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安徽省省會,古稱廬州、廬陽,地處安徽省中部、長江三角洲西翼,環抱巢湖,以丘陵崗地為主,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橫貫全境。

合肥地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此而得名。合肥作為皖中古城,有著2000多年曆史,因踞“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戰略地位,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曆史名人。

截至2023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985.3萬人,GDP1.27萬億元,全國排名第20。

PART 1. 城市印象

廬州

合肥,古稱廬州。追溯至先秦,這裏曾是輝煌的古廬子國;而到了隋時,因廬江郡之首字,得名廬州。

因為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廬州這個地名也讓人更有印象,三國時期合肥屬於曹魏的地盤,是曹魏南下,東吳北進的戰略要地。自古以來,但凡南北割據,合肥必是雙方爭奪的焦點,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沖”、“三國故地、包拯故裏、淮軍搖籃”等之稱。

在中國幾個大的分裂時期,如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兩宋時期,合肥地區大都處於某一割據政權的前沿,或若幹對峙政權的交界線上,一時以淮河為界,一時以長江為界,南北紛爭數百年,曆來“淮西有事,必爭合肥”。

曆史上曾有“天生重慶,鐵打廬州”之語,把廬州和重慶並列,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鐵打廬州”指的是合肥城池堅固,易守難攻。)

PART 2. 必去景點

博物館類

安徽共有6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安徽博物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淮北市博物館、宿州市博物館和蚌埠市博物館。其中安徽博物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位於合肥市。

安徽博物館

安徽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安徽博物館,成立於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為安徽博物院,博物院現為一院兩館運行模式。舊館位於合肥市廬陽區,新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目前主要館藏都在新館。

新館的建築造型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築風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並對外開放。

安徽博物院現藏文物22萬餘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銅器、漢代畫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銀器、文房四寶、明清書畫、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約文書、近現代文物及潘玉良美術作品等,其中一級藏品135件。

常設展覽有:

安徽文明史陳列

安徽地跨長江、淮河,自然地貌多元,文化兼有南北,安徽的人類曆史可上溯至200多萬年前。本陳列選取體現安徽各個曆史階段社會發展代表性的文化遺存、珍貴文物、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從不同側面反映安徽曆史文明發展的脈絡。

夏商周時期,方國林立,至戰國統一於楚,禮樂制度深受中原王朝影響,皖南銅礦的采冶為中國青銅文明的輝煌做出了重要貢獻。

秦漢之際及魏晉時期,留下眾多遺址遺跡。

漢代經濟、文化、科技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隋唐宋元時期,以大運河為代表的水陸交通發達,帶動了安徽及東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南移的發端。

明清時期,徽商推動了中國城鎮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鼎盛於清中葉的桐城文派,為中國文學史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安徽古生物陳列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部低海拔地區,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橫貫省內,將全省自然劃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地三大自然地理區域。省內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十分發育,古生物化石極為豐富,化石種類和地史分布在古生物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還有安徽文房四寶,展出安徽文房的傑出代表宣筆、徽墨、宣紙、歙硯,以及文房雅器制作名家的作品。

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陳列、江淮擷珍、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美術館、徽州古建築等。

徽州古建築的營造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遵循天地造化,順應自然生態,其總體布局依山就勢,空間規劃結構嚴謹,建築構件雕鏤精湛,尤以民居、祠堂、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

▲ 徽州古建築

安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

鑄客大鼎位於三樓安徽文明史(二)展廳,這個戰國後期的楚國青銅器重達400公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圓鼎,鼎口平沿處刻有“鑄客”等12字銘文。

