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南省省會, 別稱椰城,因地處南渡江的出海口,故名“海口”,位於海南島最北端,東臨南海,西瀕北部灣。

海南是我國的最南端,全年暖熱無冬,也是最年輕的省份(設省於 1988 年),如今是眾人向往的旅遊勝地。以海口和三亞為兩個端點,環海南島基本分為三條線:

東海岸線:熱帶濱海風景線,集中海南最優質的海岸資源,擁有椰林沙灘(東郊椰林)、沖浪勝地(日月灣)、高端度假區(神州半島),還有文昌孔廟、紅色娘子軍紀念館這樣的文化地標。

海口 → 文昌(銅鼓嶺、東郊椰林) → 瓊海(博鼇亞洲論壇會址、玉帶灘) → 萬寧(石梅灣、日月灣、神州半島) → 陵水(分界洲島、南灣猴島) → 三亞

中線:雨林民族風情縱貫線,穿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涵蓋五指山、七仙嶺等民族山地景觀。

海口 → 屯昌(木色湖) → 瓊中(百花嶺、黎母山) → 五指山(熱帶雨林棧道) → 保亭(檳榔穀、呀諾達) → 三亞

西海岸線:原始生態秘境風景線,可遊覽霸王嶺熱帶雨林、棋子灣火山岩海岸,以及儋州東坡書院(蘇軾貶謫地)、白查村黎族最後船屋群這樣的人文秘境。

海口 → 澄邁(福山咖啡小鎮)→ 臨高(古銀瀑布) → 儋州(東坡書院、石花水洞) → 昌江(霸王嶺、棋子灣) → 東方(魚鱗洲、白查村船形屋) → 樂東(尖峰嶺) → 三亞

海口是一座風光旖旎的南方濱海城市,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曆史。曆史上,海口古稱“瓊州”,自唐代起便是重要港口,明清時期發展為瓊州府治所,擁有7000年人類活動遺跡(如丁村遺址)。

海口市地形略呈長心形,地勢平緩,海南島最長的河流——南渡江從海口市中部穿過。海口由本島海南島部分、離島海甸島和新埠島組成。

截至2023年末,海口市常住人口300.16萬人,GDP2358.44億元。

PART 1. 城市印象

海瑞

對比天涯海角三亞頂級海濱風光的耀眼,海口確實低調太多。但這裏有著南洋風情的慢節奏,騎樓老街的市井氣,沉澱了千年瓊州文化,五公祠、瓊台書院等古跡密布,更加有曆史人文厚度。

而這些曆史印跡中最具知名度的,當屬海瑞海清天。

海瑞畫像 清·顧尊燾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清官,以“直言敢諫、廉潔奉公”聞名,曾因《治安疏》痛斥嘉靖皇帝而名震天下。生於海南瓊山(今海口市瓊山區),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曆史人物之一,是海口“剛正文化”的精神符號,與丘濬(明代大學士)並稱“海南雙璧”。

PART 2. 必去景點

海南省博物館

唯一以熱帶海洋與島嶼生態為核心展陳的省級博物館

海南省博物院,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國興大道,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省級博物館之一,不僅是海南曆史文化的研究中心,也是展示南海文明與熱帶島嶼生態的重要窗口。

海南省博物館占地60餘畝,建築面積4.45萬平米,展廳面積1.2萬平米,建築融合現代設計與海南傳統元素,如椰林意象的立柱、黎族船屋屋頂造型等117。展廳分為3層,共 20個展廳。

海南省博物館以“南溟奇甸”為主題,館藏文物 1.2萬餘件,涵蓋曆史文物、民族文化遺產、南海水下考古成果、熱帶生態標本四大類。

對比其他擁有著厚重曆史的內陸省博,海南省博物館是國內極少數以海洋文明為核心展陳的省級博物館,尤其聚焦南海水下考古成果,館內常設的“南海海洋文明展”展示了沉船出水文物(如宋代青白釉執壺、黑釉盞等),形成了獨特的“海上中國”敘事。

據古籍記載,遠在秦漢時期,環南海沿海居民已經航行於南海之上,有了大規模的遠洋航海通商和漁業生產活動,創造出內涵豐富的南海海洋文明。一艘南宋沉船“華光礁I號”的發現,更是再現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之航海之光。

