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坐落於江西省貴溪市,是中國丹霞地貌自然遺產地之一。與丹霞山、崀山等名山有所不同,龍虎山除了坐擁絕美的丹山碧水,還流傳著近2000年的道教文化。這裏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東漢中葉,道教正一派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雲錦山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本攻略結合了前後兩次遊覽經驗而成,希望能給讀者提供一個省錢、省時又充滿樂趣的體驗。

延伸閱讀:【江西景點】江西最美十八個景點推薦

爬山前的碎碎念

龍虎山旅遊,分成了坐竹筏和不坐竹筏兩條路線。

線路一:不坐竹筏。龍虎山的門票是90元,通票基本可以玩遍除竹筏、尋夢龍虎山和仙人城以外的所有景點。由於景區比較分散,還需要購買45元的觀光車票。

線路二:乘坐竹筏。在線路一基礎上增加100元的竹筏體驗,套票為230元。

我們購買的是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同推出的長江中下遊三省年卡,龍虎山景區(含觀光車)是包含其中的,這樣就省下了135元的費用。

景區的觀光車行駛路線是:觀光車始發站 —> 浴仙池 —> 象鼻山東門 —> 桃花洲升棺表演 —> 無蚊村 —> 竹筏碼頭 —> 正一觀中轉站。上清古鎮和大上清宮距離較遠,需要在正一觀下車後,再轉乘另一輛觀光車抵達。

由於觀光車運行時間是從7點到18點。所以我本次是先一口氣乘坐到比較遠的上清古鎮,再一站一站往回坐。這樣哪怕後面觀光車停運了 ,我也不至於離遊客中心太遠。對於大上清宮感興趣的,也可以先坐到這裏,再往回走。

我走的是線路一,沒有乘坐竹筏,遊覽路線為:大上清宮 —> 上清古鎮 —> 正一觀 —> 無蚊村 —> 桃花洲表演 —> 象鼻山 —> 遊客中心

如果是乘坐竹筏的遊客,線路有一點不同:大上清宮 —> 上清古鎮 —> 正一觀 —>竹筏碼頭 —> 桃花洲 —> 象鼻山 —> 遊客中心

這裏需要留意的是桃花洲的升棺表演時間,一天共有四場,分別是10點、12點、14點和16點。時間就全靠自己把握了。廢話不多說,進入本次龍虎山之旅。

上清古鎮

大上清宮,是曆代天師闡教演法,授籙傳度和曆代高道修身養性之所。景區多為新建,所以被我略過了。在上清古鎮下車後,發現古鎮正在舉辦活動,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就餐。人多擁擠,我只是打卡了長慶坊和千年古樹,就前往了商業街方向。

▲上清古鎮中佇立著張天師巨型雕塑

古鎮上的建築以明清古民居為主,沿著瀘溪河而上分布。這裏有高高的馬頭牆,還有頗具地方特色的吊腳樓,沿街兩旁是磚木結構古色古香的商鋪。在這裏可以品嘗當地的瀘溪活魚、天師板栗燒雞、上清豆腐等名菜。

▲藏匿於鬧市中的天師祖廟
▲天師府前的瀘溪河風光

龍虎山有三絕,其中一絕就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府就是正一觀和上清古鎮的天師府。正一觀是曆代天師辦公的地方,而天師府則是他們生活起居和祈神的地方。天師府門前庭院鑲嵌著八卦太極圖,“嗣漢天師府”牌匾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

府第前佇立著一對威儀尊貴的白玉麒麟

▲二重門儀門

可以在玉皇殿處上一柱香,祈一個福,感受來自道教祖庭的文化氛圍。殿前還有一口靈泉古井,前幾年飲過,清甜而甘洌,這次也不知啥原因打不到水了。

在天師府內,國寶級文物仁靖真人碑的附近,有個叫廣緣齋的場所。在這裏提供著素食自助,只要28元/人,方便了廣大善男信女,價格還是比較親民的。

在二門裏,玉皇殿、法局、玄壇殿、萬法宗壇等鱗次櫛比,構成“南國無雙第,西江第一家”的宏大封建大府第建築群。打卡了古鎮上最主要的天師府,我們沒有再前往古鎮深處,而是選擇了往回走,坐上了觀光車前往正一觀。

正一觀

正一觀坐落在雲錦山腳下,遠處群峰即為龍虎山。這裏是張道陵在1900年前結爐煉丹的地方。

進了正一觀來到第二重門儀門。儀門即禮儀之門,這裏是迎送賓客的地方。

正中主建築祖師殿是一個仿古歇山式建築,裏面供奉著祖天師及其弟子王長、趙升神像。爐前廣場是一個巨大的陰陽雙魚八卦圖。

正殿左側中有一祖天師煉丹井,至今已有一千九百餘年曆史。據說是第一代天師張道陵親手所挖,取其水而煉成九轉還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而得名。

