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始建於戰國時期公元314年左右,它的原名叫洪崖門,是古重慶城門之一,在明朝時期得到大規模的修建,當時就已經是長江上遊地區沿江碼頭最大的商埠中心。
在曆史的紅塵中,洪崖門早已損毀,但洪崖洞還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閉門、紙鹽碼頭、明代城牆、辛亥碑文等大部分曆史遺跡,洪崖洞的洞是一個巨大石窟,“洪崖門”消失之後,這片地方就以洞為名,成了今天的“洪崖洞”

重慶洪崖洞遊記
早上九點鍾,陰雨天氣,我穿過千廝門大橋,走進嘉濱路上左邊的洪崖洞出入口-洪崖洞民俗風貌區(8號門),走過洪崖洞民俗特色商館中央大廳,進入二樓步道,商家基本都還沒有開門營業,遊客也極少,正好有利於我邊走邊看江景邊拍照。


洪崖洞最初是一處軍事要塞,建於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時期。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築重慶城時,建有“九開八閉”十七道城門,其中“洪崖門”因地勢險要用於軍事而成為一道閉門,重慶居民習慣把城門叫做“洞”,所以洪崖門也叫“洪崖洞”,一直沿用至今。

向西可看見千廝門大橋,拍攝千廝門大橋的東側面,向南看見嘉陵江風光(上、下):

洪崖洞以“吊腳樓”風貌為主體,加以出挑退榭、精雕垂花、木質斜撐、觀景廊道等民間建築元素,依山就勢、沿江而建,展示了青磚、石瓦、石板路的古典民居,展現老重慶原始風貌。其吊腳樓群刷新了古建築中吊腳樓只能修築5-6層的曆史,在懸崖峭壁上建成高13層的吊腳樓群,被建築業界稱為“中華懸崖城”,被中外媒體譽為“天空之城”。

向南觀看嘉陵江風光,向東是洪崖洞建築,我只能利用樓閣的間隙從南向外看見部分建築外景(上、下):

向東走在步道上,一路向東,東端至樓梯處,可以繼續走上樓。

途中偶然能遇到很漂亮的店,偶然看到幾個遊人。

繼續向前,登高眺望。

繼續登高,到達洪崖洞11樓城市陽台、洪崖洞景區主入口廣場,北面就是滄白路,也可以乘坐觀光電梯上來。洪崖洞11樓主入口廣場與解放碑商圈平齊,提供露天觀景台,是俯瞰洪崖洞全景的絕佳機位。是千廝門大橋連接口,直接從11樓可以到達千廝門大橋,晚上橋上的燈火與洪崖洞的燈火相映成趣。周邊還有文創店和印章,遊客可以蓋洪崖洞專屬印章,作為紀念。這裏是一個值得遊覽的多功能空間。

洪崖洞景區主入口(上、下):
早上廣場的遊客很少,有幾組雕塑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靠近駐足參觀,這些雕塑從不同角度反映著重慶曆史與城市風貌。
辛亥豐碑:位於景區十一樓臨滄白路側,1945年修建,是國民政府為重慶辛亥革命時期(1911-1912年)蜀軍政府都督張培爵而修建的紀念碑,與鄒容紀念碑齊名。

雕塑《記憶山城》作者:旅美雕塑家郭選昌(重慶大學教授)

《記憶山城》大型城市雕塑,是重慶洪崖洞民俗民居風貌區核心主題雕塑,位於該風貌區滄白路城市陽台中央位置,是該風貌區乃至山城重慶的重要形象標志。雕塑高12.9米,寬5米,黃銅銀造而成,以金箔勾勒輪廓,盡顯神韻氣魄。
巍峨而立的銅雕猶如參天之大“山”,象征山城人民堅韌:頑強、樂觀向上的民族精神,是作者在洪崖洞民俗民居風貌區整體設計中的點睛之筆,其在塑造中尊重曆史與地域文化,現實與浪漫相結合,同時融山城民居的吊腳樓建築形態進行藝術性地誇張變形,且又不失真實與個性,鏗鏘粗拙的造型,塑造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巴渝民間特色,彰顯著老重慶城市生活的曆史記憶,被中外賓客譽為山城重慶的城市文化經典之作,該作品榮獲2005年度全國優秀城市雕塑年度大獎。
雕塑《獨角戲》作者:旅美雕塑家郭選昌(重慶大學教授)