虎紋四環銅鼓座同樣在三樓安徽文明史(二)展廳,這個打擊樂器鼓的底座出土於舒城九裏墩春秋墓,從銘文看是鍾離公的自用之物。

吳王光鑒也是一件三樓安徽文明史(二)展廳的春秋時期藏品,出土時還保存著銅尊缶,是楚國特有的青銅禮器組合,具有冰酒或溫酒的神奇功能。

雲紋銅五柱器豎等高五柱,間距亦相同,仿佛一個路由器。長方形扁脊的兩側和方座四壁,均飾雙鉤雲紋,是西周時期的藏品。此種器形,不見於諸家著錄,用途待考。

景德鎮窯青白釉注子注碗是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溫壺是宋代盛酒和溫酒用具,由注子和注碗組成。注子表面施青白釉,釉色光潤明亮,有冰裂紋,注碗為一朵仰開的蓮花。溫碗內底尚留有五個支釘痕,正好與注子底部的支燒痕吻合,說明執壺與溫碗是成套燒制的。

金扣瑪瑙碗是北宋時期的藏品,此碗器壁較薄,於半透明中朦朧地顯露出自然紋理。口沿飾以金邊,顯得富麗雅致。宋代的官宦階層和富裕之家,往往在瓷器和玉器的口沿上包鑲金邊,這種錦上添花的包鑲技術,展現了古代工藝的高超技藝,金扣瑪瑙碗是安徽省唯一的玉器類“國寶”。

預約方式:

“安徽博物館”蜀山館、廬陽館(新舊兩館)實行免預約、免取票參觀模式,觀眾直接到館參觀即可。

個別特展可能收費參觀。

開放時間:9:00-17:00(16:30後不可入內),每周一休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三河古鎮

2500多年曆史的徽派故宮

三河古鎮,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裏。遠古時期,三河為巢湖水中高洲,鳥鵲雲集,故名“鵲渚”“鵲岸”,三河古鎮是廬州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徽州商賈的重要聚集地。

由於水運的便利,春秋以來,曆經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清曆代的發展,三河逐漸成為當地重要集鎮,是人員流動、貿易集散的中心地之一,還在曆史上扮演了兵家必爭之地的角色。

三河古鎮 @ 攝影師 陶明

三河古鎮的基本格局是:外環兩岸,中峙三洲。豐樂河、小南河和杭埠河三條河流成“口”字形布局環抱古鎮,街區的基本格局是以小南河為中軸,沿河成街,以碼頭為端點、河道為邊沿,輻射狀衍生成數條古商業街。

街巷體系呈樹枝狀,主街與支巷以“十”字連接,將古鎮淩駕於三河河堤之上,中間留一條青石板路形成古街,由方向區分為南街、北街、西街三條主街,街道與支巷構成了古鎮的主要交通要道。

三河古鎮以古街巷為代表,三河鎮著名的“八古”景觀——古河、古橋、古圩、古巷、古茶樓、古民居、古廟台、古戰場,被四通八達的“水鏈”一一串起。

三河古鎮中的知名景點有:

大夫第

明清時期文職官員的私宅,陳列了明清家具及建築構建。

劉同興隆莊

晚清時三河商會會長劉錦堂的商鋪,為五進八廂三十二間房屋。建築面積約有700平方米。

董寅初紀念館

董寅初先生1915年出生於三河,一生追求真理,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其紀念館位於三河鎮古西街,共五進院落。

鶴廬

淮軍將領劉秉璋的故居,劉秉璋是李鴻章手下的禦用紅人,曾率兵擊退法軍,先後做過江西、浙江巡撫和四川總督。

三河古鎮號稱“廬劇之鄉”,逢年過節,古鎮的民俗表演是壓軸好戲,鬧花船、河蚌舞、花挑舞、羽扇舞等輪番登場,熱鬧非凡。

地處魚米之鄉,三河曆來被稱作“美食天堂”,當地大大小小土菜館有兩三百家。三河菜取南北之長,集徽、川、淮、揚菜系之大成,菜肴做法有燒、炒、蒸、煮、煲、煨、燉、拌、拼、汆、炸、酥等等,花樣繁多。

傳承下來的“淮軍宴”“太平慶功宴”“楊家宴”“孫家宴”“劉家宴”“董家宴”六大菜系,彙聚了三河民間美食的精華。名小吃酥鴨元寶、八寶酥雞、三河小炒、三絲銀魚鍋、三河米餃等等,食後口齒生香,回味無窮。