無蚊村

無蚊村坐落於瀘溪河畔,青山為屏,綠水環繞。無蚊村為何無蚊,原因有二:山中無積水,山中盛長樟樹。

當觀光車抵達無蚊村時,滿滿的一車遊客下車的卻只有我和同事兩個。時間關系,不少遊客會將無蚊村舍棄。我個人認為大可不必,景區本身不大,占用不了多少時間。千百年來,無蚊村保留了鄉村最原始古樸的風景。這裏也分布不少農家樂飯店,在村前,就有一條瀘溪河蜿蜒流淌,不時有竹筏泛河溪而過。品嘗農家美食的同時一邊賞江河美景也是種享受。

站在無蚊村朝遠處群山望去,平整的丹霞赤壁,因水蝕作用形成了形態不一的溝紋,加上表面覆蓋的植被苔蘚,使崖壁面勾畫出許多象形圖案,這便是著名的九虎一龍壁。

桃花洲升棺表演

遊覽完無蚊村,已近下午2點。坐上觀光車於桃花洲停下,經過一條木棧道,此時我們即將觀看一場盛大的懸棺表演,欣賞一場跨越千年的古越人喪葬儀式。

此時遊客們早已集中在廣場附近,等待表演的開始。

船上的阿姨賣著瀘溪河的炸魚。

表演的第一個環節是捕魚歡歌。每只竹筏配備了一個船夫和兩只鸕鶿。這鸕鶿又叫魚鷹,身手迅猛。隨著漁夫一聲令下,猛地沖下水去,比人力釣魚撒網更加快捷。好奇這些鸕鶿為何不逃跑,原來它們的腳被一條綠色的繩子栓住了。

第二個環節是古越民族的祭舞拜天,感覺有點像太極拳。

第三個環節是崖壁采藥。講述的是古越人為給年邁父母治病,登臨絕壁,采摘草藥的故事。

第四個環節吊索崖葬,是整個表演最出彩的地方。崖墓文化一直是龍虎山三絕之一。這崖墓究竟如何形成,碩大的棺木又是如何放進絕壁之中?通過崖墓仿古吊裝表演,完美的詮釋了崖墓安放的秘密。

觀看完表演,時間尚早,先不著急坐車到下一個景點。可往景點更深處尋覓,途中經過古浮橋,隨即抵達對岸。

沿途移步易景,瀘溪河畔的丹霞風貌攝人心魄。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一路所見更多的是丹霞紅層砂礫岩。

過一道小門,尋得一處幽僻之所。沒想到在道法世界裏,還藏著一片佛門聖地。

石窟裏面容慈祥的觀音臥佛

再往裏走,眼前一座閣樓呈現。這建築名曰飛雲閣,是一處重要的佛事場所,資料顯示始建於宋朝。飛雲閣門臨瀘溪河,背靠禾斛岩,以懸崖為蓋,下立石坪,視野開闊敞亮。主樓高16米,內部供奉著一尊9米高金身觀音像,在遠處即可一睹尊容。

往回走,即可打卡另一奇觀,豎狀洞穴的仙女岩。

前往仙水岩必須攀爬陡峭的石階,登頂不易,但是山頂的風光足以慰藉這一路的辛苦。

爬到頂部是一處叫做崖墓探奇亭的地方。抬頭望去,在仙水岩丹霞岩槽裏,散布著數百座崖墓,岩洞大小不一,壘壘洞穴內放置有春秋戰國時期古越族人棺木。資料顯示,這是距今26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崖墓,也算是龍虎山奇觀之一。

山頂俯瞰瀘溪河百舸爭流的壯麗風光

可以跟景區來張合照,再徒步返回。經過棧道後,在桃花洲觀光車處等待即可。

象鼻山東門

象鼻山是龍虎山的最後一站。不少遊客舍棄上清古鎮,舍棄無蚊村,卻把象鼻山當作重點來遊覽。在我看來,象鼻山屬於最應該切頭去尾的的環節。因為當你在象鼻山東門下車後,其實不用幾分鍾時間,你就能第一時間打卡最核心的象鼻山景點。而在接下去的3公裏多長的棧道上,即便花了近兩個小時來遊覽,反倒沒啥特別的驚喜,都是些再普通不過的風景。如果時間有限,完全可以打卡一下象鼻山就返程。

爬上山頂,就是龍虎山的高空棧道環節。棧道全長3180米,沿崖壁而上,或穿行於崖壁縫隙之中。走在平坦的棧道上,即可欣賞沿途風光。

棧道的核心景點“天下第一神象”。左側山體似象身,右側殘餘石梁酷似大象鼻子,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左側相對孤立的蠟燭峰與丹霞群峰叢。

龍虎山老年期丹霞地貌風光

出了高空棧道,打卡完浴仙池,龍虎山之行就算結束了。

等了一會還是沒看到觀光車。下意識看了下地圖,距離遊客中心也就1.4公裏而已。大約20分鍾後,我們也隨機步行抵達遊客中心。本次龍虎山之行,從早上11點出發,到下午18點結束,曆時7個小時,主要景點一個沒落下,行程還算順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