近年隨著文玩收藏市場的持續升溫,海南黃花梨(“木中皇後”)與沉香(“香中魁首”)因其生長周期長、資源枯竭成為文玩市場的“硬通貨”,黃花梨家具、沉香擺件等藏品價格持續攀升,館內獨有的海南黃花梨、沉香專題展非常值得一看。

“黃花梨”一詞最早出現在光緒年間,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為區分新、老花梨將老花梨改為黃花梨。黃花梨是海南特有的喬木樹種,以內斂、沉靜的自然秉性,典雅、華美的獨特紋飾,成為高檔家俱的首選木材,與小葉紫檀一起被譽為“木中帝後”。展覽共分為三大部分:花梨出瓊州、瓊作花梨、花梨時代。

沉香自古有名,傳統四大名香“沉檀龍麝”中的“沉”,就是指沉香。如今沉香以其稀缺性、欣賞、收藏和藥用等價值,以及濃鬱的文化氣息,成為收藏界的新貴。

產於海南的沉香,也稱為“崖香”或“瓊脂”。古籍記載:“香出占城(越南)者,不若真臘(柬埔寨),真臘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萬安黎母山東峒者冠絕天下,謂之海南沈(沉),一片萬錢,冠絕天下”。所以海南香價“與白金等”“一片萬錢”。

鎮館之寶有:

越王亓北古劍·戰國

又稱“盲姑”劍、“不壽”劍,系越王勾踐之孫王不壽的自用劍,距今已有2400年的曆史。通長65.2厘米,劍身錯金鳥蟲書銘文,為越王勾踐之孫佩劍,存世僅三柄,此劍品相最完整。

“華光礁I號”沉船·南宋

“華光礁I號”沉船發現於西沙群島華光礁礁盤內側,沉船殘長18.4米、殘寬9米、舷深3~4米,共發掘出水文物近萬件,其中陶、瓷器占大部分。“華光礁I號”是我國在遠海海域發現的第一艘古代沉船,是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的重要遺存之一。

青白釉花口鳳首壺·宋

此壺造型是受唐代波斯金銀器風格影響而演變來。口部盛開的四瓣花象征鳳冠,鳳首上大喙、大眼,長頸漸寬,胎質潔白細膩,是宋代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漢代弦紋雙耳銅釜·漢代

海南省東方市感城鎮布磨村出土。青銅質,腹部有凸弦紋,口沿兩側附繩紋立耳,雙耳上各立有一對小鳥。此銅釜體型碩大、鑄造精良,展現海南早期青銅工藝,可能與漢朝軍隊平定海南島的戰事有關,應是軍隊遺留下來的行軍炊具。

黎族五龍出海圖龍被·清代

繡“五龍出海”圖案,長176厘米,寬116厘米,三幅連綴而成。龍被是黎族織錦藝術的精品,是黎族文化品味最高,技術最高超的織錦工藝美術品,代表黎族織錦工藝巔峰,是黎族進貢曆代封建王朝的珍品之一。

黃花梨公閣楣·清代

長406厘米,高55厘米。此公閣楣材質為海南黃花梨,由二十五塊透雕和浮雕花板組成。花板圖案有丹鳳朝陽、松鹿同春、喜鵲登梅等吉祥紋飾,是民間制作中的精品。

預約方式:“海南省博物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免費實名預約。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後停止入場)

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自然風光類

海口不是千篇一律椰林樹影的“海濱城市”,這裏雖有平緩如綢的西海岸假日海灘,但也有紅樹林的氣根刺破海平面,還有折疊了千萬年時光的火山熔岩。

假日海灘

全國最長的免費城市親海沙灘

假日海灘,位於海口市秀英區濱海大道西段,東起秀英港,西至五源河入海口,緊鄰西海岸帶狀公園。最佳遊玩季節是夏秋兩季,每年的5-11月,適合遊泳和海上活動。

假日海灘長達6公裏,平均寬度50米,占地約54公頃,沙質細膩潔白,坡度平緩,其間錯落著度假村、賓館、遊樂場等,左沿是萬畝海防林,椰樹與木麻黃交織,右沿是碧波萬頃的瓊州海峽。

假日海灘的遊玩區域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西段:海濱浴場,有安全遊泳區及水上項目,及適合兒童戲水的親子淺灘。

中段:休閑娛樂區,有提供燒烤台的海灘燒烤園,曾經的印象·海南島的演出地海膽劇場也在這裏,在保留總體的基礎上進行了局部拆除重建,改造後的劇場將成為戶外大型活動舉辦場所。新網紅打卡點“天跡泳池”也幾近完成,預計2025年3月開放。

