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是福建一座很罕見的寺院,它不但是全國重點寺院,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泉州22個世遺點之一。
延伸閱讀:【泉州旅遊】泉州景點最全攻略,交通住宿路線美食,都要有!
而我前段時間重遊,無意聽到一家庭為了是否找解說員起小小爭執,大概是三人沒做功課不知如何遊玩、而老人又擔心解說費用。
其實這也是到寺院旅遊很現實的問題,剛好我對泉州開元寺也有些了解,姑且總結這篇作為“導遊”。

內容涵蓋四大必看點,一是泉州開元寺三大傳說;二是泉州開元寺地位;三是寺內重要文物;四是東西塔番外篇。
建議感興趣的收藏,更歡迎去過的補充遺漏。
泉州開元寺的起源和中興:三個祥瑞的傳說
從西街走進開元寺,可以看到天王殿的“紫雲”匾額,以及兩邊牆壁寫著“桑蓮灋界”、“桃蓮應瑞”。

這分別關聯了該寺起源及中興的三個祥瑞傳說。
泉州開元寺曆史可追溯至唐垂拱二年(686年),據說桑農黃守恭夢到桑開白蓮,因此舍地建寺——初名蓮花寺。
建寺時又出現“紫雲蓋地、凡草不生”的祥瑞,故又稱紫雲寺。

所以在該寺你還可以看到,照壁隸書“紫雲屏”三個大字,這是明代泉州書法家陳於王所寫。
紫雲屏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初建,天啟四年(1624年)重建,也有400多年曆史。
重簷歇山頂、面闊九間的大雄寶殿則懸掛“桑蓮灋界”匾額,成為泉州開元寺獨特的標志。
由於系魏碑體,導致還有些人看不懂,這裏“灋”通“法”,也讀法。

此外,開元寺桑樹樹齡超過1300年,系國內最古老,而且四季常青。
去年初甚至結出桑葚,堪稱“不死神樹”。
而為感謝黃守恭獻地,藏經閣旁另建有“檀越祠”以祀之。

至於“桃蓮應瑞”,則是1924年9月,圓瑛等高僧海外弘法歸來,要重修中興開元寺。
結果開工沒幾天,桃樹竟反季結苞開花……於是,圓瑛便題寫“桃蓮應瑞”。
皇家寺院:禦賜佛像+特批甘露戒壇
唐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推行“一州一座開元寺”,這也是全國為啥有那么多開元寺的緣故。
泉州紫雲寺也因此轉變為泉州開元寺,成為“皇家寺院”。
我看到很多旅遊博主介紹說,泉州開元寺被稱為“大開元寺”,是福建最大寺院,其實錯誤明顯。
鼎盛時期的泉州開元寺面積大概是現在3倍,是否當年最大不好查證,但絕對不是現在最大,像福州旗山萬佛寺就遠大之。

其實“大開元寺”的說法更多應該跟曆史地位相關,尤其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朝廷自然會“偏愛”。
比如元世祖忽必烈敕“大開元萬壽禪寺”,也成為如今泉州開元寺的“活招牌”。
還有,該寺大雄寶殿下方有“禦賜佛像”四個字,不知道多少人注意到了?

泉州開元寺供奉的是五方佛,典型密宗特征:正中是禦賜毗盧遮那佛,也稱大日如來。
後“開閩三王”之一的王審邽又增塑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及北方不空成就佛。
天王殿兩旁也是密宗特征的密跡金剛與那羅延天,看過《封神演義》則習慣稱為“哼哈二將”。
但有意思的是,大雄寶殿後面又是有明顯律宗特征的甘露戒壇,這正是泉州多元文化較吸引人之處。

戒壇在古代也需要朝廷特批,再度印證泉州開元寺地位。
而在中國三大戒壇(北京戒台寺戒壇、杭州昭慶寺戒壇、甘露戒壇)中,甘露戒壇不但是保留最完好的,而且須彌座式石壇為宋代遺構(1019年建設),木構則系康熙丙午年(1666年)重修,相當珍貴!
至於前梁上“清淨法身”的題匾,由南安人洪承畯(明朝降將、清朝首位漢人宰相洪承疇之三弟)所書。
文物集中地:罕見的印度教遺存,24飛天精美絕倫
與大多數寺院一樣,曆史上的泉州開元寺曆經多次重建重修,因此積累了不少特殊文物。
像現行建築主要是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由鄭成功老爹鄭芝龍主持修建。
其中最聞名的莫過於大雄寶殿——也稱“百柱殿”,特別之處有三:

一是“偷梁換柱”,名為百柱殿,實際為節省禮佛空間只用了84根。
泉州開元寺的百柱殿鼎鼎有名,不但郭沫若1962年來此,題了一首詩;柬埔寨國父西哈努克也兩度慕名而來。
而郭沫若的題詩還被刻碑,並加蓋“傘”,這裏不好評論……