預約方式:“三河古鎮旅遊”官方微信公眾號可線上購票,通票價格110元

開放時間:8:00-17:30

李鴻章故居

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李鴻章故居,位於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

提到李鴻章,便會想到“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民諺,梁啟超曾寫道:“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系。”

現存的合肥李鴻章故居,始於清同治年間,當時,李氏家族聚族而居,在繁華的東大街,兄弟六人各有一所大宅院,覆蓋了今天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爿街”,那是李鴻章所領導的淮軍如日中天的歲月。

李鴻章(1823年-1901年),字漸甫、子黻,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磨店鄉人。晚清時期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將領,世人多稱“李中堂”。

從步行街上看李鴻章故居,感覺並不是太大,但其實內有乾坤,百轉千回。

李鴻章故居,總占地面積3500平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館組成,其中李府占地2000平米,淮系展館占地1500多平米。由南向北分為五進,依次為門廳、前廳、中廳和走馬樓。

前廳的面積不大,是李鴻章個人展,順著牆面看去,便會了解到李鴻章從青少年時期直到去世,這風雲變幻的一生。

陳列館內不僅介紹了李鴻章的生平,也展示了眾多珍貴的照片及當年的物品、相關的資料文件,比如龍旗(李鴻章提出將三角形旗改成正方形)、李鴻章頭像紙鈔等。

李鴻章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從門上、屋簷的一角,我們能得以窺見一絲當年的面貌,比起如今的住宅樓,當年的居民建築則要精美的多。

中廳的福壽堂極大的還原了當年的面貌,據資料記載,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

走馬樓是著名的小姐樓,李府女眷居住的地方。小姐樓的造型是封閉回廊式木樓,整個構建迎合陰陽調合之風水學。

走到這裏會遇到一堵牆,這牽扯到一個俗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堵牆上的門便是“二門”。

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李鴻章幼女菊耦便居於此。

途中會經過李鴻章墨寶展,李鴻章的作品,大多收錄於《李鴻章全集》,包括奏折、電報、公函、私人信件、詩文等,李鴻章還留下了大量的匾額。

通過欣賞李鴻章留存的大量墨跡,我們又能了解到一個不一樣的肱骨重臣。

“淮軍與近代國防展”是對李鴻章生平展的一個補充與豐富,從五個方面(前言、淮系陣容、洋務新政、西學東漸、抵禦外侮和結束語)講述李鴻章在軍事與國防上的重大貢獻。

預約方式:無需預約。

2024年7月15日起閉館修繕,開放時間未確定。

包公園

包公祠祖祠,合肥三大古跡之一

包公園,簡稱包園,位於合肥市包河區,始建於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是為紀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園林。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中國北宋政治家。包拯六十四歲逝世後,獲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大家都知道“開封有個包青天”,其實包拯的故鄉在合肥,擔任過一年多的開封府尹。合肥的包公園占地34.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5公頃,總體布局為開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等景點組成。

包公祠位於包河香花墩,其初為城南梵刹,是包公幼年讀書的地方。祠內由正殿、東西兩廂房、廉泉井、流芳亭、回瀾軒、包公故事蠟像館及大片的碧水和園林組成。

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侍立兩旁,並置有龍頭、虎頭、狗頭三鍘;祠東六角亭內有一“廉泉”古井,井沿上也布滿一條條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繩長期磨擦留下的;祠西的“流芳亭”為包公幼年讀書、玩耍處;“回瀾軒”則以“甌塑”的藝術形式,再現了包公真實的一生。

包孝肅公墓園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孫遺骨所葬之地,是國內一座比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園。

墓園大小結構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整個墓園蒼松翠柏、肅穆幽靜。主墓為“覆鬥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志銘和金絲楠木棺,棺木內斂包拯遺骨。

清風閣東連包公墓,西鄰包公祠,其中主體建築是一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層仿宋風格的塔式閣樓,從閣頂可俯瞰合肥城市風光及整個包公園的秀麗景色。

每年10月1日至7日,是為期七天的合肥包公文化節。包公文化節包括開衙儀式、夢回大宋千年遊、大型戲曲演藝等活動,在清風閣景點內搭建大型舞台,演出黃梅戲、徽劇等特色大型戲曲節目。

