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是中國漢傳佛教四大名山,在大乘佛教語境中被視為地藏菩薩應化道場。地藏信仰將道教的幽冥救度體系和儒家的慎終追遠思想深度融合,民間把地藏菩薩視為掌管死亡、超度亡魂的神祇,成為跨越生死界限的精神寄托。
唐開元年間,古新羅王族金喬覺(696-794)渡海來華,於九華山苦修75年,圓寂後肉身不腐,因其德行與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高度契合,逐漸被後世附會為地藏菩薩化身。如此通過民間造神運動,將異域僧侶的修行史轉化為“肉身即佛身”的世俗化崇拜,九華山逐漸成為地藏信仰的核心載體。明清時期民俗佛教興盛,金地藏的肉身崇拜以及大願精神契合了民間對孝道和救贖的需求,推動了香火鼎盛。

九華山核心景區概況
九華山地處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原屬青陽縣管轄。1979年九華山對外開放時,九華山管理處升級為正縣級機構,自此九華山的行政管理權完全脫離青陽縣,當前兩地均由池州市直管。
九華山風景區總面積131平方公裏,包括11大景區。其中九華山核心景區面積24平方公裏,包括九華鎮和九華鄉,涉及大願文化園景區、獅子峰景區、花台景區、九華街景區、閔園景區和天台景區,通常遊客前往的都是九華山核心景區,絕大多數寺廟也都位於核心景區。

九華山核心景區可以分為山上和山下。
山上即九華鎮,為經14公裏盤山公路進入迎仙橋檢票口後,先是九華街景區,然後沿盤山公路繼續直行6.5公裏是閔園景區和天台景區。
山下即九華鄉,主要包括大願文化園景區(99米地藏聖像),獅子峰景區(建設中),盤山公路沿線為甘露寺景區,盤山公路支線通往花台景區。

山下景點
1、大願文化園(99米地藏聖像)

◆位置:九華鄉柯村,近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
◆時間:8:00-17:00,遊覽需2-3小時
◆費用:免門票;弘願堂(地藏文化展示中心)門票39元;擺渡車30元(自選)
◆門票預訂:Trip
◆簡介:大願文化園占地面積約1500畝,主要包括99米地藏聖像、弘願堂以及大願廣場。該景區主要有五大看點,一是地藏聖像的高;二是漢白玉蓮花的大;三是室外琉璃牆的大;四是佛光池的大,直徑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鋪以金色馬賽克;五是種植名貴樹種的多,有香樟、實生銀杏、桂花、墨西哥落羽桑等300餘種。
2、花台景區(盤山路支線)

◆位置:九華鄉橋庵村,遊客中心乘花台專線
◆時間:7:30-17:00,遊覽需2-3小時
◆費用:無門票,需乘索道往返160元
◆簡介:花台景區為高山遊覽區,因盛產高山杜鵑(映山紅)而得名,由大花台(花台正頂,海拔1299米)和小花台組成。花台景區以奇峰怪石、雲海霧凇而著稱,是九華山最美的自然景觀。花台景區環線全長2500米,其中1300米為高空棧道,棧道沿途依次是母子情深、地藏曬靴、夢幻石穀、睫毛峰、清涼台、小花台等景點。
備注:花台景區地處天台峰北,也可以選擇從天台寺(海拔1306米)徒步前往,天台花台穿越線為V型山穀,單程需2-3小時。
3、甘露寺景區(盤山公路沿途)

◆位置:盤山公路沿線,全長12公裏
◆費用:無門票
◆簡介:甘露寺景區又稱山前景區,上接九華街,下連柯村大願文化園,沿途岡巒起伏,翠竹環抱,峰回路轉。盤山公路沿途分布有二聖殿、甘露寺和龍池庵三座寺廟,另有西竺庵、西佛寺、西竺禪寺位於西竺山,需從橋庵村徒步前往,單程約30分鍾。主要景點包括朝山古道、桃崖瀑布、龍池瀑布等。
山上景點
山上景點包括九華街景區,閔園景區和天台景區。從遊客中心乘坐景區大巴到達終點迎仙橋,進入檢票口即九華街景區,需購買門票160元。
1、九華街景區
九華街是一處山中盆地(海拔640米),面積約四平方公裏,四周青峰聳翠,環山如城。這裏是遊客集散地,商業中心,餐飲住宿首選。九華街寺院林立,香火旺盛,寺院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

