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吃貨,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在成都錦裏嘗試各種誘人的美食。

成都被譽為中國的美食之都,擁有無數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和傳統川菜,而錦裏則彙集了眾多的美食,是來成都的人大都會選擇的地方。

但錦裏又不止是一條美食街,還是一條有著悠久曆史的老街。在這裏,你可以品嘗成都風味小吃,同時感受曆史古韻,了解老成都的民俗文化。

延伸閱讀:【成都自由行】成都旅遊一定要去這十五個景點!路線推薦、交通、門票、美食

錦裏真正將吃喝玩樂集中到了一起。

門票:免費

遊玩時間:2-3h

地址: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附1號

交通:地鐵高升橋3/5號線高升橋D出口步行1.2km,約20min左右

附近景點:武侯祠(錦裏和武侯祠只有一牆之隔建議和武侯祠一起遊玩,紅牆超級出片)

錦裏的曆史

“錦裏”之名的來由與蜀錦有關,因為西蜀之地自古種植桑蠶,戰國時期的絲織業已相當成熟,從秦漢開始更是發達興盛。在三國蜀漢時期,諸葛亮治蜀,大力發展農桑和商貿,蜀錦的發展達到了巔峰,在政治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諸葛亮幾次北伐,與敵人戰鬥所需要的物資全賴蜀錦,可見蜀錦已成了財政的主要來源。

“錦裏”這條古街則因織錦和售錦而聞名,這一行業的高度發展也使成都獲得了“錦城”的別稱,而錦裏,自然就被人稱為“西蜀第一街”。

錦裏古街經曆了多次興衰和改造,從最初的300多米長,延伸到550米長。2004年,錦裏古街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複和改造,不但體現出三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和市井氛圍,同時融入了川西民俗元素和一些現代元素,具有川西文化特色。自2004年改造後開街以來,錦裏就成了人們體驗川西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

錦裏古街

錦裏與武侯祠僅一牆之隔,一踏入這條古街,就看到古色古香的樓閣上掛滿了紅燈籠,格外喜慶。

街巷兩旁的門面是各種美食,夾雜著幾處古跡。比如青磚門牆,朱漆大門的芙蓉第。這是一座明代宦官的府邸,也是古街的標志性建築之一。芙蓉第由前、中、後三進院落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但外牆看上去有雜德式建築風格,也頗有特色。

沒多久,能看到古街的銅人,這兩銅人塗著滿面銅色油彩,戴著黑色墨鏡,穿著長馬褂,好像長年累月都在這裏擺造型,供人打卡拍照。這也算是錦裏比較有趣的打卡點之一。

越往裏走,美食越多,我們仿佛掉進了美食的天堂。香氣撲鼻,各色美食琳琅滿目,古街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歡聲笑語和美食的香氣交織在空氣中,很有氛圍,越發讓人食指大動。

錦裏古街最有名的美食街是九品街,這名字的由來較為有趣。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確立的選官制度,而九為陽數之極,一個品有三個口,九品即二十七個口,意思是在錦裏的九品街,如果每樣小吃都吃一點,即使有二十七個口也不夠用。

錦裏是中國十大美食街之一,街頭巷尾都能見到各種令人垂涎的小吃,看著琳琅滿目的美食,還真是二十七個口都不夠。

比如這裏的張飛牛肉、糖油果子、肥腸粉、鍋盔,光看看都覺得鮮香可口。各式小吃攤位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人們排隊等候,期待著一道道川味小吃。

除了小吃,街頭巷尾也有不少手工藝品和紀念品的小店。精致的竹雕、精美的刺繡、精湛的手工藝品也讓人駐足良久。而且錦裏緊挨著武侯祠,這裏的文化以三國為主,那些精美的工藝品,能看到諸多三國的元素。

街道兩旁是木結構的傳統四川民居,飛簷、鬥拱、廊柱,古色古香。即便不是為了美食而來,也可以在這裏漫步,感受傳統文化氣息。若是日暮時分,古街上燈影綽綽,更顯繁華。

也許一些曲徑通幽的古巷,還能讓你感覺像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古代的成都。

就比如福壽巷,這狹窄而古老的小巷,成了備受遊客喜愛的打卡景點,也是一道極具吸引力的風景線。

巷頭刻有“福”,巷尾刻有“壽”。巷子中間的過道,紅色燈籠掛在兩側,點綴著青磚黑瓦的高牆,為整個巷子增添了一絲暖意。巷子裏隱藏著人家,探出的屋簷更是為整個巷子增添了亮點,給人一種悠悠古巷人家的感覺。

走進這條窄巷,仿佛進了另一個世界,遠離外面的喧囂,在靜謐的氛圍中感受古老的韻味,讓人忍不住多駐足片刻。

古建築沿街而立,屋頂上的紅燈籠點綴著整條巷子,營造出一種古韻可掬的美景。傳統的四合院、飛簷拱橋和石刻牌坊映襯出古巷的雅致氣息。紅牆青瓦,雕花窗欞,讓人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人群熙熙攘攘,都在享受著自己的快樂。

“西蜀第一街”牌坊是錦裏的標志性牌坊,這裏也是錦裏古街較為繁華的區域,茶樓、客棧、戲台、風味小吃、民俗工藝全部彙集在周圍。

錦裏古戲台會定期上演川戲經典劇目,觀眾們圍坐在台下的綠蔭樹叢下,品著茶,吃著小吃,欣賞木雕戲台,聽著熟悉的三國故事,領略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一種享受。

除了觀看戲台川劇表演,也可以找一家茶樓進去,看看皮影戲,欣賞一下變臉,這何嘗不是體驗川西民俗文化的好去處?

