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吃貨,想去廣東順德一帶的念頭已經有許多年了。我們打著“探班觀賽”的借口,開啟了五日的廣東美食之旅。以下是我們這五日去過的餐廳,沒有一個踩雷,收藏好喲!

飛機落地廣州白雲機場,走到停車場的租車門店,取好了在網上預約好的小車就一路南下了。從白雲機場開往江門,正好可以途經下佛山順德,給順德預留了半日時間,可以吃一頓午飯和下午茶。所以網上推薦的那些分散在各區域的網紅店對我們來說參考意義不大,原本計劃在容桂區域吃【容邊幹蒸】和附近的糖水,但1:30就打烊的店我們實在是趕不上。

順德公社排骨飯

幹蒸還得是順德

驅車在高架上,來回切換大眾點評和高德導航,研究著如何不繞路又能趕在午休前吃個不踩雷的午餐(廣東大部分餐廳都在2點後店休),最後確定了去【公社排骨飯】。不起眼的門面位於居民區街道邊,工作日下午2點,店裏客人不多,老板熱情地迎過來(電話裏讓我們不要著急,注意安全,他會等我們)。店裏除了特色的幹蒸,還有些小炒和燉湯,我們各點了一些。

他們家的幹蒸分大中小份,還可以雙拼或三拼,對於胃口不大又想吃多幾個品種的客人很友好。我們點了中份排骨拼滑雞、牛肉拼肉丸,隊友一直念叨排骨應該單獨點一份。不加一滴水,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高溫下的美拉德反應讓食材和盤子接觸的部位粘在了一起,用金屬勺子用力鏟下,邊緣的焦脆鮮香後是細嫩多汁的豐富口感。

喜歡喝湯的朋友一定要試試他們家的燉湯,豐富的食材在燉盅裏長時間高溫燉煮,每一盅都非常鮮美。

青椒釀肉也是必點的菜肴,他們的肉餡非常Q彈,搭配脆爽脆的青椒,超級下飯。還有粉腸煲,第一次吃到腸子的這個部位,特別爽脆Q彈,搭配了廣東的沙薑等香料,特別的香氣充滿味蕾。店裏的米飯是一碗碗蒸出來的,在過了飯點饑腸轆轆的時候,這頓廣東的第一餐,真的是美味到令人難忘。

華生行

老字號糖水的實力很抗打

飽餐一頓後,打卡了非常遊客的金榜街後,驅車去不遠的老字號糖水店【華生行】吃個下午茶。非常傳統的老店,傳統的糖水選擇不少。他們必點的是真材實料的龜苓膏,龜苓膏的苦味中和了煉乳的甜,倒是好下口了不少。另一個特別的就是海帶綠豆沙,在吃之前其實挺難想象海帶和綠豆沙的組合,但是一口下去,綠豆熬到細沙狀搭配切丁的海帶,冰鎮後清新爽口的溫度非常消暑。

了哥燒鵝

打包帶回都驚人好吃的燒鵝

傍晚,要開往江門,但又難免覺得順德還能吃點什麼。就決定去【了哥燒鵝】打包半只燒鵝回江門。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跟著導航到了燒鵝點,在大馬路上一個窄窄的門面。更像是一個燒臘檔口,卻只賣一款燒鵝,細長的店內有設有幾個堂食小桌。140元半只,老板嫻熟地把燒鵝切塊,然後規整地擺在一個圓盤中。

幫手阿姨將圓盤置於一個可以拎著的瓦楞紙箱中,告知這樣可以更好地保持燒鵝的味道。走的時候老板還不忘提醒我們要穩穩地端著,對美食認真負責的態度讓我們覺得這家店的鵝一定不差。忍不住在開車前先嘗了一塊,果然!鵝皮像北京烤鴨一樣被烤得光滑酥脆,鵝肉細嫩多汁,肥而不膩。晚上,拿到酒店的餐廳裏讓服務員幫忙微波爐加熱了下,真的是太好吃了,可以說是此行幾頓燒鵝中最好的一家。改天試試他們家的網購。

天仁粥店

豬雜粥選他不會錯

雖然預定的酒店是含早餐,可是都到了廣東,怎麼能不去吃吃市井早餐呢?網上有許多推薦的粥面腸粉店,我們選了【天仁粥店】。粥店隔壁就是個停車場,沒有像網上說的那樣排隊。點了特色的豬雜粥和牛肉腸粉,老板會給相應金額的卡牌,然後拿好卡牌去檔口跟阿姨說好先做現取。

廣東的粥是熬到每一顆米都爆開的程度,然後加料滾一會就出鍋,一大碗才7元的物價實在是有點感人,在上海估計48元都下不來。豬肝豬腰粉腸……超多的豬雜,卻一點異味都沒有,而且非常脆嫩。他們家的腸粉也超級好吃,包裹在腸粉裏的牛肉爽滑勁道,腸粉質地和醬汁都非常好,尤其搭配上廣東的辣醬,可以算是我心中top的腸粉。