◆九華老街:不需爬山。包括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大悲樓)、通慧禪林、法華寺、天池寺、閔公殿、天池古庵、立庵、長生庵、龍庵、菩提閣、大廈庵等。整體需2-3小時。
◆百歲宮沿線:需爬山(可選纜車),位於插霄峰(海拔871米)。沿山脊由北向南依次是百歲宮、飛來觀音殿、東崖禪寺、鍾亭、回香閣,從九華街出發徒步往返需2-3小時,乘坐纜車可節省1小時。此外,在插霄峰北麓(百歲宮北)有觀音洞和老虎洞,兩座寺院背靠背,相對偏僻。百歲宮登山道沿途支線還有西天寺、萬福寺和甘泉禪寺。這五座寺院另需2小時。
◆肉身寶殿沿線:需爬山,位於神光嶺(海拔700米)。從九華街西白馬亭沿石板道上行,依次是淨土庵、淨潔精舍、廣濟茅蓬、無量禪寺,繼續上行3分鍾到達上禪堂,再上行2分鍾到達肉身寶殿南門,遊覽完肉身寶殿可以從北門回到九華街,也可以返回南門。從南門再繼續上行15分鍾,還有大慈藏寺、准提庵、小天台、圓覺精舍。整體需要2小時。
2、閔園景區
閔園景區地處天台景區西麓,與九華街隔峰對峙,相當於插霄峰將閔園和九華街東西相隔,閔園景區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峽穀,自南向北依次是上閔園,中閔園和下閔園,龍溪河縱貫而過。

◆上閔園:天台索道站位於上閔園,近大覺禪寺。從虎形山車站(九華街)乘坐天台景區公交,15分鍾即到天台索道站。
◆中閔園:閔園尼庵群所在地,分布有30座尼庵。從虎形山車站(九華街)乘坐天台景區公交,在鳳凰松站(終點站)下車即是。
◆下閔園:九華佛茶產地,終日濃霧彌漫,遊客罕至。
3、天台景區
天台景區為高山遊覽區,峰巒疊嶂,怪石嶙峋,面積約8平方公裏。天台寺坐落於天台峰頂,是九華山海拔最高的寺院(1306米)。九華山最高峰十王峰位於天台峰南側,海拔1342米。

◆位置:天台峰西麓
◆索道:索道上山→古拜經台→天台寺→十王峰→索道下山。天台索道10分鍾到達終點站(古拜經台),然後再爬826級台階到天台寺;十王峰位於天台寺正南,單程需20分鍾。如選擇乘坐索道往返天台寺,遊覽時間需2-3小時。
◆徒步:天台登山道起點位於閔園尼庵群的鳳凰松廣場,鳳凰松→金剛寺→慧居寺→吉祥寺→複興庵→朝陽庵→天橋寺→觀音峰→古拜經台→天台寺,大概7000級台階,單程需2-3小時。
九華山及周邊寺院概況
當前九華山及周邊共有145座寺廟,其中105座屬九華山宗教局管轄,另外40座屬青陽縣宗教局管轄。自2018年佛教商業化治理以來,九華山對所轄寺院明顯加強了管理,九華山周邊的青陽縣寺廟成為黑導遊帶客的首選。
九華山所轄105座寺院分布於前山和後山。前山是指九華山核心景區,即九華鎮(山上)和九華鄉(盤山路沿途),共有88座;後山是指九華山東麓,即青陽縣朱備鎮九子岩景區周邊,涉及20餘座,這些寺院雖地處青陽縣境內,但其中17座也歸九華山宗教局管理,此舉為統籌前山和後山協同發展。