改造後劇場示意圖

東段:觀景打卡點,這裏有白色歐式鍾樓建築觀海台——日出與日落海灘絕佳機位。觀海台鍾樓采用新古典主義和南洋風格的融合設計,白色穹頂與羅馬柱搭配椰雕紋飾,兼具地標性與功能性的海灘觀景建築。

預約方式:全天開放,無需預約。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

唯一跨越瓊州海峽的火山主題世界地質公園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海口園區(海口火山口公園)位於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山高海拔222.8米,是瓊北最高峰。面積108平方公裏,其擁有的海口火山群是世界罕見的第四紀火山群,距今約1萬年,火山錐多達40座,岩溶隧道30多條,是我國唯一的熱帶城市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2006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地處廣東省湛江市的雷州半島湖光岩園區(雷)和海南省海口市的海口園區(瓊),與瓊州海峽組成,面積3050平方千米。

海南島北部是中國新生代以來(距今6500萬年至今)火山活動最強烈、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在這一時期,這裏共發生過10期火山噴發,最近一次劇烈噴發便發生在大約一萬多年以前。

雷瓊地區系廣東省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簡稱,通稱“雷瓊坳陷”,為新第三紀和早更新世大幅度沉降區,地質公園位於雷瓊坳陷區——雷瓊陸穀火山帶。兩地雖分屬兩省,但地質同源,其中包括玄武岩和潛水氣團爆炸形成的幾乎所有類型。從數量、種類和完整性來看,該地質公園足以稱得上是中國第四紀火山帶的代表。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地理區位圖©腳爬客

湛江湖光岩園區以瑪珥湖為核心(世界最大瑪珥湖之一),火山口積水成湖,湖底沉積物記錄15萬年氣候變遷。

海口園區則以盾狀火山群為主(如馬鞍嶺、羅京盤),火山口保存完整。

海口雷瓊世界地質公園主要的景點有:

馬鞍嶺火山口

馬鞍嶺火山口是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的必去之處。步入景區,猶如進入了一個由黑色玄武岩組成的“石頭世界”,既有岩漿噴發而成的碎屑錐、熔岩錐、混合錐,又有岩漿與地下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瑪珥火山。人們通常都會前往馬鞍嶺火山口“探險”,這裏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中間凹陷,遠遠望去像一個碩大的馬鞍,突起的南北兩峰分別叫風爐嶺和包子嶺。

熔岩隧道群

在這裏,可以看到多種形態的玄武岩,如氣孔狀玄武岩、杏仁狀玄武岩、柱狀玄武岩、繩狀玄武岩等,它們都是熾熱的岩漿在不同狀態或環境下冷凝形成的岩石。

有時候由於與空氣充分接觸,溫度降低得快,岩漿的表面已經凝固了,而內部還是緩緩流動的液態岩漿,如果內部的岩漿流走了,內部就會形成空洞,稱為熔岩隧道。同時,洞頂懸掛的半凝固熔岩在重力作用下緩慢滴落,形成倒掛的、狀如鍾乳石的熔岩鍾乳。

熔岩隧道和熔岩鍾乳在榮堂七十二洞可以看到。隧道的規模超出我們的想象,最大的臥龍洞長3公裏,高7米,寬10米,洞內平坦寬闊,可容兩輛大卡車並行,能容下一萬多人。

隧道之上,地勢平坦,植被茂盛,旁邊的古老村落——榮堂村,800年的古老火山村落,訴說著人與火山和諧相處的故事。火山岩的磚、火山岩的牆、火山岩的街道、火山岩的房,火山岩的磨、火山岩的缸、火山岩的欄杆、火山岩的梁……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是我國唯一跨兩省,且跨越海峽的地質公園。地質公園的海口園區和湛江園區,被瓊州海峽分割,又被瓊州海峽相連。

如果想要欣賞湛江的湖光岩園區,可以去新海港碼頭乘渡船,一小時即可到達,而要到達湛江園區的主景區——湖光岩,則還要乘坐兩個小時的汽車。

從湖邊層層堆疊的湧流凝灰岩剖面崖壁可以看出,這個湖泊並不是一般蓄水形成的湖泊,而是因距今14~16萬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湖泊,湖泊所在處正是曾經的火山口。