吃完早餐,到三十三墟逛逛,周末的遊客不少,街道比想象中要更商業。農貿市場裏逛一圈,買了新鮮的黃皮和西瓜。市場附近的沿街小攤有家寶藏的老字號小食攤【江門華香食品廠】,他們家的黃皮幹、話梅都超好吃,很適合作為伴手禮帶回家。帶回家後發現不夠分,我加了老板微信已經連下兩單了。隔壁的花生糖也是不錯的手信。

喜茶創始店

喜茶粉必打卡

作為曾經喜茶的愛好者,來到江門不得不去打卡一次喜茶的創始店,在一個舊居民區街道裏的小小鋪子。門口有一些排隊的人,但也不多。掃碼下單前門有80多杯,但現實只需要等20幾分鍾。點了龍眼冰沙和芭樂冰沙,驚歎如此小店速度真的很塊,果然20分鍾左右就拿到了,超多的新鮮龍眼果粒和馬蹄珍珠,好喝。推薦可以提早下單,過來直接取。

中記陽江白切雞

刷新我對白切做法的味蕾認知

江門的第一頓午餐,去了【中記陽江白切雞】,很大的一件門面,午市的時候客人卻也不多。店入口是個玻璃檔口,各種白煮過的豬肉、牛肉、雞整齊擺放。點了一份白切雞、一盤牛拼、一盤豬拼和蔬菜。不得不說廣東的菜量真的很大,如果不打包切記點太多。

當服務員把菜端上來的時候,一看這切得整齊光鮮的雞,就能想象味道是不踩雷的。和上海素爛的三黃雞口感相比,陽江雞特別緊致有嚼勁,但卻又不柴,而且有著濃鬱的雞肉香氣。白切的豬雜和牛肉各部位,應該是切好後在料汁裏快速撈了一水,搭配鮮甜不辛口的本地蔥,絕!吃不完的打包回酒店,晚上在酒店房內又解決了一頓下酒菜。雞油撈粉也是頭一回吃,雖然是光粉,但拌上雞油味道還真不錯。

決定花半日時間到新會逛逛,但其實忽略了周一閉館的問題,所有的博物館、圖書館一類場館都只能在門口巴拉兩眼。但雖如此,還是非常喜歡新會這個充滿了古早味和文化生活氣息的小城,不愧是梁啟超的故鄉。

一得閣

新會人的早餐老字號

早早餓著肚子出發,就為去當地人常去的【一得閣】吃頓早餐,不大的門面,走進去卻別有洞天。門口點單的“老板”,特別不嫻熟地幫忙在紙上寫下我們點的餐品,然後花了半分鍾才算出價格,讓我們感受到了新會人的不緊不慢。

當地特色的銀絲面,可以選擇裸面或搭配雲吞或澆頭,相比於江門的物價,這裏的早餐確實貴了一些些。整體口味還不錯,但腸粉我更喜歡天仁的,這裏的醬汁偏鹹口一些。

在公園中走了一圈,新會人真的太Chill了,滿眼的綠化,亭子裏、樹蔭下、連廊中,都有在唱歌或練習樂器的老年人,還偶遇了一位遛松鼠的爺叔,好萌的雪地松鼠特別可愛。

平香燒鵝百年老店

另一種風味的廣東燒鵝

在陳皮村逛了一圈,喝了茶躲了雨後,驅車到了平香燒鵝一條街,這裏有好多家看著都差不多的老字號燒鵝店。陳皮老板娘說選哪家,先去看哪家的鵝還在滴油水,說明是新鮮剛出爐。

這裏的燒鵝跟順德的做法有些許不同,處理也更粗野一些,鵝皮上清晰可見的黑毛,脖子部分連氣管都沒有處理掉,但味道還是不錯的。另一道推薦的陳皮排骨,是油炸過的醃制入味的肋排,撒上陳皮粉。陳皮粉的酸甜可以解膩,但可能是還不太習慣這類口味,這是此行難得沒有光盤的一道菜。豆豉炒涼瓜倒是給了些驚喜,廣東的苦瓜是圓胖型的,稱作涼瓜,肉質和一般苦瓜有些許不同,苦味沒那麼濃。搭配豆豉大火快炒,很值得一試。

紅旗農莊

為了吃一份霸氣的冬瓜盅

在江門一帶,幾乎沒有見到裝修別致的連鎖餐館,反到是各種像是廠區的農莊。而這頓晚餐,就是約上朋友沖著台山的冬瓜盅而去的。當地的淺綠色圓冬瓜,一整個放置鍋中,中間部分掏空後燉湯,看起來就是特別霸氣的一道菜,但是需要提前一日預約。開車20分鍾到了一個黑漆漆的山頭,熱鬧的拍檔座無虛席,因為到的很晚,沒見到擺滿的冬瓜盅,但即使只有幾個,也已經讓我們覺得驚喜新奇了。