山下寺廟
九華山周邊山下共有40餘座青陽縣寺廟,其中23座位於九華山北麓的青陽縣廟前鎮、杜村鄉、蓉城鎮,5座位於盤山公路沿途(實際在九華山景區內),多數都地處進山必經之地,非常容易混淆。這些寺廟均為近年新建,屬青陽縣宗教局管轄,雖然很多名字中都帶有九華山,甚至跟九華山寺院同名,但實際與九華山沒有任何關系。
自2018年佛教商業化治理以來,九華山明顯加強了管理,近年多數山上的寺院都相對收斂。由此山下的青陽縣寺廟成為黑導遊噶韭菜的首選,常見噱頭包括許願靈、拜財神、化太歲、苦行僧、見大師、消業障、培福報、龍頭龍尾、千年古寺、抽簽算命等,他們利用年輕人對佛教的不了解和敬畏心,和寺廟聯手做局,打著九華山的名義,以怪力亂神、功德利益之說,誘導遊客供燈、寫牌位、請佛像、做佛事、捐功德、建廟貼金等,普遍只收現金或使用個人賬戶收款,不使用在宗教局備案的對公賬戶,不提供正規收據,事後雙方再按約定比例分成。這些行為都嚴重違反《宗教事務條例》,不僅損害了青陽縣佛教界的聲譽,更抹黑了九華山的旅遊形象。
如不慎被騙,可以撥打池州市民熱線0566-12345或者直接報警,相關單位彼此都心知肚明,肯定能追回損失。

交通、餐飲、住宿、導遊
九華山交通
1、高鐵(九華山站或池州站)

九華山站位於青陽縣蓉城鎮,距離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約20公裏,出站後先乘坐直通車前往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30分鍾),然後購買門票和景區交通聯票,再換乘景區大巴上山(20分鍾)。

池州站位於池州市區,距離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約40公裏,出站口設有九華旅遊服務點,提供景區票務服務。現場購買景區交通聯票(50元),憑紙質乘車卡可以免費乘坐池州站到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的直通車(50分鍾),然後再從遊客服務中心換乘景區大巴上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打車盡量選擇網約車,避免乘坐出站口拉客的黑車(含出租車),多數都會忽悠遊客買高價香以及到山下的青陽縣寺廟消費。

2、飛機(池州九華山機場)

九華山機場位於池州市區,距離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約35公裏。機場有直達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的大巴,但車次有限,需提前咨詢。
3、景區交通運營時間
(1)上下山大巴
上山大巴(6:00-17:00,節假日延至22:00) 下山大巴(6:30-17:30,節假日延至22:00)
沿途車站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大願文化園→南莊→迎仙橋(如前往甘露寺,上車時需提前告知司機)

(2)天台景區專線
九華街→天台景區(6:30-17:00)
天台景區→九華街(7:00-17:30)
沿途車站
虎形山→神光嶺→月身寶殿→-小天台→平岡→上閔園→吊蘭橋→鳳凰松

(3)九華街區環線公交
運行時間夏季 6:30-17:00;冬季 7:00-17:0015分鍾一班,單程18分鍾;票價2元
沿途車站
虎形山站→芙蓉橋站→月亮灣站→龍庵站→電影院站→三角洲站→消防站站→九華山莊站→虎形山站

(4)索道和纜車
天台索道(7:00-17:00) 花台索道 (7:40-17:30) 百歲宮纜車(6:30-17:00)
(5)交通管制
周末、法定節假日、農曆初一和十五,九華山實行常規交通管制,其它工作日可以正常自駕上山,通常假期開始前一天下午15:00-17:00根據實時車況啟動管制,具體可咨詢九華山交警大隊0566-2821218。如遇交通管制,可將車停在山下遊客中心停車場,換乘景區大巴上山。
需要注意的是,外地車牌,通常車越高級,越容易在山下遇到搭訕的野導遊、搭車的所謂“景區工作人員”以及假和尚,經常出現在五溪轉盤到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沿途。他們看起來很真誠,上車便主動提醒各種坑,介紹當地拜菩薩習俗(實為洗腦),你還誤以為自己遇到了活菩薩,但等他忽悠你購買了一堆劣質高價香,然後帶你到搞回扣的寺廟捐完功德,你才意識到他就是那個坑。
九華山餐飲
九華山特色菜主要是臭鱖魚,筍幹燒肉,石耳炒雞蛋,椒鹽黃精,毛豆腐,土雞湯等,比如小蔣土菜館、許小姐私房菜、醉九華私廚、董家小廚都可以,人均80-100,具體可以參考大眾點評。如果選擇素食,推薦祇園素齋,位於祇園寺上客堂一層,有自助和零點,目前算九華山最好的。

