝影大賽 攝影@郭烈輝
臥佛

抱犢山的主峰,像是巨佛碩大的頭顱,頭南足北,眉目清晰逼真,落日餘暉時,臥佛的周身像鑲上一層金邊。
預約方式:
“石家莊市鹿泉區抱犢寨風景區”官微,大眾等平台可預約購票,成人票價65元,上行索道+成人門票105元,下行索道40元。
開放時間:8:00-17:00
景區交通:
“石家莊公交”發布多條“假日旅遊專線”:
假日旅遊專4路(雙休日、節假日發車)——7:30欒城公交停保場發車至龍泉古鎮、動物園、抱犢寨,16:00抱犢寨發車原線路返回
天桂山
太行山名峰

天桂山,位於石家莊的平山縣,距離市區約90公裏。天桂山是道教名山,在元、明時期,因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固,曾被稱為“三門寨”,後因山中多石灰岩奇峰異洞,自然風光頗具廣西桂林山水之神韻,故改名“天桂山”。
天桂山的山體幾乎全部由寒武系和奧陶系灰岩構成,形成了太行山中段典型的中低山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類型有石芽(小石林)、溶坑、小溶溝、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有上千米的大型溶洞,素有“皇家道院”之稱,“北方桂林”之譽。
天桂山既有北方山脈之雄險,又有南方山巒之奇秀,既有著皇家園林的高貴,又有道家仙山的神秘。
天桂山由青龍觀道院、玄武峰、萬佛岩、翠屏山、銀河洞、天橋山、白毛女藝術陳列館等八個景區組成。主峰海拔1270米,總面積60平方公裏。

天桂山主要的景點有:
青龍觀

原是為明朝末代崇禎皇帝修建的歸隱行宮,故所有的建築既有皇宮之名,又有道教之稱,是中國唯一政教合一的古建築群。
真武殿、蒼岩殿和大光明殿共為青龍觀的三大建築,青龍觀的龐大建築群,依山就勢,隨崖而建。
玄武峰
位於天桂山青龍觀景區峰巔,由天然盆景園、天街、靈宵聖境三大景觀組成,自成區域。這裏五億年前為一片汪洋大海,在地殼運動中,石灰岩地層被擠壓抬升,幾經滄桑,風蝕雨淋,構成了獨特的景觀。
三豐殿

位於天桂山腳下,原廟規模較小,重建後占地20餘畝,分山門、演武場、主殿三部分。
演武場寬闊平坦,全部用大理石鋪就。正中設八卦演武台,圓形,高0.33米,直徑30米,作道士武術表演之用。演武場至三豐殿需上九十九級台階,台階正中為草白玉雕刻的九龍戲珠圖案,條條飛龍,栩栩如生。
天桂金頂
位於天桂山海拔1054米高的玄武峰頂端,原稱三清殿,全高19.80米,是天桂山海拔最高的建築,也是與武當、峨嵋、五台等金頂齊名的全國五大金頂之一。
金頂第一層供奉玉皇大帝銅像,像高9尺,第二層供奉三清神像,“三清”指玉清元始天尊(又稱天寶君)、上清靈寶天尊(又稱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居住在“三清境”(最高的第二、三、四層天)的三位天神。
真武洞

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大型溶洞,位於青龍觀下方,洞深70米,最高處約30米。洞內的塑像講述的是真武大帝修道成仙的故事。也有下凹坑狀的泉洞,還有發育到晚期的穿洞。這裏的溶洞由於地殼抬升,多分布於二棧和三棧之間的崖壁間,脫離潛水面時代久遠,洞內碳酸鈣澱積地貌如鍾乳石不發育,但洞內溶蝕和侵蝕地貌十分典型。
摩崖歸字石刻

摩崖歸字石刻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在天桂山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鐫刻了一個巨大的繁體“歸”字。此字高97.71米,寓香港回歸之日;寬49.1米,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歸”字的外緣總長430米,整幅作品5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漢字。
預約方式:
大眾等平台可購票,單人票+玻璃棧道19.9元,成人+雙程索道+玻璃棧道59.9元。
開放時間:7:30-17:30
景區交通:
石家莊有發往天桂山景區的公共汽車,具體發車時間為:
石家莊北站→天桂山(停車場):每日早6∶30發車,上午10:30發車,下午13∶30發車;
天桂山(停車場)→石家莊北站:每日早6∶10發車,上午10:00發車,下午15∶00發車。
必吃美食
河北是一個曆史悠久的省份,曾是燕趙之地,京畿重地,文化底蘊深厚。清朝時期,河北曾有過自己的菜系“直隸菜”或”總督菜”,可惜後來並未得到廣泛傳承和發展。
河北除了與山東、山西、河南這三個省份接壤外,還與內蒙古和遼寧相鄰。這種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造就了河北美食的多元性。
石家莊因地理位置和曆史背景,面食文化尤為發達,而在口味上,這些地方則更注重鹹香的平衡。
經典美食
牛肉板面

牛肉板面,源於太和板面,20世紀90年代,大批安徽阜陽人北上打工,把太和羊肉板面帶到了石家莊。為了符合當地人口味,在熬制湯料時,將羊油和羊肉,替換成牛油和牛肉,形成了現在屬於石家莊人的牛肉板面。
缸爐燒餅

缸爐燒餅是石家莊的傳統小吃之一,據曆史記載,清朝晚期,一名叫石老化的廚師在樂亭縣城北關創制了這種燒餅,後由吊爐烤改為缸爐烤,因而得名。
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起源於戰國時期趙國都城邯鄲地區,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河北省的傳統名吃,尤其在保定和石家莊地區廣受歡迎。以煮驢肉和驢油熬制的湯制成小火燒,再夾上香脆的驢肉,具有補氣益血、滋陰壯陽的功效。
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相傳由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子龍所創,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
八大碗分別是:燉雞、燉魚、燉肉、燉排骨、燉丸子、燉豆腐、燉蘑菇和燉粉條。
金毛獅子魚
金毛獅子魚是一道保定的傳統名菜,屬於冀菜系,最早由保定廚師袁清芳創制於民國初期。
以鯉魚為主要材料,經過加工修飾後炸制而成。成品色澤金黃,魚絲蓬松形似獅子,故而得名。
正定崩肝
所謂崩肝,是石家莊正定的美食,據說起源於唐代,大將郭子儀在真定(今正定)退敵回營後,將士們以燉糊的牛肝為食,後來真定一位馬姓廚師嘗試著在其中加入湯及調料終成“崩肝”而流傳至今。
行程安排
出行時間預計2-3天
D1-2 曆史:河北博物院 正定古城 榮國府
D3 山水:嶂石岩/抱犢寨/天桂山 三選一
石家莊地處京畿,西倚太行,懷抱滹沱,悠遠文明孕育的這座城,充盈著曆史的底氣。
古中山國,千盛之國的雄宏,回響著曆史的悲歌。秦皇古驛道,橫亙在太行第五行的井陘,烙刻著大一統帝國書同文、車同軌的曆史印記。天下第一橋趙州橋櫛風沐雨1400年,彰顯著先人們的勤勞和智慧。
漫漫長河,這片土地上的志士仁人燦若星雲。百代風華,千年文脈,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