浮莊坐落在包河東大島上。因其遠觀如一片柳葉浮於水面之上,又因島上建築類似古代村莊,故名浮莊。

正門門樓粉牆青瓦,中間鑲一匾額,上有原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手書“浮莊”二字。島內建築博采蘇、揚、徽派園林藝術的精華,依水就勢而成。

腳印塘原指包河中小島上的一個池塘。腳印塘長近20米,寬近8米,頗似巨人留下的一個深深腳印。

傳說,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讀書時,常到此地遊玩。那時島北並沒有“玉帶橋”,有天,包拯在這裏玩得很高興想到對岸去看看,於是,他猛地向前一跳。因為包拯原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這一跳便在小島上留下了一個又深又大的右腳腳印,天長日久形成了一個小塘。所以人們稱它為“腳印塘”。

預約方式:“合肥包公園”官方微信公眾號可免費預約。

開放時間:9:00-17:00

三國遺址公園

1700餘年曆史的三國時期古戰場遺址

三國遺址公園,又名三國新城遺址公園,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國遺址公園總面積為530畝,由遺址保護區、三國文化區等組成。

三國新城遺址公園建設前,可謂秦磚漢瓦俯首可拾,是安徽省乃至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三國遺址之一。通過保護性建設恢複古城牆及東城門原貌,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三國時期合肥的風貌。

三國遺址公園內的三國新城遺址,城址南北長約420米,東西寬約210米,有大小土墩18座,互相連成長方形,城址外圍有護城河(古城壕)。是一座露天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存的三國軍事曆史博物館,展示了豐富的三國文化,再現了三國新城繁榮時期的輝煌。

公園內主要包括三國時期的戰略要塞——合肥古城遺址、魏武振威碑、五虎山等重要景點。

主要景點有征東門、練兵指揮台、兵器鑄造窯址、屯兵營遺址、飲馬池、時光隧道等。

三國文物陳列館位於三國遺址公園南部,在金湯虎台東側,為仿漢建築,通過四個展廳圖片和出土的部分文物進行展示。另外庭院裏設計了雲梯、拋石機二組模型,展示當年守城和攻城武器。

陳列有近50件三國時期珍貴文物,藏品主要有罐、盆、缽、盞、壺、碟、三足硯、筒瓦、板瓦、碗、撞車頭、矛、夯、臼、礪石、礌石等。

金虎台,位於三國遺址公園南部,占地面積3500平米,高24米,為三層框架結構,整體外觀古色古香,是仿漢代禮制建築,在高4.9米的夯土高台上布置一組對稱的建築群。內部展示三國文化及漢文化,台上布置8個大銅鼎。

東中門遺址(征東門),位於三國遺址公園東城牆中段,原城門為土券門,門道長18米,寬12.3米,為紀念魏國征東將軍滿寵命名為征東門。

屯兵營遺址,位於三國遺址公園東南角,有三開間和裏外雙間兩種規格,門均朝南,均為地面式木結構,發現灶坑、柱洞、排水溝等遺跡,是守城將士居住場所。

時光隧道,位於三國遺址公園大門廣場南邊,北有“曹魏故壘”、南有“屯戍遺蹤”匾額,其一是寓意由此穿越回三國時期,其二昭示著我們已走進三國時期軍事城堡的土地。

以及已走進這個三國時期的軍事城堡的土地,通過通透性良好的玻璃罩能真實地看到三國夯築城牆不同土層的剖面。

預約方式:大眾等平台可預約購票,成人票價25元。

開放時間:8:30-17:30

徽園

安徽江淮大地的縮影

徽園,位於合肥市經開區,是中國第一個按一個省的版圖框架,采安徽民俗之靈氣,積安徽人文之精華,塑安徽風物之神形。集黃山之奇、九華之韻、天柱之秀、琅琊之意,將安徽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凝縮於“方寸”之地,充滿徽風皖韻,是安徽江淮大地的縮影,占地面積20公頃。