需要注意的是,遠離那些沒有菜單、不明碼標價的土菜館,山上和山下都有,缺斤少兩、以次充好、故意算錯賬的情況比較普遍,這種餐廳主要靠導遊帶客,尤其山下廟前鎮S228省道兩側的無數土菜館,多數都是一錘子買賣。
九華山住宿(山上和山下)
多數遊客選擇住山上,首選九華街。山上的民宿大概有200家,平時價格150-1500,攜程、同程、美團等APP可以預定。山上的賓館只有3家,包括東崖賓館、聚龍大酒店和岸香國際連鎖酒店,東崖和聚龍是最好的,位置和服務都可以,平時價格在1000左右,岸香國際在九華街西北,平時價格500。
山下的民宿盡量選擇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附近,靠近九華新街和大願文化園。整體來說山下的住宿相對便宜,但也有一些短板,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山下值得去的景點只有大願文化園,二是如果二次進山,需要重新購買50元景區交通票;三是遇到重大節假日,坐車上山需要排隊1-2小時。
如選擇中高端民宿,無論是山上還是山下,盡量謹慎對待民宿老板主動推薦的寺廟(或導遊),尤其百忙中親自陪同前往的,常見噱頭包括許願靈、拜財神、龍頭寺、見大師、抽簽算卦等,基本都是去黑廟交學費。所謂黑廟,多數在山下,山上也有,不乏知名重點寺院。
對於希望住在寺院裏的朋友,像以前祇園寺的上客堂,旃檀林的九蓮苑賓館,百歲宮的百歲宮下院,自2018年佛教商業化治理以來,基本都不公開對外營業了。如果實在希望住寺院,可以通過當地導遊預訂。
九華山導遊
(1)如果不找導遊,基本就避免了80%的套路。所謂導遊,包括不限於國家級導遊、當地講解員、民宿老板、出租司機、路邊野導遊以及各種熱心人。當然確實有真誠敬業的優秀導遊,從不挖坑設套,只是多數人都沒這個緣分。
(2)景區入口有九華山導遊服務中心,國家級導遊300,當地講解員200,然後去掉100抽成,當然肯定不是只掙這點錢。這些正式導遊最喜歡講龍頭寺和拜財神的噱頭,帶你到最靈驗的黑廟燒香許願,求財求子求姻緣,第一步先搞裝備忽悠你購買香燭米油,第二步誘導你供燈、寫牌位、貼金衣、做佛事、捐功德,挺多還幫你提前准備好現金,這些都能拿一半回扣。所謂黑廟,多數在山下,山上也有,不乏知名重點寺廟。
