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是日本首個世界遺產,是日本國寶寺廟。

創建於607年,後遭火災重建過,現在的主體結構是7世紀末至8世紀初建造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群,一共有10座唐朝同期的木構建築。

法隆寺由聖德太子創建,聖德太子是日本的傳奇人物,曾多次印在鈔票上。

聖德太子他們一家子的關系,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我一定要八卦給你們聽。

聖德太子的爺爺是欽明天皇。欽明老天皇一共生了4位天皇,第1個是二兒子敏達天皇。敏達天皇死後,四阿哥用明天皇上位。用明天皇死後,十二阿哥崇峻天皇上位,崇峻天皇死後,女兒推古天皇上位。這位推古天皇不但是欽明天皇的女兒,也是她同父異母哥哥敏達天皇的皇後。

推古天皇是第一位女性天皇,堪稱日本武則天。她立了哥哥用明天皇的兒子做太子,就是聖德太子。再八一句,推古天皇的媽和聖德太子的媽是親姐倆,所以她倆既是姑侄又是表姐弟。

聖德太子沒當上天皇,推古天皇活到75歲,熬死了大侄子聖德太子。

即使如此,聖德太子在日本曆史的地位比很多天皇還高,死後甚至被神化。

他的功績主要為制定了日本的官階制度,發布了日本首部法典。其改革被視為日本從原始社會向中央集權國家轉型的關鍵,被稱為日本文明的總設計師。

同時,他對外派遣“遣隋使”出使隋朝學習,大力弘揚佛教,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法隆寺就是聖德太子主持修建的寺院,建築設計受中國南北朝建築的影響,分為西院伽藍和東院伽藍,伽藍就是佛教寺院的意思。‍‍‍‍

西院是一個回字型的回廊,裏面是寺院核心建築,金堂五重塔講堂

下圖是中門,是國寶。中門類似中國寺廟的山門,兩側是哼哈二將。

法隆寺中門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面闊四間。一般中間是門,但是這個中間是柱子。

官方的說法是,反映出了伽藍內的建築配置。寺中,金堂與五重塔橫向並排,故而中門的入口也被分割為二。

民間的傳說有意思很多,說中間的這根柱子代表禁止入內,認為是不讓外界的邪惡之物進入。還有一種猜測更有想象力,說這根柱子是權臣藤原氏所立,為了封印死後影響力更強的聖德太子。

左右的哼哈二將在日本叫仁王像,法隆寺的這一對是日本最早的仁王像。閉嘴的吽形像身體部分是後來修補替代的。

中門回廊的柱子是明顯的梭柱,柱子最粗的地方在下方1/3處。梭柱就是梭形紡錘形的柱子。

這種形式的柱子國內很少見,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裏提到,河北定興的北齊義慈惠石柱頂端的小石殿是這種柱子

我旅行時發現,莆田元妙觀三清殿也是這種柱子。

法隆寺回廊的柱礎是低矮的隨形石,國內沒有看到過,我覺得很好看。

進入寺院後看到金堂和塔左右並列,講堂在後,呈品字形分布,這種布局是日本唯一一例,稱為法隆寺式伽藍配置。國內好像沒有實例,在敦煌61窟壁畫五台山全圖中的南台之寺可見。

金堂是國寶,修建於飛鳥時代,是全球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

二層其實沒有房間,純為好看。二層的欄杆上的人字拱是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鬥拱形式,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中能看到。在日本,斑鳩町的法隆寺、法起寺、法輪寺這三座寺廟都能見到。

下圖中國山西雲岡石窟第12窟。

金堂的雲拱雲鬥是法隆寺的特色。

中門這也有雲形拱,不如金堂的雕刻花樣多。

我總感覺在哪裏見過這種雲形拱,翻了相冊,只找到福州華林寺的雲拱,還是不一樣。

雲拱雲鬥都在上層,下層的鬥拱非常簡陋,可能因為最下層是裳階。

裳階類似我們的重簷,但是重簷是上小下大,裳階反的,上層大下層小。

二樓的龍柱子是鐮倉時代修理時加的擎簷柱,個人覺得是畫蛇添足。

金堂內部,居中為釋伽牟尼+藥王菩薩+藥上菩薩三尊,是國寶。

佛像背光後有銘文記錄造像的緣由,顯示造像目的是為了祈求聖德太子病體康複。

左側是藥師如來,背光後也有銘文,記載造像是為生病的用明天皇祈福。

然而,用明天皇和聖德太子,都沒等到塑像完成就病逝了。你看,生病還是要靠醫生,求神拜佛沒用。

金堂還要注意天花板懸吊的木造天蓋,也是法隆寺特色。

法隆寺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五重塔,是國寶。介紹說為了收藏釋迦牟尼的舍利而建,但是沒有確認過實物,只是猜測舍利在佛塔基座下3米處。

