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位於城西楓橋鎮,建於公元508至519年的梁代天監年間,當時名叫"妙利普明塔院"。
唐貞觀年間(627—649),浙江天台詩僧寒山(自號寒山子)曾住於此,唐代著名高僧希遷禪師於此創建伽藍,遂額曰“寒山寺”。
景點古跡
寒山寺內古跡眾多,擁有鍾樓、妙利普明塔、正殿、藏經樓、碑廊等建築。
鍾樓

寒山寺的鍾聲,獨具和合魅力,有溝通心靈、感悟人生的神奇力量。可以概括為"聞鍾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
每年除夕或元旦晚上,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鍾儀式,鍾敲108下。每一下代表一個煩惱,聽完鍾聲,來年煩惱便隨風而去。
寒山寺鍾聲源於唐代的“夜半鍾聲”,千年以來鍾聲不斷。張繼《楓橋夜泊》詩是唐代寒山寺鍾聲的最早記載。
妙利普明塔

寒山寺始建時,就有“妙利普明塔”,後毀於戰火,北宋重建寶塔,元代末年又毀,後600多年來寒山寺一直無塔,建塔是寺僧們的心願。
此塔是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典禮。
塔高42.2米,共5層,呈正方形,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塔;塔刹為銅鑄鍍金,高9.6米,重12噸,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
寶塔四面各有一門,每門門楣高懸“普明寶塔”匾額,分別為趙樸初、謝孝思、費新我、沈鵬所題。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正中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阿難、迦葉近侍。

兩側沿牆列坐明代鎏所鑄的金鐵羅漢十八尊,神態各異,是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
佛像背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畫像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披頭散發,憨態可掬,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的真跡。
古碑長廊

寒山寺碑刻藝術天下聞名,堪稱一座“碑刻博物館”。
古碑長廊主要包括三處碑刻:清光緒年間江蘇巡撫陳夒龍重修寒山寺時建的碑廊、96年普明寶塔落成後建立的普明塔院碑廊,以及“和合福道”上新建的寒山子詩碑廊。

在碑廊裏,有一塊石碑上面鐫著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這塊由清末著名學者俞樾書寫的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中的一絕。
寒拾遺綜

在寒山寺寒拾殿前院落內的西北,毗鄰長廊有一方形石護欄,護欄之中有一口古井,至今井裏有水,井口豎石上題“寒拾泉”三個字。
相傳,這是寒山拾得此“縛峁以居”時挖的井。為紀念寒山拾得,後人稱此為寒拾泉。
藏經樓

寒山寺有座殿堂稱“寒拾殿”,據說跟寒山寺的來曆有些關系。
相傳,豐幹禪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也是寒山、拾得的師傅。禪師臨終前,給寒山半部真經和一枝荷花,給拾得半部真經和一個篾盒,並說,誦透此經就會得道。
數年後,兩人相遇蘇州,各自拿出禪師所給的東西放在一起,由此得到一部(荷)和(盒)合真經。

寒山寺裏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於藏經樓內,樓的屋脊上雕飾著《西遊記》人物故事,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貼切。
寒山寺打卡清單
在寒山寺內,大家可以沿著遊覽路線依次遊覽大雄寶殿、鍾樓、藏經樓等重要景點。
此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進了寒山寺。他們用更為年輕化的視角,發現了寒山寺的獨特魅力。
寒山素面

寒山寺素齋館位於霜鍾閣內,這裏有三種不同的素面。酸菜筍絲面爽口解膩,吉祥什錦面素雞糯彈,觀音賜福面澆頭滿滿。素高湯鮮香動人,絕不油膩。

還有手作鮮花餅,配上清涼甜飲,足夠撐起一個優雅的下午茶。
文創雪糕

寒山寺的文創雪糕,造型源於寒山寺的標志性建築——普明寶塔,有芒果、草莓、抹茶等多種口味,售賣點在素齋館。
錦鯉池摸魚

寒山寺水池裏養著上百條大錦鯉,白的、金的、紅的,各種顏色都有,每一條都特別“肥美”,聽說對著錦鯉許願特別的靈哦!
除了許願之外,還可以買一些魚食,近距離接觸滿池的大錦鯉
文創紀念章

許多人外出旅遊都會帶一本蓋章本,每到一個景點,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蓋章任務。
寒山寺的文創紀念章,目前有2枚,同樣在素齋館內。若是沒帶蓋章本的話,也可以現場購買明信片來蓋章~
請手串

准備回家的時候,還可以到寒拾殿旁的法物流通處請一串手串。其中十八籽與香灰琉璃是最受大家喜歡的。
總之,寒山寺是一座值得一遊的千年古刹。這裏不僅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佛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