(3)所謂黑導遊,不限男女老少,有證沒證。他們有的站街攬客,有的依托酒店民宿,有的通過抖音快手引流,抖胸扭屁股或打造正能量人設,常見人設包括:以居士自稱,做導遊只為弘揚佛法;以企業家自稱,兼職做導遊只為承擔社會責任;以愛心人士自稱,將幫扶偏遠小廟貧苦僧尼作為人生使命。這些基本都是又當又立,看起來面面俱到,實際謊話連篇,他們或帶你去黑廟上課,或騙你修路建廟,或賣你假貨,各有各的道。
(4)遠離路邊50-100的野導遊,肯定得去黑廟,這邊省100,那邊花8000,能給你褲衩子扒下來。
(5)九華山導遊有一套民間說辭,包括報道香、三六九、龍頭龍尾、踩蓮花踩銅錢、不走回頭路、許願還願、必須來三年以及所謂當地拜佛習俗,實際很多都是老導遊杜撰的噱頭,多數都是為促進消費做鋪墊。有的導遊把這些做為愛的試探,如果看你不懂,肯定給你上一課。
(6)黑導遊有一套洗腦話術,吹肉身、吹超度、吹大師、吹功德,信口開河胡編亂造,而且一人一個版本,全是話裏有話,落腳點都是你口袋裏的鈔票。並且每一名黑導遊都有自己獨特的詐騙法門,以及長期合作的黑廟。他們會把你忽悠到像恭敬佛菩薩一樣恭敬他,而你也需要像防賊一樣防著他。
九華山自駕一日遊路線
Trip跟團遊:安徽九華山一日遊【@大笙說/上門接/15人團/贈旅行險】
1、甘露寺(四大叢林,建築精美,半山腰)
2、祇園寺(四大叢林,建築精美,景區入口)
3、肉身寶殿(供奉金地藏真身)
4、上禪堂(清淨道場,最著名的滴水觀音)
5、無量寺(清淨道場,祈福許願)
6、長生庵(清淨道場,祈福許願)
7、化城寺(開山祖寺,九華山博物館)
8、法華寺(清淨道場,老財神殿)
9、百歲宮(四大叢林,供奉無瑕和尚真身)
10、備選:大願文化園(99米地藏聖像,2小時)
tips:(1)全程需5-6小時,上山後可以把車放在祇園寺停車場。(2)甘露寺位於半山腰,距核心景區檢票口約5公裏。甘露寺北門常年不開,進出寺院走西南門。可以把車放在西南門對面的車站。
1、甘露寺
甘露寺,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全國重點寺院。甘露寺的倡建者是玉琳國師,玉琳國師即清朝臨濟宗高僧萬金和尚,專修藥師法門而得大成就,曾被順治皇帝敕封為國師。當時玉琳國師奉旨到九華山進香,行至此處見風景絕秀,認為建寺定代有高僧,由此老虎洞的洞庵和尚開始募資建寺。
甘露寺坐南朝北,依山錯落而建,恢弘壯觀;周圍古木參天,泉水潺潺。大雄寶殿古樸莊重,另有九華山唯一的明代古木樓。藏經樓供奉藥師佛,可以祈求消災延壽,保佑家人健康。觀音殿供奉一尊精美的水月觀音,可以祈求姻緣。九華山的肉身菩薩聞名於世,甘露寺供奉有慧成和尚真身。

