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而入,枕水而眠,這裏藏著日本酒店美學的巔峰之作。 在京都嵐山的深幽處,一家酒店以獨特的方式靜候著懂得欣賞它的旅人。抵達渡月橋南端的專屬碼頭,登上傳統木舟,隨著船槳劃破保津川的碧波,兩岸的櫻花或楓葉緩緩後退。約15分鍾後,一座依偎在陡峭河岸邊的建築群逐漸映入眼簾——這便是連續7年榮登米其林指南五星評價的虹夕諾雅京都。

作為星野集團的旗艦之作,虹夕諾雅京都自2009年開業以來,一直被全球酒店鑒賞家奉為“日式旅館美學的終極呈現”。當我深入探究其獨特魅力後,終於理解為何連安縵這樣的酒店帝國也無法複制它的精髓。

獨一無二的抵達儀式:穿越時空的舟行之旅

乘船進入酒店的方式,堪稱全球最華美的“入場式” 。這一設計絕非噱頭,而是對曆史的致敬——這裏曾是平安時代王公貴族的別墅勝地,也是江戶時代富商角倉了以興建私人書齋之處。 當木舟緩緩駛離渡月橋的喧囂,都市的浮躁被層層剝離。15分鍾的航程成為精心設計的過渡儀式 ,讓客人完成從“遊客”到“隱士”的身份轉換。這種不可複制的抵達體驗,奠定了虹夕諾雅京都與其他奢華酒店的本質區別。

空間的魔法:傳統與現代的詩意融合

虹夕諾雅京都最令人稱道的,是在保留百年建築韻味的同時注入現代舒適感 。酒店前身為百年曆史的“嵐峽館”,改造中完美平衡了保護與創新。

漫步酒店,兩處庭園展現截然不同的日式美學:

水之庭院 :百年曆史庭園與現代水景設計的完美融合,春季山吹花爛漫,夏季蓮花靜美

內之庭院 :創新性地以熏瓦與白石創作可步入的枯山水 ,打破傳統枯山水“只可遠觀”的局限

虹夕諾雅原創的“榻榻米沙發 ”更是東西方生活美學的結晶——既保留傳統正坐時欣賞和室的低視線,又滿足現代人舒展腿腳的需求,由神代杉與神代松組合而成的靠背令人聯想起嵯峨野的竹林。

舌尖上的京都:米其林級的四季饗宴

在虹夕諾雅京都,料理是一場調動五感的藝術表演。總廚師石井義博深諳“食之調和 ”之道,其打造的會席料理“嵐峽的滋味”以彙聚京都的豐富食材,演繹出四季流轉的風味詩篇。

最令人難忘的是清晨的“朝鍋早餐 ”:在客房內一邊欣賞窗外嵐峽晨霧,一邊用香氣濃鬱的高湯涮煮當季蔬菜。不同季節呈現不同風味:

春季:油菜花和山菜的自然苦味喚醒味蕾

夏季:滋養身體的韭菜和新洋蔥

秋季:香氣濃鬱的蘑菇

冬季:甜度增加的白菜和蕪菁

25間客房的極致美學:每扇窗都是一幅活的日本畫

在動輒數百間客房的奢華酒店群中,虹夕諾雅京都僅設25間客房 ,卻將每間都打造成可獨享嵐峽四季變幻的藝術空間。

“月橋”、“山端”、“穀霞”、“水音”四類房型皆面向大堰川,每扇窗戶都如精心裝裱的畫框:

春日:觸手可及的山櫻與染井吉野櫻在窗前綻放

夏日:新綠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

秋日:楓葉如火焰般燃燒

冬日:雪覆山林的靜謐畫卷

更令人驚歎的是細節處的匠藝——臥室牆壁敷設的“京唐紙 ”由京都僅存的兩家傳統工坊之一的“京唐紙丸二”逐張手工印制,在不同光線下呈現千變萬化的表情;照明則由創業130年的“三浦照明”打造,重現柔光下交織出的美麗陰影

不可複制的核心:地理、曆史與匠心的三重奏

地理基因:酒店位於嵐山最核心的景致保護區,獨占保津川最佳河段,所有建築必須遵守嚴格的限高規定,以確保不破壞天龍寺視線。

曆史積澱:作為昔日“天龍寺十景”之一,這片土地曾是皇室休憩地,承載著千年文化記憶。

匠人傳承:從京唐紙匠人到造園大師植彌加藤造園所,酒店集結了京都最珍貴的傳統工藝傳承者,這些日漸稀少的技藝 在現代空間中重獲新生。在奢華酒店日益同質化的今天,虹夕諾雅京都證明了真正的頂級體驗不在於金碧輝煌的裝飾,而在於對在地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尊重。它像一位優雅的京都老者,不張揚卻自有風骨,用千年古都的呼吸節奏,為每位造訪者帶來一場靈魂的洗禮。

是不是心動了,現在趕快在線預訂起來吧!》》點擊預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