錦裏還有各種豐富的民俗文化展示,如吹糖人、糖畫、打草鞋、泥塑、半邊蛋殼等。而古法織錦、蜀繡、瓷胎竹編、成都燈影則列入了非遺文化。街巷的商鋪裏、小攤上能見到不少現場制作,讓人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裏本就以三國文化和民俗文化為特色,漫步在有文化底蘊、有三國情懷的巷子裏,就好像在品味曆史,品讀成都這座城市,也在品味人生。

水岸錦裏

“西蜀第一街”牌坊是錦裏一期和水岸錦裏的分界。繞過一期的美食街,可以看到後面各種主題的街道,更多了幾分小資情調。

如以茶館為主題的烏衣巷,以酒吧為主題的章武街等。這裏各式茶館、酒館遍布。

對如今的人們來說,邀三五好友聊天聽曲,過上成都慢節奏生活,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說起烏衣巷,人們熟知的是南京那“烏衣巷口夕陽斜”的烏衣巷,大約不知道三國時期,吳國禁軍駐紮的地方也叫這個名,是因為禁軍著黑衣,故名烏衣巷。

錦裏每條街巷和大部分景點的名字都有其來曆,和三國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建安路銅雀台、鳳儀亭……細品來,也別有深意。

這裏是錦裏夜生活的中心。酒吧窗台上鮮花團簇,窗下清溪潺潺,頗有幾分麗江的感覺。古調雅風,配上清新的音樂,紅色燈籠照出暖色的光,夜裏來這裏會覺得很有氛圍。

作為一座擁有豐富美食文化的城市,成都錦裏提供了滿足味蕾的美食盛宴,無論是四川的本地人還是外地遊客,來這裏都會變成99%的吃貨中的一員,難以忘懷。

錦裏二期的街道上,小吃依舊很多,還做得很有特色。就比如麻將糕,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這種糕點的意義,已經不在於好不好吃了,而在於:將它送給打牌的人正合適。

民俗記憶牆也在這片區域,可以去看看,那裏封存了四川10種最具代表性的非遺作品,頗有特色。蜀錦、蜀繡、瓷胎竹編、成都漆器、成都皮影,以及牛牛兒、糖畫、面人、剪紙、蛋殼畫等都是難得一見的藝術品。

此外,還有諸葛井和阿鬥井,以及和孫權有關的黃龍潭,這幾個景點都是聽三國故事的好去處。

“水岸錦裏”最大的特色就是將水引入城中,小橋流水,亭台樓閣,花柳扶疏,古樸中帶著江南的靈韻,成了遊客新的打卡點。

夜裏的”水岸錦裏“更有味道,處處水波燈影,能讓你瞬間投入到老成都的氛圍之中,仿佛穿越了2500多年的時空隧道。

錦裏尋幽

武侯祠美術館

我們在熱鬧的街道上來回走了兩圈,不知不覺轉到了武侯祠美術館。並不是所有的街巷都那麼熱鬧,這條綠竹掩映的小巷就顯得很幽靜。

一門之隔,美術館這裏也安靜許多。雕梁畫棟的兩層小樓屹立在開闊的廣場上,青松翠柏映襯,青瓦紅牆,莊重大氣。這裏經常有名家書畫展出,大殿內安靜得連呼吸都不自覺放緩,與隔壁的美食街簡直天壤之別。

宋代石刻長廊

美術館旁邊不遠就是宋代石刻長廊。磚牆青瓦長廊,像巨龍一樣蜿蜒,長廊的玻璃牆裏有很多宋代的石刻,雕刻藝術卓絕,也很值得欣賞。來石刻長廊的人少,可以在這裏安安靜靜坐著欣賞宋代藝術,翠竹掩映,環境也很清幽。

有著悠久曆史和文化氣息的古街,和讓人垂涎的美食,構成了錦裏獨特的韻味,也讓人感受到成都與眾不同的美。無論是清晨悠閑漫步在安靜古巷小徑中,或是白天隨著洶湧的人潮品嘗各種美味,抑或是夜色下獨坐在茶館裏品味人生,都是真實的成都生活。如火鍋一般熱情,像清茶一般淡雅,高強度的生活壓力,與骨子裏透出的慢節奏在這裏相互交融,似乎也不違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