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陵探秘】一陵藏千秋,古韻今風共賞。

邀您探秘古代帝王陵寢,感受千年文化底蘊。

“舜帝南巡至此,崩於蒼梧之野,葬於九嶷山”。

延伸閱讀:【湖南景點】湖南最美二十二個景點推薦

走進湖南寧遠的九嶷山,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回到了那個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帝便長眠於此。

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曆史的沉香,每一塊石頭都記錄著古老的故事。

舜帝陵,作為中國曆史上最為古老的帝王陵寢之一,承載著厚重的曆史與文化底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舜帝的安息之所,更是後世子孫緬懷先賢、傳承文化的聖地。

在《尚書》、《山海經》、《史記》等五十多部史書中,都有關於舜帝駕崩蒼梧之野、長眠九嶷山的記載,使得這座陵墓更添了幾分神秘與莊重。

九嶷山舜帝陵的陵廟分為五大進門,層層遞進。引領著每一位訪客穿越曆史的長廊,感受著先賢的崇高與智慧。

接下來,就請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踏上這場探秘之旅,深入探索古跡之美。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去聆聽那段被歲月塵封的曆史故事吧。

第一進門:祭祀大殿

步入舜帝陵,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這些建築大多采用明清時期的風格,紅牆黃瓦,飛簷翹角,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

大殿正上方的匾額上題寫著“舜帝陵”三字,這是從舜帝陵寢殿的墓碑上拓印而來的,具有極高的曆史和文化價值。大殿的三扇門一般不開,只有在舉行祭祀活動時才開中門迎接祭祀隊伍從這裏進入。

祭祀大殿位於舜帝陵的中軸線上,是進入陵廟的必經之地。大殿前方設有廣場,便於舉行大型祭祀活動。廣場周圍設有神道、石雕等,增強了祭祀氛圍的莊重感。

第二進門:午門

午門在古代是帝王宮殿的正門。午門為宮門式三門城樓,具有極高的建築藝術價值。中間為禦道,兩旁的為擁道,古時候禦道是皇帝專屬通道只能皇帝出入,擁道為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出入。

在午門二樓設有休閑茶吧,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優雅的環境,成為了舜帝陵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這裏,人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到古琴文化的魅力與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第三進門:拜殿

拜殿為古代祭祀大典時,備設祭品之處。也是祭祀人員整理衣冠,靜心待祭之地。古時來舜帝陵拜祭舜帝,從拜殿開始行三跪九拜的大禮,體現了古代祭祀活動的莊重與嚴謹。

陵廟四周,古木參天,綠意盎然。特別是拜殿出門右手邊那棵600多年的古柏樹,兩樹合並長,被當地人稱為“夫妻樹”。掛上一把同心鎖,讓愛情在這裏得到永恒的見證。

第四進門:正殿

作為舜帝陵祭祀的主體建築,正殿是遊客參觀的重點。正殿采用重簷廡殿頂全木結構,巨石、巨木為柱,鬥拱飛簷,四周漢白玉雕花圍欄環繞,顯得蔚為壯觀。

正殿裏供奉了舜帝銅像,銅像正襟危坐,氣宇軒昂,讓人感受到一股不可言喻的威嚴與慈祥。

舜帝以孝著稱,他的德行被後人廣為傳頌,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裏是祭祀的主要場所,平常的祭祀活動、敬香儀式都在這裏舉行。每年舜帝陵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紀念舜帝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德。

燒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儀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寄托。通過燒香表示對祖先的一片崇敬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最後一進門:寢殿

位於正殿之後的是寢殿,寢殿通常位於陵廟的深處。寢殿的門柱上掛著一幅楹聯:“孝感天地,德播人間”。它是著名的文化大師、台灣舜裔宗親會的名譽會長陳大絡先生所寫。這八個大字總結了舜帝的道德文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殿中有舜帝的墓碑,已經有將近兩千年的曆史了,是舜帝陵最古老的碑。舜帝的墓碑上刻有“帝舜有虞氏之陵”。據《漢書·古今人表》裏記載,“帝舜有虞氏”是對舜帝最標准的稱呼。

古碑廊是存放祭舜碑文的地方,將碑放在這裏以示紀念祭陵時間。碑廊的碑都是古代傳下來的原碑,是舜帝陵珍貴的曆史文物。

這些碑文分為綸音和喻祭文,都是朝廷告祭舜帝時,皇帝派遣欽差或其他大臣來祭祀時留下的祭文。

除了這五大進門之外,舜帝陵內還有鍾樓、鼓樓、左右崇德坊、左右廂房及左右碑房等建築,它們共同構成了舜帝陵的完整格局。

舜帝陵,這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墓,仿佛隱藏著無數未解之謎。勇敢的探險者,你是否願意踏上這段未知的旅程,揭開舜帝陵背後更多的秘密與故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