想要走馬觀花了解一下大安徽,是個不錯的選擇。徽園始建於1999年,2021年啟動改造,2024年5月1日重新開園。

徽園整體布局圖,依據安徽各市區位布局,東部是皖北園區,西部是皖南園區,東西分別是“淮河”、“長江”。皖南園區改造後基本保留了各園特色,但皖北園區全改為了餐飲場所。

園區從東到西環形布置為,大門、蚌埠園、合肥園、宿州園、淮北園、亳州園、阜陽園、淮南園、六安園、安慶園、銅陵園、池州園、黃山園、宣城園、馬鞍山園、蕪湖園、巢湖園、滁州園。

宣城園

主體建築為占川書局,旁邊的小水坑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桃花潭。

黃山園

入口為徽州牌坊,牌坊前露出罕見的綠色荷花。仿造了大名鼎鼎的黃山“飛來石”,還有瀑布飛瀉而下。

池州園

公元845年,時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詩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寫下了流傳千古、婦孺皆知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池州園入口前的主體雕塑為“牧童黃牛”。

安慶園

安慶園與池州園隔江相望,入口為七仙女雕塑雕塑,按照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在化妝時的神態塑制而成,著名書法家賴少其為其題寫“天上人間”四個大字。

安慶園矗立著古香古色的縮建古佛塔振風塔。

振風塔原名萬佛塔,後取名為“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相傳明代前安慶文風凋零,為了振興安慶文風修建此塔。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在中國佛塔中獨樹一幟。

滁州園

按原比例複刻的醉翁亭便在滁州園,位於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傳世名篇《醉翁亭記》就創作於此。醉翁亭為中國傳統的歇山式建築,吻獸伏脊,亭角誇張地飛起,如鳥展翅。

預約方式:全天開放,無需預約。

巢湖

合肥的城中之湖,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曾稱南巢、居巢湖,俗稱焦湖,是位於長江中下遊的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位於安徽省腹心部位,東西長54.5公裏,南北寬21公裏,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公裏,沿岸為合肥、巢湖、廬江市縣所包圍。

巢湖南可截天塹長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左與大別山形成掎角之勢,右威脅古都南京。巢湖軍事地位曆來為“天下有事是必爭之地”。

‌巢湖周邊景點豐富多樣,‌既有自然風光,又是人文遺跡。‌主要景點有:

巢湖姥山島,巢湖最有名的景點之一,來巢湖必遊打卡點!姥山島是巢湖中最大的一座島嶼,八百裏波光秀麗盡收眼底,不愧為“湖天第一勝境”。

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西起花塘河西側濕地宣教區,南至巢湖岸堤,北至煬河巢湖與肥東縣行政邊界,東至巢湖水下城址區。

濕地公園內主要包括花塘河濕地、蘆溪濕地、烔煬河濕地、雞裕河濕地以及巢湖沿岸灘塗濕地區域等。

柘皋老街,位於巢湖北岸,這條綿延四百餘載、依柘柘皋河而築的南北通衢,還保留著明末清初徽派建築老街的樣子,閑下來逛逛,坐坐臨河的老字號早茶店,品品柘皋早茶,聞起來垂涎三尺。

紫微洞,位於鳳凰山街道,主洞長1500米(全長3000米),是我國最典型的地下河造就的廊道式溶洞,有兩億年的地質史。紫微洞裏主要景觀有三奇:雙井開天、鐵索寒橋、地下長河;四絕:玉螺帳、鵝管石、天外飛瀑、天板天槽天溝,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銀屏山,位於巢湖南岸,是巢湖境內第一高峰,海拔約508米,四周山巒起伏,九峰環抱,姿若雄獅,有“九獅抱銀屏”之說。山中穀幽、林密,加上溶洞、奇花構成一幅幅優美的圖畫。

紫蓬山

廬州第一名山

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北九華山,位於合肥市肥西縣,距離合肥市區約18公裏,是距離合肥市區最近的連綿山脈,是合肥的後花園,山上有寺廟,山下有田園。