甘露寺住持藏學法師,1969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90年禮九華山方丈仁德大和尚剃度出家,同年3月進入九華山佛學院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2000年擔任甘露寺住持,並兼任九華山佛學院院長。藏學法師專研佛法,清淨淡泊,他熱愛文學,近年出版發行了《轉眼看世間》、《願我來世身如琉璃》、《但信佛無言》等書籍。
甘露寺在藏學法師的帶領下,秉承仁德老和尚拒絕商業行為的傳統,不求財,不攀緣,只願保持寺院的清淨莊嚴。在九華山日益喧囂的商業氛圍中,甘露寺獨守著蓮花佛國的一方淨土。
2、祇園寺
刷票進入景區,眼前的黃色建築即祇園寺。
祇園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全國重點寺院。祇園寺的建制完整,氣勢恢宏,是九華山最早的宮殿式建築。該寺殿宇層層疊疊,造型大氣渾厚,主要包括靈官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藥師殿、觀音殿、念佛堂、萬佛殿、臥佛殿(光明講堂)、藏經樓和上客堂等10餘座單體建築。

祇園寺大雄寶殿供奉的三尊金身大佛在九華山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居中為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台之上,高約12米,手結法印,法相莊嚴;左側為藥師佛,掌托寶塔象征消災延壽;右側為阿彌陀佛,象征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三佛通體鎏金,衣紋細膩流暢,背光雕飾繁複,佛面慈目低垂,展現明清佛教造像的巔峰技藝。其背後矗立高30米的“海島觀音”彩塑群像,以山巒海浪為背景,塑造“觀音鬥鼇魚”等佛典故事,人物神態靈動,設色華美,與主佛共同構成完整的佛教宇宙觀敘事體系。這三尊大佛及群雕曆經清代多次修繕,至今保存完好,既是禪宗法脈的象征,也是研究江南佛教藝術的重要實物遺存。
祇園寺住持道源法師,1971年出生,江西九江人,1989年在九華山拜仁德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現任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
3、肉身寶殿
前往虎形山車站,乘坐天台專線公交,在肉身寶殿站下車。
肉身寶殿是金地藏肉身塔所在地,金地藏肉身供奉在地宮中,所以當地有“不到肉身殿,不見菩薩面;到了肉身殿,菩薩不見面”的說法。民間傳言九華山肉身寶殿的地宮每60年開啟一次,五台山夢參法師也曾多次公開講述自己1931年朝禮九華山有緣得見金地藏真身的經曆,但九華山官方的口徑是“查曆代山志均無記載,此說為訛傳”。

金地藏即唐代的九華山僧人釋地藏,因俗姓金,法名地藏,後來被人稱為“金地藏”。釋地藏作為一位真實的曆史人物,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曆史進程中,經曆了由人到菩薩的神化過程。約在宋明之際,金地藏與地藏菩薩開始在信眾之中產生混同,而在明清時期,封建王朝集權專制,社會氛圍壓抑,當時從朝廷到民間都流行造神,典型如關二爺、包青天等,同樣佛教信眾並不懂高深的佛教義理,他們更需要現身說法式的教化,明代地藏信仰盛行,所以金喬覺(金地藏)就被視為地藏菩薩的示現,用來解除民眾對死後世界的恐懼。由此金喬覺被神化,一方面出現了袈裟借地、諦聽等傳說故事,另一方面與目犍連、光目、地藏菩薩的故事逐漸統一。
這也是明代中國佛教史的大事件,即金地藏為地藏菩薩應化以及其道場在九華山之說,在僧俗兩界確立。隨著地藏信仰的繁盛,九華山也憑借金地藏的故事在清乾隆年間正式成為漢傳佛教四大名山。
肉身寶殿住持聖富法師,1955年出生,1977年在九華山拜仁德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2006年至今任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
4、上禪堂
從肉身殿南門出來,沿石板下行2分鍾即到上禪堂。
上禪堂,始建於清代,全國重點寺院。上禪堂的建築富有特色,是九華山同期古建築裏保護的最有價值的。大雄寶殿的佛像采用當地傳承千年的生漆夾紵工藝制作,屬珍貴文物。九華山最有曆史的滴水觀音位於上禪堂,上禪堂也有“小普陀”之稱,這裏風景絕佳,還是86版《西遊記》取景地。

上禪堂住持果卓法師,1966年出生,安徽廬江人。1985年在九華山祇園寺禮慧開法師出家,1992年-2000年擔任九華山佛學院教務長、副院長,現任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分管僧伽教育、佛學研究和交流工作。果卓法師謙和內斂,心懷慈悲,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
5、無量寺
從上禪堂下行,廣濟茅蓬東側即是無量寺。
無量來源於梵文,通常代表究竟、圓滿、不可限量,往往用來形容慈悲、善行、壽命、光芒、功德等,是一個常見的佛教詞彙。

無量寺地處九華鎮政府後身,為皖南民居式寺廟,依山就勢而建,白牆褐瓦馬頭牆盡顯徽派建築的婉約。無量寺為典型的禪宗道場,照壁鐫刻方圓默契,這正是溈仰宗的禪風。無量寺亦不設大雄寶殿,法堂主供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根據大乘佛教經典《華嚴經》的說法,毗盧遮那佛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老師,三者在一起組成華嚴三聖。
6、長生庵
長生庵,位於旃檀林斜對面,從無量寺出發3分鍾即到。
顧名思義,長生庵是一座淨土宗寺院。大乘佛教認為,如果能念佛往生淨土,便可以在淨土獲得長生不老,和極樂世界人眾一樣長壽安樂,生命無有極限。《無量壽經》裏也有“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的描述。