《獨角戲》群雕,形象地再現了清代重慶城裏生存於街巷碼頭的民間藝人艱辛的生活狀況和精湛的演技。藝人可同時模仿兩個人以上人物聲音進行表演,並通過頭頂幕布、舞合,兩手操縱多個戲劇人物表演的一種高難度獨角戲,深受老幼喜愛。
雕塑《黃包車》作者:旅美雕塑家郭選昌(重慶大學教授)

《黃包車》生動的展現了舊時代重慶這座爬披上坎城市的交通工具。當時能乘坐黃包車的人,盡是達官顯貴之人,主城中滿街“黃包車”穿行,猶如當下高檔名車那么時尚。抱貓而座的淑女雕塑,與空置的“雕塑座位”拉近了時空的距離和觀者的參與。
參觀遊覽過11樓洪崖洞景區主入口廣場、11樓洪崖洞城市陽台之後,我再度乘坐觀光電梯前往洪崖洞景區1樓繼續參觀遊覽,途經6樓時短暫停留查看。6樓有:心心咖啡庁、光影藝術場景、探秘洪崖洞、科技互動體驗等休閑娛樂活動項目,但是還沒有到營業時間。
我來到洪崖洞景區1樓,走進滴翠廣場,滴翠廣場正在籌建新的景區活動項目。

洪崖滴翠:位於洪崖洞景區一樓,是古代巴渝十二景之一。洪崖滴翠因其曆史上的自然景觀而得名,古時崖壁間有泉水滴落,因此得名。這一名稱源自北宋詩人黃庭堅等文人騷客的贊美。洪崖滴翠地區曾經林木蒼翠,小溪從山林間滲出,形成一道瀑布懸空而下。即使在少雨的季節,水滴依然如綠珠碧玉般從崖頂滴落,陽光下晶瑩剔透,美不勝收。