據民間傳說,“紫蓬山”之名是取和尚紫色袈裟及蓬萊仙島的首字而得名的,寓其“迎紫氣,赴蓬萊”之意。

紫蓬山上有始建於三國時代的西廬寺、五百羅漢雕塑、周瑜讀書處、洗硯池、文昌閣、李典墓、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故居等眾多名勝古跡。

紫蓬山景區森林面積約3500公頃,各種植物470多種,棲息鳥類120多種,僅鷺鳥就有10萬只,以怪石、奇樹、碧水、珍禽為四大特色。

紫蓬山上的主要景點有:

仙人湖,湖水清澈,水質優良,是個天然浴場和水上樂園。仙人湖兩側的山形像一位仙人的兩只腳,因此定名為“仙人湖”。

西廬寺,始建於東漢末年,唐代改建為“西廬禪寺”。唐代以後,因戰亂屢經興廢,明末清初,靜澄、鑒容及晚清的通圓和尚,各有一次大的重修。

寺內還收有眾多文物及蘇東坡遺物—一方宋硯,西廬寺堪稱名刹、寶刹,西廬寺佛堂裏供奉著“三世佛”像。

三世佛,依山崖雕塑而成的這三尊大佛,高25米,分別代表中、東、西三方世界中的佛。

中間是中方婆娑世界佛釋迦牟尼,左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右邊是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

白雲寺,坐落在千字山上,原名青龍寺,建於西漢初年,有兩千多年曆史,稱中國第一寺,是因為它是官方建的第一寺。白雲寺右側山坡下,是西漢名將樊噲墓的遺址。

相傳,宋蘇東坡遭貶謫時曾來此避難,並在此留下一方長一尺二寸、寬七寸的巨型硯台。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為尋訪蘇東坡遺跡,找這塊巨型硯台,曾到此拜謁,並改“青龍寺”寺名為“白雲寺”。

逍遙津公園

因三國古戰場而得名

逍遙津公園,位於合肥市廬陽區,合肥三大名勝古跡之一(逍遙津、包公祠、明教寺)。逍遙津南大門對面,就是合肥市步行街,著名的李鴻章府邸和明教寺就藏身其中。

古為淝水渡口,有津橋可渡。《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便來源於此。

明清時期被官僚占為私有,清代被王姓翰林所據,後易主龔姓私家園林,現在是一座約20萬平米的城市公園。

逍遙津公園平面呈扇形,全園由水系自然地分為東西兩園。占地31.3公頃,其中水面11.2公頃。逍遙湖約占全園面積的四成。

湖面尚有三島,猶以北島為最,南島的面積最小。逍遙津內有渡津橋、北津橋、南津橋、飛騎橋等橋梁貫通景區各景點。

逍遙津公園南大門是一座高近10米、三開間、牌樓式的仿古大門。大門上方一塊古色古香的牌匾上書“古逍遙津”四個鎏金大字,字為清朝狀元、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陸潤庠手書。

大門進來後是一座高大、威武的“張遼橫刀立馬”的雕像,基座正面上有“威震逍遙津”五個大字。

逍遙閣是逍遙津公園的標志性建築,高達22米,明三暗五層,采用多層重簷的仿古建築結構,暗古銅色廊柱、灰黑色仿古門窗。具有漢代建築風格,是逍遙津的最高點、最佳觀景台。

頂層挑簷下橫置匾額上有黑底金字“吳魏遺蹤”,一層進口處的立式牌匾上寫著“逍遙閣”。

閣內陳列有三國時代的各種曆史文物,敘說發生在合肥周邊的三大戰役和其中的英雄人物。包括威名遠揚的張遼、一代梟雄曹操,更透過彩繪塑像的方式,展示三國時代幾個著名的戰爭典故,如“草船借箭”。還有大型甌塑《洛神賦圖》,三國人物繡像,竹簡刻字《逍遙閣賦》等作品。