日本的佛塔中間一般都是一根巨大的塔心柱。法隆寺的這根塔心柱,是594年采伐的日本扁柏,貫穿全五層。

五重塔最下層是石窟中心柱的形式,在塔心柱的四面,用97尊塑像表現了四個佛教名場面,這些塑像群制作於711年,也是國寶。東面是維摩詰辯經,北面是釋迦牟尼涅槃,西面是釋迦八國分舍利,南面則是彌勒菩薩悟道弘法。

屋簷下還有一些小雕塑,開始我以為就像我們的角神,但是看位置更像把支撐的蜀柱裝飾化了。我們的角神位置在角梁下,像扛起屋簷一樣。

佛塔的塔剎名為相輪。法隆寺塔的相輪上有4把鐮刀,是法隆寺“七大奇事”之一。官方說法是,古代認為雷是天魔,因此在塔上安裝了鋒利的刀劍等,以防天魔降臨。

民間說法很多,除了鐮刀震雷說,還有封印聖德太子怨靈的說法。

金堂和五重塔後是大講堂,大講堂在925年遭雷擊與鍾樓一同毀於火災,990年重建,是國寶,反正法隆寺裏遍地是國寶。

堂內的佛像是和殿宇同期塑造的藥師如來坐像,兩側為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也是國寶。

法隆寺堂內不能拍照,下面這張照片我站在門外照的柱子,左邊無意中照到一點佛像。

此外,西院周邊還有西室、東室、西圓堂、食堂、綱封藏等國寶建築。其中,綱封藏就是東大寺正倉院一樣的寺寶倉庫。

西院參觀完,我們去東院。

東院的主要建築是八邊形的夢殿,是國寶。

夢殿的位置是聖德太子生前居住的私宅遺址。夢殿,意為夢中的宮殿,源自佛祖曾出現在聖德太子夢中的傳說。

屋頂上裝飾著寶珠,那些刺蝟一樣的金屬條,是為了表現寶珠的光芒四射。

夢殿內的救世觀音像也是國寶,相傳是聖德太子的等身像,面部以聖德太子為原型,背光用木樁固定在頭後部。一般背光是由下方立柱支撐,這尊聖德太子面容的觀音被插腦固定,再次呼應了封印禦靈的傳說。

這尊雕像安置於夢殿中央佛龕內,常年遮住,被稱為秘佛。只在春季4月11日-5月18日,秋季10月22日-11月22日開放參觀,其餘時間都關閉。我去的時候正逢秘佛開放,看到救世觀音像真容。說實話,哪怕事先知道有這個傳說,也聯想不到聖德太子。

東院還有2座國寶建築,傳法堂和鍾樓。

傳法堂是日本現存唯一一座奈良時代的住宅建築,我去的時候沒開放。鍾樓是鐮倉時代的,但是裏面掛著奈良時代的鍾。

南大門是室町時代重建的,也是國寶。

南大門應該算正門,和中門在同一中軸線上,能看到中門和後面分列兩邊的五重塔和金堂。

南大門的補間鬥拱名為“花肘木”,形狀像花朵狀。

平平無奇的東大門是奈良時代的,也是國寶,位於西院通往東院的甬道中。

大寶藏院是法隆寺的寺寶館,參觀費用包含在門票內。展品價值很高,一定要去看!

百濟觀音,不但是國寶,也是鎮寺之寶,大寶藏院的核心就是百濟觀音堂。

當時不知道來頭那么大,依然印象深刻,身姿瘦削頎長,感覺有9頭身,背後支撐的柱子雕刻成竹子形狀。我後來在2025大阪國寶展也看到它了,還是展廳C位。

上圖翻拍自奈良國立博物館《超國寶展宣傳冊》

玉蟲廚子,國寶,鎮寺之寶,是7世紀的文物,等同於我們的初唐。廚子就是佛龕,這個佛龕上層,四邊可以完全打開,裏面四壁類似千佛龕,布滿小佛像,外壁繪滿天王菩薩及各種佛教故事。

地藏菩薩立像,國寶,是一尊敦敦憨憨的佛像,沒有拍照依然有印象的佛像之一。

此外還有國寶夢違觀音,國寶九面觀音,國寶橘夫人廚子等等。

明治神佛分離令期間,法隆寺經營困難,寺院管理人把一部分寶物獻給皇室換了錢。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法隆寺寶物館,展出的就是這批文物。

如果有時間,可以順便參觀法起寺,距離法隆寺大約1.5公裏。法起寺的三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三重塔,是國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法隆寺門票2000日幣,含東西兩院和大寶藏院。

法起寺門票500日幣。

開放時間都為:8:00-17:00,11月4日-2月21日提前半小時關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