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的中考語文卷中,以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留園記》為鋪墊,作文題中引申到“賞留園,覓得江南園林的故事” ,啟發引導青少年在蘇州園林中探尋曆史文化遺產背後的學問。

作為著名的園林之城,在蘇州,園林裏的學問可謂博大精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蘇州四大名園”背後的曆史故事。

延伸閱讀:【蘇州自由行】超全的蘇州旅行行程攻略,包含交通、住宿、景點、美食

蘇州四大名園,指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 分別代表宋、元、明、清 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滄浪亭

蘇州最古老的園林

滄浪亭是蘇州現存曆史最久的園林,原為唐末五代吳越國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之池館。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蘇舜欽遭貶謫後流寓蘇州,購得這片荒地,傍水建亭,以“滄浪濯纓”之典故取名,後歸章、龔兩氏。南宋韓世忠曾居此,時稱韓園。元時改為妙隱庵、大雲庵。明嘉靖廿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複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蘇巡撫宋犖移亭土阜之上;道光、同治年間又經修葺、重建,遂成現狀。1954年滄浪亭向公眾開放,2000年11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園占地1公頃餘,布局開暢自然,巧於因借,將園外縈回之葑溪納入園景;臨水處建複廊,以漏窗通透內外景物,使內外山水融為一體,有未入園先得景、引人入勝之妙。滄浪亭內的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自周至清二千餘年間與蘇州曆史有關的名人石刻像594尊,彌足珍貴。另有花窗108式,圖紋各異,形式活潑,別具特色。

綜觀全園,該園保持了建園時“草樹鬱然,崇阜廣水”之特色,景色自然,建築樸實簡雅,園林專家譽為典型之“城市山林”。在歲月長河中,滄浪亭始終保留那份古樸清幽,見證了文人雅士在困境中面對高潔品性的堅守與追求。

營業時間:07:30-17:30

建議停留時間: 0.5-1小時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滄浪亭街3號

門票預訂:Trip

拙政園

歸隱者的精神家園

與北方追求恢宏大氣的皇家園林相比,蘇州的私家園林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歸隱文化”, 而拙政園正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占地5.2公頃的拙政園,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由官場失意還鄉的朝廷禦史王獻臣建造,是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

王獻臣以西晉文人潘嶽《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自嘲命名,寄托自己歸隱田園、不問政事。據傳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全園共分東、中、西三個部分,中園是其主體和精華所在。

王獻臣去世後,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後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園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換頻繁,乾隆初,中部複園歸太守蔣棨所有。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光緒三年(1877)西部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代名園得到了保護修複,並於1952年正式對外開放。 

在曆史的風雲變幻中,拙政園數易其主,從官宦府邸到家宅園林,曆經朝代更迭、戰火紛飛,卻不斷被修繕擴建。每一處亭台樓閣都承載著不同時期的故事與情感,猶如一部無言的史書,記錄著江南士大夫階層的生活風貌與審美意趣。

延伸閱讀:【蘇州拙政園一日遊】門票預約、簡介、遊玩攻略都整理好了!

營業時間:07:30-17:30

建議停留時間:2-3小時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東北街178號

門票預訂:Trip

留 園

一園領略四種景觀

留園與拙政園齊名,同為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之一。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該園原是明太仆寺少卿徐泰時的東園,清代時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在東園故址改建,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更名為“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劉恕愛石,同治年間收集太湖石12峰置於院內,他還喜好書法名畫,將自己撰寫的文章與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園中廊壁。後代園主多承襲此風,逐漸形成今日留園多書條石的特色。

同治末年,劉園又被湖北布政使盛康(盛宣懷之父)購得,更名“留園”,一方面是采用上代園主劉恕之姓的諧音,另一方面是紀念太平天國戰亂後蘇州閶門外一片廢墟,唯此園獨留。盛康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對留園進行修複,尤其是房屋構築和奇峰的堆疊,園林內還養了鶴、猴、孔雀、鹿等,成為園林裏活的風景。

30年代以後,留園漸見荒蕪。1953年蘇州市人民政府決定修複留園,並邀請了一批學識淵博的園林專家和技藝高超的古建工人。經過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園重現光彩。90年代後,又修複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來宅、園相連的風貌進一步趨向完整。

整個園林采用不規則布局形式,使園林建築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全園遊廊達700多米。利用雲牆和建築群把園林劃分為中、東、北、西四個不同的景區,能夠同時領略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景觀。

營業時間:07:30-17:30

建議停留時間:1-2小時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閶門外留園路338號

門票預訂:Trip

獅子林

蘇州唯一的禪宗園林

對於獅子林的曆史,許多人都知道建築大師貝聿銘曾在此居住,但它最早的主人,要追溯到元朝至正年間,其名字來源於師承。彼時,臨濟宗天如禪師惟則到蘇州講經,弟子為其買地置屋,初名“師子林” 。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亦名“獅子林”,這時它還是一座禪意園林。

天如禪師謝世以後,寺園逐漸荒蕪。直至明萬曆十七年重建,再現興旺景象。明代畫家倪瓚路過蘇州時,繪制了《獅子林圖卷》,獅子林從此名揚天下,成為吳門文人賦詩作畫的名勝。至康熙年間,寺、園分開,後被黃熙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涉園”,功能也從禪意園林變成獨立的私家園林。據史載,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遊獅子林,對其情有獨鍾,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真趣”等匾額,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仿建了兩座獅子林。

清乾隆三十六年,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更名“五松園”。至清光緒中葉黃氏家道衰敗,園子後無人經營,年久失修。1917年,顏料巨商貝潤生,即貝聿銘的叔祖父買下這座荒園並對其進行大規模整修,增建了燕譽堂、小方廳、九獅峰、湖心亭、九曲橋、石舫、花籃廳等建築,才成就了如今人們見到的名園模樣。貝潤生去世後,獅子林由其孫貝煥章管理,最終於1953年捐獻給國家,並於1954年向公眾開放。

營業時間:07:30-17:30

建議停留時間:1-2小時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園林路23號

門票預訂:Trip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