逍遙湖,湖面面積達168畝,湖中有三個島嶼。北島上建有逍遙墅,湖岸與島有石橋相連。南島,也叫“螺”島,還有一島相傳為張遼衣冠塚。

遊人可湖上泛舟,也可通過71米長、共有9孔的渡津橋登島賞景。東南角為一橢圓形半島。

島上的一組建築稱逍遙水榭,由水榭、方亭、遊廊和太湖石假山構成,在濃密的樹叢掩映下,頗具江南明清建築小品的韻致。

逍遙津公園 @ 攝影師 李瓊

逍遙津公園東園水域遼闊,草坪如氈,主要由青少年活動區、文化活動區、動物展區組成。內有張遼塑像、兒童樂園、遊樂場、草坪廣場、逍遙湖、飛騎橋、渡津橋、文化宣傳長廊、茶社等景點。

西園以植物為主,建築和園林小品點綴,植物同山石、建築、水體相互烘托、配合,形成了水榭、梅花山、牡丹園、藏幽園、渡津橋、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國曆史文化館、張遼墓、張遼陳列館等景點。

改造後的逍遙津,還建造了摩天輪,號稱“廬州之眼”。

預約方式:免費開放,無需預約。摩天輪艙票 單人48元

開放時間:5:00-21:30

PART 3. 必吃美食

合肥是徽菜之都,美食文化融合了南北風味,獨具特色。主要菜系以徽菜為主,以其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特點而著稱,善於保持食材原汁原味,講究食補養生。

合肥位於長江中下遊平原,氣候濕潤,物產豐富,為徽菜提供了豐富的食材資源。同時,合肥作為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美食也深受傳統文化影響,注重食材的搭配與烹飪技藝的傳承。

經典美食

三合米餃

三河米餃以秈米粉為原料,制作成餃皮,包裹五花肉等餡料,炸制而成。餃皮酥脆,餡料鮮美,是合肥人早餐桌上的常客。

吳山貢鵝

吳山貢鵝是合肥的傳統名吃,選用肥美的吳山白鵝,經過獨特的烹飪工藝,鵝肉鮮嫩可口,湯汁濃鬱,回味無窮。

肥西老母雞湯

肥西老母雞湯選用肥西特產的老母雞,燉煮出的湯汁濃鬱,雞肉鮮嫩,是滋補養生的佳品。

泥鰍掛面

泥鰍掛面是合肥的一道傳統小吃,以泥鰍為主料,搭配細膩的面條,湯汁鮮美,營養豐富,深受當地人喜愛。

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雜燴是合肥的一道傳統名菜,選用多種食材進行烹制,包括海參、魷魚、雞肉、火腿等,每一種食材都經過精心的處理和烹制,使得整道菜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

廬州烤鴨

廬州烤鴨是合肥的傳統名菜,選用當地肥嫩的麻鴨,經過精心醃制後用果木炭火烤制而成。皮脆肉嫩,香氣四溢,是合肥人待客的上等佳肴。

巢湖銀魚

巢湖銀魚,作為合肥的特產,享有“魚類皇後”之美譽。它體形細長,潔白如銀,無鱗透明,肉質細嫩且滋味鮮美,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其捕撈季節主要集中在春秋之交,每年五月間為捕撈旺季。

巢湖銀魚的烹飪方法多樣,無論是鮮食還是制成銀魚幹,都能展現出其獨特的風味。

冬菇雞餃

冬菇雞餃以雞肉和冬菇為主要餡料,搭配餃子皮煮制而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合肥人喜愛的主食之一。

PART 4. 行程安排

出行時間預計2-3天

D1 古建:安徽博物館 三國遺址 徽園

D2 山水:巢湖半島濕地公園 / 紫蓬山

廬州這座千古城,既是“江淮首郡,吳楚要沖”,又是“大湖名城,創新高地”。作為三國故地,這裏見證著魏蜀吳三分天下的烽火歲月,如今三國曆史的煙雲在這裏飄散。江淮路、淮河路,如同兩條曆史長河,記錄了合肥的半部曆史。包公祠、逍遙津等古跡,為如今的繁華增添了幾分寧靜。