冬瓜燉水鴨,湯頭真的很鮮甜。菜量也著實是有點大,還是老板提醒我不能再點了,最後6個人也還是剩下了許多。特色的泥爐雞、黃蜆、話梅豬手……都是必點品,但可能是午飯還未消化,也忙著聊天,倒是不覺得口味有多突出。不過,就沖著美味的冬瓜盅和大排檔的氛圍,還是值得一試。

當地的許多餐館營業時間都是到晚上9點,8點才到的我們有點慌,但最後邊吃邊聊到10點多,回頭一看只剩我們一桌,老板也沒有來催促過,廣東人真的太nice了。

公益茶樓

古早味的台山百年茶樓

肉丁沒有比賽的一天,我們有一整天的時間,最後沖著台山黃鱔飯決定往台山跑。開車一小時,直接奔向公益茶樓。為何叫“公益”茶樓?因為這一片區域稱為“公益古埠”。跟隨導航開到了寫著“公益茶樓”招牌的店鋪前,我們都懷疑是我導航目的地輸入錯了,這又破又小的門面怎麼會是茶樓?撥通老板電話後,才知道門面裏樓梯上二樓才是。

順著古老的水磨石台階走到二樓,一下就被帶回了舊時代。寬敞的二樓空間擺滿了鋪著紅色桌布的大圓桌,除了我們再沒看到其他遊客,全是拖家帶口的本地人,尤其是老人。

如果是七八點早餐時段,會有更多糯米雞、饅頭等點心的選擇,我們到的時候已經10點多,所以就點了四分他們家的招牌:銀針粉、肉丸、蒸粉腸和水晶餃。服務員都是本地花白頭發的老奶奶,所以口音略重,溝通起來有些許不便。點餐的時候就沒了解價格和具體份量。一個奶奶說她從十幾歲沒結婚就在這做工,現在已經60多了。

廣式早茶吃過不少,但是台山這樣的早茶真的第一次,甚至這幾個品類都是先前沒見過的。霸氣的四大盤點心一上桌,我們都替自己的胃口捏了把汗。新奇卻好味,就是一入口就能感覺到原料新鮮,手工制作。果然在三個人的努力下也沒吃完,最後打包了兩盒帶走。吃完早茶,可以在公益古埠街道內走走逛逛消消食。

其實十多年前來過一次開平,那時的赤坎還沒商業開放,還不需要什麼門票,也沒多少遊客。古樸破敗的街道、雜草深處的雄偉碉樓和街邊6元一鍋的猛火煲仔飯讓我記憶猶新。而現在整個赤坎已經被圈成景區,不菲的門票讓我望而卻步,但商業化也有商業化的好處,應該能給當地產生不少的經濟創收。我們在景區外的“加拿大村”逛了逛,曾經繁華的華僑別墅,如今院子裏雜草叢生,他們的主人都在哪呢?

相比於商業大人流的赤坎古鎮,其實台山雖然不網紅,但也有不少可以逛的華僑建築。台山作為全國華僑最多的區域,被譽為華僑村。如果帶著小孩,不妨去華僑博物館看看。我們則是在去草坪裏和三埠老街逛了逛。

上堂茶樓

本地人才去的村口的黃鱔飯

今天的午餐是台山的重頭戲:黃鱔飯,在網上搜索著熱門推薦,然而看了點評評論卻又參差不齊。最後去了咖啡店服務員推薦的一家本地人會去的【上棠茶樓】。導航了下剛好順路,從草坪路延著鄉間小路開到了一個村口,路上還遇到了水牛和他的白鷺朋友們。

到店時候離午休還有半小時,老板娘問道是否預約?原來本地人來是會提前預約好的,否則可能吃不上。老板娘見我們犯難,猶豫了下說到還有餘量,就招呼我們坐下了。不得不誇這幾天遇到的廣東老板都超級友善。

黃鱔飯1斤米起點,還點了鐵板鮮魷、芋頭絲瓜煲。其實在上海的一家台山菜系餐廳吃過一次黃鱔飯,但是平凡到毫無記憶。然而這家破小館的黃鱔飯剛開鍋,我就覺得他一定是好吃的。絲苗米粒粒分明,一斤的黃鱔和米飯均勻地裹在一起,外層的鍋巴焦脆得剛剛合適。我們一人幹了五碗任是沒吃完。最後還是打包回家,和早上打包的點心一起,又是一頓晚餐。

敘興樓

此行最正式的江門餐館

在江門的最後一頓午餐是朋友請客的【敘興樓】,是這幾天去過的環境最好的餐廳。忙著聊天和幹飯,很多菜也沒來的急拍照,但是招牌的河鮮拼盤上來,還是要記錄下。

江門,真的是一個被人忽視的寶藏城市,沒有順德、潮汕那樣的名氣,這也是江門菜系沒有外傳的原因之一。有個三五日,驅車在江門玩一圈,我想你也會像我一樣被江門圈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