預約方式:“海口火山口公園”微信公眾號可預約購票,成人票價54元。

開放時間:

夏季上午7:30一下午18:30

春、秋、冬季上午8:00一下午18:00

東寨紅樹林

我國唯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東寨紅樹林,位於海口市美蘭區東寨港,距市中心約30公裏。“中國紅樹林看海南,海南紅樹林看東寨港”,東寨港紅樹林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塗森林,綿延海岸線總長28公裏,作為我國連片面積最大、多樣性最多的紅樹林,是紀錄片、《中國國家地理》的常客。

紅樹林是熱帶濱海泥灘上特有的常綠植物群落,枝繁葉茂、根系發達,能牢固紮根於海灘淤泥中,形成一道與海岸線相平行的天然屏障,可有效抵禦和降低自然災害對堤圍的危害。此外,它還具有水體淨化、土壤淨化、大氣淨化等功能,被譽為“綠色氧吧”。世界上的紅樹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范圍內,共有兩個分布中心,一個在東亞,一個在中南美洲。

紅樹林主要由紅樹、紅茄苳、秋茄樹、木欖、水椰、角果木、白骨壤等品種組成。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有紅樹植物17科33種。

遊覽東寨紅樹林有以下幾種方式:

乘船

乘船遊覽紅樹林,來一場穿梭水道的沉浸式探索,沿紅樹林水道穿行,可近距離觀察紅樹植物的氣生根、胎生苗,視角低於棧道,更貼近水面生態。退潮時可見招潮蟹、彈塗魚在灘塗活動;漲潮時紅樹林宛如“海上森林”,船只仿佛在林間航行。

碼頭 → 核心區潮溝 → 觀鳥塔水域 → 返回(全程約4公裏40分鍾)

步行

步行可以穿過東寨港紅樹林棧道,全長1700米‌,棧道穿梭於紅樹林中,分為蟹魚鳥三段主題,沿途設有多個觀景點,如蟹舞亭、遊龍廊、龍橋、紅林水吧、椰風亭、鷺影閣、飛羽廊和攬月台等‌,是一次慢行細品的科普之旅,進行一次深度遊的步行大約需要2小時。

途中可以看到紅樹林科普館,坐落於自然保護區入口處,這是一本系統了解紅樹林生態知識的“百科全書”,可以了解到東寨港紅樹林的起源和分布、紅樹林的生態循環系統、紅樹林濕地的動植物資源等相關內容。

這裏最顯眼的建築月之塔,設計靈感來自紅樹林的斑駁樹影,位於紅樹林木棧道中段,高15米,是東寨港紅樹林的制高點,配備望遠鏡和鳥類圖鑒,主要用於觀測候鳥(如黑臉琵鷺、白鷺)及紅樹林全景。這座塔不僅承擔著防火防災、動植物資源生態監測功能,更兼具科普研學、攝影觀景的功能。

預約方式:

“東寨港紅樹林旅遊區”微信小程序可預約購票,科普棧道(含月之塔)成人門票55元,觀光船往返成人票價55元。

開放時間:8:30-18:30(18:00停止入內)

五公祠

海南千年文脈的活化石

五公祠,位於海口市瓊山區,是海南地區曆史最悠久、建制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為豐富的古典寺廟園林景觀建築群,同時也是海南貶謫文化的發祥地,占地面積70餘畝。

五公祠始建於宋朝(960年-1279年),祭祀著五位唐宋年間被貶海南的賢臣名相、忠義之士,他們是李德裕、李綱、趙鼎、胡銓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時兩度出任宰相,李綱、趙鼎、胡銓和李光都是南宋時期的主戰派,因金兵入侵和秦檜等投降派的迫害而被貶到海南島。後人感念其氣節與功績,將五人合祀,成就了這座中國唯一的“五公合祠”。

五公祠總面積約4.7萬平米,建築面積6800平米,分為古建區和新館區,從整體來看自南向北逐漸降低。

該祠建築風格有著鮮明的海南地域風格,深受嶺南建築的影響;園林景觀則吸收了嶺南園林營建思想,也借鑒了江南和北方園林的造園藝術,同時融入了海南本土黎苗文化特色,獲得園中有園、景隨人意的效果,在中國古祠園林藝術文化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古建區在整個園區的北側,地勢較高,北側為一條自西向東逐漸升高的遊覽路線,亦是兩個區之間的分界線。建築單體包括五公祠(海南第一樓)、學圃堂、觀稼堂、西齋、東齋、蘇公祠、兩伏波祠、泂酌亭、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軒、瓊園等。