PART 5. 合肥住宿推薦

畈塘·拾吾舍

畈塘·拾吾舍位於巢湖之濱的江淮僑鄉·六家畈景區,交通便利,區位優越。這裏環山依水,阡陌相接,青山隱現,秀氣宜人,八百年古鎮六家畈文化底蘊深厚。

作為獨具特色的“新江淮民居,畈塘·拾吾舍是集文化旅遊、商務團建、親子度假、教育研學於一體的高端精品民宿群,是安徽省旅遊協會旅遊民宿分會副會長單位、合肥市旅遊協會民宿分會會長單位。

共有35間閣樓、複式、榻榻米、家庭套間等主題各異、雅致溫馨的客房。獨立院落,錯落有致,花團錦簇,風景宜人;獨具五星級民宿的品質感、舒適感。配套中有中餐廳、早餐廳、咖啡廳、休閑吧、茶吧、多處近萬平方陽光草坪、各種規格多功能會議室分別可容納200人、150人、30人等不同規模的會議,滿足不同客人多樣化的需求。

訂房:Trip

詳細地址: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

畈塘·荷郷舍

畈塘·荷郷舍位於巢湖之濱的江淮僑鄉·六家畈景區,民宿結合六家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所。

這裏是輕奢舒適化的民宿體驗地,整體建築保留原始村落的神秘感,遊客宛如進入一座獨立私家小院落。灼灼荷花,亭亭出水;日暮人歸,攬月思郷。門前蟲鳴鳥叫,樹影落塘;庭院蜿蜒小路,曲徑通幽。

畈塘·荷郷舍共25間客房,共47個床位,滿足不同客人多樣化的入住需求,是集文化旅遊、生態休閑、康養度假、商務團建、教育研學、農業觀光於一體的民宿。

詳細地址: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

創客村·攬月觀塘

攬月觀塘位於巢湖之濱的江淮僑鄉·六家畈景區。周邊環境優美,裝修風格浪漫,空間私密,致力於提高客戶體驗感和滿意度。

民宿是在原有的民居建築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的,目前有豪華大床房10間,配備高端床品、大牌洗漱用品,細節之處盡顯品質,並且配套陽光廚房、瑜伽空間、茶室、豪華KTV、電競室、棋牌室、書吧、戶外酒吧、泳池、自助燒烤區等功能區,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醉美時節,與好友信步汀石路,也可獨自躺在椅子上享受日光浴,許自己一段休閑慢時光,在僑鄉風情中,歡度休閑放松之旅。

詳細地址: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

畈塘·養正院

畈塘·養正院位於江淮僑鄉六家畈景區核心區域,緊鄰江淮地區現存最大的明清古民居群,以江淮僑鄉深厚人文底蘊融合“梅蘭竹菊”養德正人的精神象征,運用新江淮民居的設計語言,匠心打造畈塘·梅郷舍、畈塘·蘭郷舍、畈塘·竹郷舍、畈塘·菊郷舍四棟主題鮮明的建築主體,在空間上合理融合,交相輝映。

房型上設置商務套房、親子套房、豪華標間等多樣房型,60間特色分明的高檔客房,滿足商務社交、親子旅居等各類需求。

超大陽台坐擁僑鄉美景,全智能家居融入考究細膩的家具內飾,寬闊空間配合豪華精致的床品、用品,專屬小僑管家定制化貼心服務,處處充滿細心關懷,為您營造輕松愜意的旅居體驗。

詳細地址: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

花田·僑鄉裏

花田·僑鄉裏民宿位於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共有22間客房,民宿主體一一花田·僑鄉裏坐落在環巢湖首家鄉村文創園1952·糧倉文創園內。

花田·僑鄉裏建築外觀以江淮特色風貌設計,結合江淮僑鄉六家畈的發展史,以耕讀、文昌、僑裏設計的三個不同主題風格院落。民宿內設有接待廳,品茶吧,會議室,餐飲包廂及戶外燒烤區等。

僑裏院最大的亮點--每間客房呈遞進式設計,帶有獨立陽台,可觀湖景。三樓套房的風光甚好可以觀看巢湖最美落日及江淮田園風光。

詳細地址: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1952糧倉文創園園區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