長生庵,始建於明代,安徽省重點寺院。這是一座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建築,內部為傳統榫卯工藝的全木結構體系,古色古香,外部為磚牆圍護,建築兩側設馬頭牆。長生庵的建築風格與隔壁的龍庵、化城寺東的立庵、菩提閣非常相似,為同時期建築。
長生庵主供九華山“地藏三尊”,主尊為結跏趺坐的金地藏菩薩,頭戴五佛冠、身披袈裟、手持摩尼寶珠,左協侍為身著袈裟、手持錫杖的道明和尚,右協侍為身著俗裝、長須白髯的閔公。民間相傳閔公是九華山最大的地主,樂善好施,閔公和兒子道明先後拜金地藏為師進入佛門。
長生庵住持是比丘尼無垢法師,從1988年起擔任九華山佛教協會的副會長,當時的會長還是仁德老和尚(1926-2001),副會長是普全法師、曉悟法師和無垢法師。無垢法師也是九華山佛教界的老人了。
7、化城寺
化城寺位於九華街中心,東崖賓館西側。
化城寺,始建於東晉,九華山開山祖寺,全國重點寺院。化城寺為皖南民居式建築,白牆青瓦馬頭牆,前後四座殿宇分別置於三個台基上,隨坡勢逐級升高,氣宇軒昂,莊嚴古樸。

化城寺大殿主供三世佛,從左至右依次為主管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主管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常見於內地寺院。具體還分為按照時間表述的豎三世佛,以及按照空間表述的橫三世佛。豎三世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三劫佛。按照大乘佛教的說法,過去佛有很多,即使在所謂現在“賢劫”中也有很多佛,然而中國在寺院造像中常以燃燈佛代表過去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是彌勒佛。橫三世佛是指三個佛世界的佛,中國選取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橫三世佛。對此,南傳上座部佛教則只尊奉釋迦牟尼佛,在斯裏蘭卡、泰國、緬甸以及雲南西雙版納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多數都是只有一尊釋迦牟尼佛的造像,偶爾有兩位阿羅漢站立左右。
1981年化城寺兼作九華山曆史文物館,現更名為九華山風景區博物館,當前主要藏有貝葉經、明大藏經(永樂北藏)、明無瑕和尚血經、明神宗聖旨、清康熙皇帝禦書“九華聖境”、清乾隆皇帝禦書“芬陁普教”、幽冥鍾、諦聽銅像、宋代石獅、地藏利生寶印等珍貴文物。
化城寺住持常敏法師,1983年於九華山祇園寺依明心長老剃度出家,1986年接仁德老和尚法脈,為臨濟宗第46代傳人,1994年擔任化城寺住持。
8、法華寺(老財神殿)
法華寺位於東崖西麓,近鄰閔公殿(財神殿)。如果不是南方寺院獨有的黃色外牆,人們很難注意到它。法華寺始建於1915年,建築規模不大,但話說回來,小寺廟往往有大乾坤。
法華寺的開山祖師是心堅和尚,心堅和尚是九華山一代護法名僧。他曾於清末民初破除了九華山下六大家族對山中經濟的把持,此外還突破千年陋習,允許比丘尼來山修行,如此才有了九華後山的閔園尼庵群。