五公祠平面圖

其中主要的建築有:

五公祠

五公祠被稱為“海南第一樓”,是為紀念五公而立而建造的主要名勝古跡。五公祠的建築風格有鮮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帶有南洋建築的痕跡,也深受嶺南建築的影響。

五公祠正門是一座二層木質結構、單式鬥拱的紅樓,占地面積560平米,整體建築坐西朝東,樓高11.5米,三開間房寬17.5米,進深為12.3米。樓上掛有“海南第一樓",樓下供奉五公神位,祠內還有曆代文人的題詠和楹聯,概括了五公的生平業績。

蘇公祠

‌蘇公祠建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是為了紀念宋代大文豪蘇軾而建的。蘇軾在公元1097年因貶謫來到瓊州,曾寄居於金粟庵,並親手“指鑿雙泉”,留下了珍貴的遺跡。為了紀念這位文學巨匠,明萬曆年間,學使戴熺籌建了蘇公祠,並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由雷瓊道台朱采進行了重建,使其得以完好地保留至今‌。

蘇公祠在五公祠左側,建築面積270平方米,祠內有一座石刻蘇東坡像、蘇東坡的詩詞、碑刻、東坡笠屐圖等珍貴文物。祠外存有蘇東坡開鑿的浮粟泉和洗心泉,其中浮粟泉被稱為“海南第一泉”,五公祠景區的其他遺跡和建築,都是以雙泉為依托而逐漸修建或者移植過來的。

蘇公祠

預約方式:

大眾、同程等平台可預約購票,日場成人門票38元,夜場成人門票27元。

開放時間:

日場 8:00-18:00(17:00停止入園‌‌)

夜場 18:00-23:00(22:00停止入園‌‌)

騎樓老街

南洋風情的露天博物館

騎樓老街,騎樓建築曆史文化街區,位於海口市龍華區“海口騎樓老街”范圍內,占地面積8.05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博愛路、中山路、新華北路、得勝沙和解放路5條街區。

“騎樓”一詞源於其獨特的建築結構——樓房底層沿街部分留空為柱廊,形成“騎”在人行道上的空間,既能遮陽避雨,又方便行人購物。騎樓大都高兩三層,最高不過五層。立面分三段,下段為騎樓列柱,中段樓層,上段為女兒牆,為了商住兩用,多半是“前店後居”或“下店上居”的建築布局。 這種“商住兩用”的設計,堪稱19世紀的“商業綜合體”,海口騎樓老街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騎樓建築群之一。

騎樓傳入我國有百年曆史,這種舶來的建築符合南方多雨又炎熱的氣候,連續騎廊形成超長臨街界面自帶商業基因,因此這些外表斑駁的建築,在南方的很多城市被保留至今……有直通大海的步行街廈門中山路騎樓、近40公裏長的廣州商業騎樓街、被稱為“中國騎樓博物城”的廣西梧州騎樓、還有文昌騎樓、北海騎樓、順德騎樓、汕頭騎樓、泉州騎樓等等。

而海口是中國最早建騎樓的城市,1849年,東南亞返鄉商人在海口的四牌樓街建起了第一座騎樓。現在海口的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等老街舊巷仍然保留著眾多的騎樓老街,總長達4公裏,有騎樓建築近600棟。海口騎樓融合了南洋巴洛克和黎族圖騰,女兒牆、窗楣、陽台造型豐富多樣,是首批“中國十大曆史文化名街”。

老街騎樓中必看的建築有:

天後宮

天後宮位於中山路中段最顯著的位置,大家都稱她為老海口保護神,是海南規模最大的媽祖廟,也是海口的最重要的標志性與象征性建築群之一。元朝始建,現存建築為1854年重修。

邱氏老宅

潮汕商人邱成順建造,是一處曆史悠久的清代瓊北傳統民居,這座老宅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坐落在南洋風格的騎樓之中,顯得格外獨特。老宅占地1400平方米,有4廳22房。

據說,邱宅到現在已有第七代,該家族目前繁衍子孫有100多人,現老宅仍有子孫居住。

國新書苑

水巷口過去是個繁華的碼頭,是外國商船停靠的地方,岸上的騎樓插滿五顏六色的各國國旗,13個國家在這設立領事館以便處理商業事務。昔日水巷口這座碼頭臨岸的標志性建築之一,正是今日的“國新書苑”,處於水口巷口的國新書苑,有“水巷口第一家”之稱。