二是國內寺院唯一擁有的印度教石柱遺存。
當時重建大雄寶殿,將戰亂毀掉的印度教寺部分石構件搬了過來,最有名的便是後殿的兩根石柱,上面刻了印度教古代神話故事圖案,還有中國古代的一些傳統花草圖案等。
如今泉州遊客越來越多,因此用玻璃罩“保護”了起來。
而大雄寶殿前的月台須彌座,如果認真觀察,還能看到73尊印度教的獅身人面像青石浮雕。

三是大雄寶殿內的24尊飛天樂伎鬥拱,堪稱明代木構精品。
上世紀20年代圓瑛大師主持重修時又做了修複,讓我們今天還能欣賞老祖宗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還有“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柱聯,一副在天王殿“敕大開元萬壽禪寺”底下;一副在大雄寶殿空門。
這句話是朱熹說的,天王殿的柱聯則由弘一法師書寫,旁邊有注:“寺門舊有此聯”、“戊寅春沙門一音書”。
沙門一音便是弘一法師,據此推斷是1938年所書。
其實泉州開元寺類似大師所書的柱聯還有很多。
比如我隨意一拍就是張瑞圖之作,有興趣多走多看,定有驚喜。
除此之外,上世紀70年代,泉州為了保護文物,將眾多舊物件集中到開元寺,無意成為今日必看點。
比如西塔邊,有“萬山第一”的石刻。
作者是清初晉江進士、官至湖廣左布政使的黃志遴,他模仿米芾“第一山”,又補了個“萬”,原本放在泉州東嶽廟口。

麒麟壁則是泉州府城隍廟的舊物。
由於明清官員上任必拜城隍廟,可想而知,該麒麟壁已非“凡物”。
至於東塔邊的假山,更不是隨便弄的,不少移建自泉州古代私家園林,如城南蘇家花園。

此外,開元寺裏還有水陸禪寺(曾作為南宋南外宗正司管理機構所在,明朝嘉靖時遷至開元寺西側)、弘一法師紀念館、泉州灣古船陳列館等。
東西塔:中國“四大名塔”,泉州精神+鄉愁
東西塔屹立千年、曆經多次強震不倒,早已成為泉州人愛拼敢贏、堅韌不拔的精神象征。
餘光中一句“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更讓東西塔承載了諸多背井離鄉的泉人鄉愁。

而黑悟空的橫空出世,又讓東西塔作為國粹破圈而出,就連如今旅拍業者都紛紛提供金箍棒作為道具……
有關東塔鎮國塔和西塔仁壽塔的介紹網絡很多,很多人也耳熟能詳,所以這裏只簡單補充三點:
一是東塔曾被作為“四大名塔”存在。
有寫過信的估計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曾發行過《中國古塔》郵票共四枚。
其中四塔分別是:西安大雁塔、泉州開元寺鎮國塔、杭州六和塔及開封祐國寺塔)。

二是西塔邊上的“放心石”,也就是“心”的點在字的下方。
關於來曆,說法不一!其中一種說法暗合東西塔的曆史,不妨一聽。
唐時東西塔還是木塔,容易引雷電、火災等,後來嘗試過磚塔,但因承載問題也行不通,故南宋時想到建石塔。

老祖宗木構技術是爐火純青,石構稍顯薄弱,加上西塔基礎較東塔低,負責設計建設的和尚於是先建西塔作為“樣板”。
最後曆經近10年建成西塔,牢固可靠!便在石頭刻了特殊的“心”字,名為“放心石”。
然後便放心去造東塔,又曆經12年建成。
如今的“放心石”,則被賦予“提起萬緣生,放下全無事”之禪意……

三是猴行者雕像的位置。
東西塔共有160座浮雕,其中東塔展示東方娑婆世界,通俗講就是人要成為佛,要曆經哪些苦難;西塔則展示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西方到底是啥樣子。
因黑悟空爆火網絡的猴行者雕像位於西塔四層,開元寺甚至“貼心”將其放大版置於廣場,讓遊客打卡拍照。
其實具體位置也很好找,如下圖所示。站在廣場上遠眺,一眼便能看到。

而如果你看過《寒山問拾得》,受其中的豁然、灑脫啟發,則可以打卡東塔二層南面的“和合二仙”——寒山與拾得。
最後補充,每逢農曆廿六,便是開元寺勤佛日(繞佛),光聽名字就能想象多盛大熱鬧,尤其是臘月廿六的“尾敬”。所以如果你有來泉州開元寺的打算,不妨算好時間,廿五晚上就過去體驗,相信會有特別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