法華寺緊鄰閔公墳,這也是九華山的老財神殿。
十人燒香九為財,我國的財神信仰始於北宋,盛行於明清。民間自古就有初四搶路頭的民俗,滄海桑田易變,但代代傳承的血脈還保留著最初的崇拜。
九華山的財神即閔公(閔讓和),唐代鄉紳,因樂善好施、廣濟鄉鄰聞名。民間相傳其將九華山贈予金地藏建寺修行,後與兒子道明先後出家,成為金地藏的重要脅侍,後世尊其為“財神”,因布施善行象征“舍財積福”的大乘修行之道。九華山祇園寺、肉身寶殿等許多寺院都供奉閔公,即地藏三尊造像中的長者。每年正月初五及佛誕日,信眾紛至祈福,祈願財運通達、善業圓滿。閔公信仰融合大乘佛教文化與民間求財心理,成為九華山獨特的人文符號。
法華寺住持果尚法師,幼年在九華山祇園寺出家,1992年畢業於九華山佛學院,1997年考入中國佛學院,曾常住北京法源寺、廣濟寺。2016年九華山佛學院恢複辦學,擔任常務副院長,2017年任九華山法華寺住持。
9、百歲宮
前往百歲宮可以乘纜車或徒步。百歲宮纜車站位於太白書堂對面,單程2分鍾,節假日高峰期需要排隊;百歲宮登山道位於祇園寺北,全程1479級台階,徒步需30-40分鍾。
百歲宮,又名萬年禪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全國重點寺院。其名源於明代高僧無瑕禪師在此結茅苦修110年,以126歲高齡圓寂,肉身不腐,被尊為“應身菩薩”。

百歲宮地處插霄峰摩空嶺,建築群依懸崖絕壁而建,以山勢為基,白牆黛瓦層層疊疊,形如錯落有致的古城堡。主體建築五層樓閣融山門、大殿、肉身殿於一體,內部廊道迂回貫通,外部險峰環抱,盡顯“山即是寺,寺即是山”的營造智慧。百歲宮還建有五百羅漢堂,供奉五百尊貼金彩繪羅漢像,姿態萬千,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羅漢道場。
百歲宮住持慧慶法師,1958年出生,安徽廬江人。1979年在合肥明教寺禮妙安長老出家,1980年經妙安長老推薦,拜九華山仁德大和尚為師。1987年任百歲宮住持。現任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佛學院院長。
10、大願文化園
從迎仙橋站乘坐大巴下山,然後在大願文化園站下車。
大願文化園位於山下的柯村新區,占地超1500畝,是以地藏文化為核心,集禮佛朝聖、禪修體驗與山水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99米地藏聖像是大願文化園的核心景觀,采用2390塊銅板鑄造,重1168噸,表面鍍65公斤黃金,立於直徑46.9米的漢白玉蓮花寶座上,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地藏聖像。九華山能夠籌建地藏聖像,得益於仁德老和尚(1926-2001)的號召力,仁德老和尚1990年發願籌建大銅像,從申報到批複,從動工到完工,前後曆時20年。
弘願堂是大願文化園的主體建築,為四層覆土式(地上兩層、地下兩層),總建築面積超20000平方米。建築以“根植於大地,融於環境”為設計原則,核心區域“勸善廳”下沉至地下,東西軸線采用徽州傳統聚落風格,形成恢弘與地域特色兼具的視覺效果。
弘願堂是國內最大的地藏文化展示中心,主要通過雕塑、琉璃壁雕、多媒體展項等方式,系統呈現地藏菩薩從古印度的土地神到大乘佛教菩薩的演變曆程,並闡釋《地藏十輪經》等大乘經典教義。展廳內還展示地藏菩薩在不同朝代、不同國家的形象演變,體現了文化融合。
11、閔園尼庵群
閔園尼庵群位於鳳凰松車站附近。

閔園尼庵群當前有30座保存完好的尼庵,多為清末民初曆史遺構,白牆褐瓦馬頭牆,天井院落雜回廊,這些尼庵掩映在竹海松濤之中,龍溪河縈繞而過,四面青山環抱,環境清幽。多數尼庵都是師徒兩三人,比丘尼們這裏過著農禪並重的簡樸生活,努力延續著傳統佛教文化,或許這才是九華佛教的靈魂。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香山茅蓬(不設功德箱,供奉性妙師太舍利)、海慧寺(不設功德箱,清末古建築)、九蓮精舍(道風嚴謹,全堂緬甸玉佛像)、藥師茅蓬(道風嚴謹,藥師道場)、寂光精舍(道風嚴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