“國新書苑”還是電影《芳華》的拍攝地。如今的國新書苑除了傳承曆史文化,也是海南的網紅活動之家。在這裏,定期開放名家畫作展覽,開啟藝術自助餐廳,成為海口的地標性藝術名片。

雲洞圖書館

全國首個“零空調依賴”的濱海圖書館

雲洞圖書館,位於海口市龍華區世紀公園音樂廣場,西側緊鄰瓊州海峽,安靜地坐落在海洋與陸地之間。雲洞圖書館是“海口·海邊的驛站”大型公共藝術項目中,首個落成並投入使用的預約制公共閱讀空間。

雲洞圖書館占地面積4397平方米,建築面積1380米,館內功能分區包括書籍陳列空間、階梯式主閱讀區、環廊閱讀區、觀海閱讀區、兒童閱讀區、屋頂觀景花園等。館內約有一萬冊人文藝術類圖書,主要涵蓋了文學、曆史、哲學、社會科學、藝術等門類。

雲洞圖書館是由馬岩松領銜的mad團隊設計,設計靈感來源於“每一個洞都是一個連接遠方的通道”,通過58個大小不一的孔洞串聯空間,形成自然光與海風的流動通道,被稱為“混凝土的有機生長”,被評選為2021年全球最期待的十座建築之一。

馬岩松以其超現實主義風格和未來主義設計著稱,(前文哈爾濱攻略中的哈爾濱大劇院也由他設計)。雲洞圖書館的設計摒棄了傳統的建築風格,采用了大量的流線型元素,沒有柱子和牆壁,整體設計渾然一體,給人一種模糊而奇幻的空間感。

圖書館內部房間也充分利用“洞”元素,形成自由多變的建築空間,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異度空間”。

圖書館中部是一個階梯式閱讀區域,日光從頂部的小洞射入,滿足了閱讀區域的照明需求。階梯面朝大海,讀者可通過大洞看到大海,視廊通透,使人心曠神怡。

建築旁邊布局了一個小型水面,一層是大面積的親水平台,穿越建築來到水邊。自然靈動的建築倒映在水中,在大海的映襯下,形成一幅奇妙的畫卷。

預約方式:

“海口雲洞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提前免費實名預約,最多提前7天,每日預約人數限額500人,旅遊旺季一定要提前預約!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 10:00-22:00(21:30停止入場)

每周一閉館

電影公社

首個以導演個人命名的電影主題景區

馮小剛電影公社,位於海口市龍華區,始建於2011年,由1942街、南洋區、老北京街等多餘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占地面積93萬平方米,是以民國時期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

馮小剛電影公社導覽圖

主要景點有:

1942街

1942街位於電影公社中西部,以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中出現的重慶街道為藍本,集合了20世紀30-40代長江流域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地典型的建築風情,共91棟建築,其中20多棟建築完全按照老照片複原,包括曾為蔣介石官邸的堯廬、西山鍾樓、重慶國泰戲院、上海融光大戲院等。

芳華景區

芳華景區是專門為2017年賀歲電影《芳華》規劃建設的電影實景區,電影中80%的場景取自這裏。景區內設置影壁牆、籃球場、排練廳和練功房、泳池、更衣室、道具間、軍需庫等,所有陳設及設計,嚴格按照上世紀70年代特色真實展現。在這裏,還有電影同款實景演出。

南洋街

南洋街位於電影公社中部,是以珠江流域、特別是海口當地的騎樓建築為藍本,集合了中外建築風格的南洋風情建築,共70幢建築,主要景點有牌坊、碼頭、鍾樓、小橋等。

老北京景區

以新中國成立之後50、60年代建築為規劃的主要風格,集合新中國建築的精華元素。

影人星光大道

影人星光大道位於電影公社南端,由明星的手印和簽名組成,采用整塊大理石,通過人工切割、雕刻、打磨,制作成1.2米高的ArtDeco風格的基座。

預約方式:

大眾、同程等平台可預約購票,單景區(芳華等)成人門票約120元,多景區(芳華+東方紅+南洋+換裝)聯票約180元

開放時間:

日場9:00-18:00;夜場18:00-22:00

PART 3. 必吃美食

海南的美食主打原汁原味,作法以白切、清蒸為主,追求食材本味(如文昌雞、和樂蟹)。常用椰子、檳榔、菠蘿蜜等熱帶物產入菜。海口作為海南的“美食集散地”,既保留全島經典(如文昌雞),又因港口曆史融入南洋、閩粵風味,形成更複雜的味覺層次——如果說三亞是海鮮原教旨主義,海口則是混搭派掌門人。

經典美食

海南粉

海南粉,源自閩南移民,明代《正德瓊台志》已有記載,早期為祭祀供品。如今是海口人早餐的摯愛。選用優質的米粉,用清水浸泡至軟化。接著,將米粉放入沸水中煮至熟透,撈出後用冷水沖洗,保持其爽滑的口感。一碗濃鬱的海鮮湯底是海南粉味道鮮美的關鍵。用豬骨、牛骨等食材長時間熬制而成,湯底濃鬱而不膩。

文昌雞

文昌雞是海南省的地方雞種,已有400多年的養殖曆史,具有皮薄嫩滑、肉味馥香的特點。清代貢品,因文昌潭牛鎮天賜村榕樹籽喂雞得名,對文昌雞的描述,最早見於清代的《嶺南雜事詩抄》。文昌雞最大的特點是做法簡單,味道鮮美。一煮一燜就能上桌。皮脆肉嫩一戳即破,入口聞香而爽滑,再配上秘制小料,簡直是人間美味。

清補涼

清補涼,唐宋中原清熱湯飲傳入,融合南洋椰奶成終極形態,、是海口夏日的清涼之選,選用新鮮椰奶作為基底,將綠豆、紅豆、薏米、花生等豆類食材加入椰奶中,再加入適量的牛奶或糖水調節口感。一碗色彩斑斕、甜而不膩的清補涼每一口都是夏日的清涼與甜蜜。

老爸茶

老爸茶,海口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南洋歸僑帶回的英式下午茶習慣,本土化為無限續杯的社交場。通常是一壺茶搭配多種小吃,讓人在品味茶香的同時,也能享受美食的樂趣。小吃種類繁多。在海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老爸茶的身影,茶香與小吃香的交織,是海口人的悠閑生活態度。

椰子糕

椰子糕,海南傳統糕點中的佼佼者。選用新鮮的椰子汁,與葡萄糖漿、白砂糖等原料混合均勻,讓椰香與甜味完美融合。椰子糕色澤潔白光滑,口感松軟Q彈,甜而不膩。

老字號

瓊菜王

創辦於2002年的瓊菜王,可以說是海南菜的百科全書,遊客必吃“畢業考場”。必點美食是白切文昌雞(雞油飯可單挑泰國香米)、東山羊煲(帶皮燜煮至膠質核爆)。

海大南門夜市

海大南門夜市以其豐富的美食種類而聞名,無論是海南當地的特色小吃,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都能在這裏找到。可以說是學生黨用20元吃垮海南的野生米其林。推薦:燕姐糟粕醋、黃記正宗糖水、海南第一家清補涼。

恒興發茶店

水巷口來海口旅遊必吃的傳統老爸茶,恒興發茶店是騎樓下的老爸茶活化石,至今用蜂窩煤煮奶茶。必點煉奶瀑布版西多士、和半個拳頭大的叉燒大包。

老彭記清補涼

來海口旅遊必吃的清補涼,老彭記清補涼是連本地朋友都相當推薦的地方。堅持用搪瓷碗裝椰奶冰沙,配料台像小型熱帶植物園。清澈甘甜的椰子底,滑嫩的椰肉,搭配豐富的配料,滿滿的椰香味,是夏日消暑必備神器。

PART 4. 行程安排

出行時間預計2-3天

D1 穿越時空:海南省博 五公祠 騎樓老街 雲洞圖書館(日落前抵達)

D2 自然狂想:東寨港紅樹林/雷瓊地質公園 假日海灘

D3 影視體驗:電影公社

海口,一座被海風浸潤的城市。騎樓老街的磚瓦刻著南洋舊夢,火山口的地質褶皺藏著萬年故事。

這裏的時間很慢,慢到可以坐在老爸茶館裏聽瓊劇咿呀,慢到椰影下的海灘日落永遠看不膩。它不爭不搶,卻以溫潤的市井氣和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一見傾心。若你厭倦了打卡式旅行,不妨來海口,讓椰香伴著海潮聲,成為記憶裏最柔軟的那片熱帶時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