這一景點不僅以其自然美景著稱,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曆史。例如,黃庭堅等文人曾在此留下墨寶,贊美這一自然景觀。遊客可以在此觀賞到四季變換的景觀,尤其是春雨綿綿時,瀑布飛珠濺玉的壯觀景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前來觀賞和題詠。
我繼續往前走,來到洪崖洞景區出口(7號門),尋找到紙鹽河街的位置、及戴家巷崖壁步道。
洪崖漢三闕:在洪崖洞景區出口處(7號門)附近,有一尊石刻的洪崖洞“漢闕”,是按照三峽庫區巫山出土的文物所仿造,“漢闕”原物現存重慶三峽博物館,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洪崖洞傳承山城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洪崖洞景區出口處(7號門)附近,有洪崖洞景區的顯著標志、及遊客休息區,幾張長椅伴著一組大型雕塑,這組大型雕塑的西北邊就戴家巷出入口。
雕塑《紙鹽河的傳說》作者:旅美雕塑塚郭選昌(重慶大學教授)
《紙鹽河的傳說》雕塑,取材幹明清時期,洪崖洞瀕臨嘉陵江處,為川東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經年累月後形成了“紙碼頭”和“鹽碼頭”,此處也留下了〝紙鹽河街”的曆史地名。作者通過巴逾美女彈奏琵琶的追思意境,與旋建回音,引人入勝於重慶紙鹽河碼頭的曆史鏡像。2006年由重慶小天鵝集團投資建成的洪崖洞民俗風貌區、還原了碼頭的繁策景象,並通過碼頭上的古建築,再現了“懸崖上的吊腳樓,記憶中的老重慶”,是洪崖洞的重要景點。
崖壁上鐫刻著《洪崖洞再造記》(上)
戴家巷崖壁步道:我走到戴家巷附近,直接進入戴家巷崖壁步道,沿著步道行走,行程過半會碰到主副兩個路線,副洞是“時空穿越隧道",從副洞出來後右轉繼續沿著步道前行,主洞出來後,對面就是嘉陵江,沿著右轉的方向,數分鍾後就到達了洪崖洞。
攀登到崖壁的中途,步道邊有一路牌,指明“戴家巷·洞見山城”、及“天空之鏡觀景台”的攀登方向。
百年祈福洞:位於重慶洪崖洞的峭壁上,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旅遊景點。祈福洞是一個狹小的洞穴,內部只能容納兩人側身通過,洞的三面牆(頭頂、腳底和側邊)都是開放的,可以讓遊客清晰地看到江景。洞內還掛滿了各種祈福的木制牌子和紀念品,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許願的氛圍。
這個洞穴為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體驗,讓我們能夠在觀賞洪崖洞懸崖峭壁秘境的同時,感受到一種貼近自然和曆史的親近感。同時,祈福洞還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來欣賞重慶的壯麗景色,尤其是在夜晚,燈光映照下的江面更是美不勝收。百年祈福洞以其自然開放的空間、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意義的祈福文化,成為了重慶洪崖洞旅遊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景點。
心願亭:唐家巷崖壁步道由東側上行,穿過百年祈福洞,開始西側下行,就在西側下行中有個四角亭,這就是“心願亭”。心願亭是位於洪崖洞峭壁上的一個獨特的祈福地點。心願亭一面開放,空間雖然不大,裏面有兩邊是靠背長椅,能容人在其中休息,或者俯瞰江景。心願亭與步道有一小路相通,小路護欄上和附近的樹枝上都掛滿了紅色祈福牌。心願亭是結合了自然景觀與人文祈福元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體驗重慶的洪崖洞以及江景。
我遊覽了心願亭之後,順著洪崖滴翠的西側步道而下,一會兒又來到洪崖洞一樓的滴翠廣場,完成了白天參觀遊覽洪崖洞景區的計劃,從早上9點鍾開始到10點半左右結束。
我在參觀遊覽了洪崖洞景區的主要景點之後,對洪崖洞景區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洪崖洞是位於一個天然形成的洞穴之上,生長於嘉陵江畔的陡峭山壁。洪崖洞不僅是一個旅遊景點,更是一個展現重慶城市魅力、融合曆史與現代的綜合景區。在洪崖洞之上極目遠望,壯麗江景和城市風光一覽無遺,千廝門大橋如同彩虹般橫跨在嘉陵江上。洪崖洞景區遊覽真是重慶之旅最寶貴的體驗之一。
洪崖洞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乘坐地鐵1、6號線在小什字站下車,從6、9號出口出站步行可達;或乘地鐵2號線在臨江門站下車,向東北步行500米即到。也可乘坐111、112路外環到洪崖洞站下車。
自駕:周邊有停車場,但節假日高峰期停車位緊張,需提前規劃。
洪崖洞遊玩路線
白天遊玩:從11樓平街層入口進入,依次遊覽11樓城市觀景平台、7-9樓的78區潮玩城、6樓洪崖洞秘境探秘場景、5樓八零年代生活複古氛圍街區、4樓洪崖滴翠景觀及各類小吃特產店、1樓滴翠廣場。
晚上遊玩:先前往江北大劇院江邊,拍攝洪崖洞夜景,再走過千廝門大橋,從不同角度欣賞洪崖洞,最後回到洪崖洞,在1樓馬路對面拍攝近景。
洪崖洞拍照機位
- 戴家巷臨崖棧道:可拍攝洪崖洞側面及周邊街景。
- 千廝門大橋:能拍攝洪崖洞全景與江景,出片效果好。
- 對面大劇院江灘公園:可拍到千廝門大橋和洪崖洞的合影,但汛期會封閉。
- 洪崖洞1樓馬路對面:適合拍攝洪崖洞近景。
- 兩江遊船上:可從江上拍攝洪崖洞全貌,感受其璀璨夜景。
注意事項
- 錯峰遊玩:節假日和周末遊客眾多,建議選擇工作日前往,避免擁擠。
- 安全事項:洪崖洞建築多為木質結構,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夜間行走注意腳下安全。
- 防騙提示:不要相信黃牛帶路、快速通道等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