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正德時,有個禦史名叫王獻臣,因為和朝廷裏的權貴不合,告老回鄉,買了這塊大宏寺的廢址,建造花園,作為隱居之所。他對當時的現實不滿,所以用晉代潘嶽“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的語句,題名拙政園。嘉靖十二年他的朋友文征明替他作了一篇王氏拙政園記,(石刻在拜文揖沈之齋牆壁上)記中說明了他的用意。從那時起到現在,這個園已經有了四百多年的悠久曆史,在園門左面的庭院裏,有一株文征明手植的紫藤,就是很好的曆史見證。

延伸閱讀:【蘇州自由行】超全的蘇州旅行行程攻略,包含交通、住宿、景點、美食

四百多年來,拙政園經曆過許多次興廢變化。王獻臣死後,被他的兒子在一夜賭博中輸去,轉到徐時泰手中,後來漸漸荒廖。明末清初時(1660)為海寧陳之遴所有,這時它的東部已變為王心一的歸田園居。陳降清後做過相國,被滿清政府以結黨營私的罪名,流放剄塞外,園沒收入官,改為駐防將軍府。不久旗軍裁撤,轉歸吳三桂的女婿王永寧,吳三桂失敗,王已先死,園又沒收入官。康熙時(1684)改為蘇松常道署,道署裁撤後,散為民居。乾隆時(1747)蔣誦先重加修葺,改名複園,沈德潛為之作記,(石刻在遠香堂南面牆壁上)太平天國時(1860)忠王李秀成光複蘇州,把這裏建為忠王府,園為它的一部分。

據文征明拙政園記中說,這裏本是一塊窪地,有很多積水,他因地制宜,把它疏浚成池,環池種上林木,隨著池岸屈曲的形勢,建造亭檻台榭,所以它的特點是以水為主。園中建築簡雅,樹石蒼古,淺水平橋,低棚曲檻,具有樸素開朗、平淡天真的風格,所謂不出城廓,而有山野之趣,正合他命名拙政園的本意。

園分中、西、東三部,中部是精華所在,以遠香堂為主體,這裏山環水抱,林木鬱茂,四圍景色,如入畫圖,夏日賞荷,此間最妙。小飛虹和小滄浪一帶水院清幽,結構新穎,橋廊軒榭,八面玲瓏。如果從柳隩東望倚虹,溪水分流,汊港出沒,宛然水鄉風味,反過來再從倚虹西望柳隩,波光塔影,又令人有江湖之思,兩處同以水勝,意境各有千秋。雪香雲蔚至待霜亭一段,山回路轉,野趣橫生。枇杷園與海棠春塢,小院閑庭,十分幽靜。西部經張氏改建,風格與中部略異,但水石部分,尚與中部相近。卅六鴛鴦館,結構精美,冬夏兩宜,倒影樓和那水長廊,尤為出色。東部系近年擴建,平崗遠岫,松林綠地,景物疏曠,別有風光。但全部結構,尚未完成,今後建設,正在規劃中。

拙政園門票信息

旺季(4 月 - 10 月 ):成人票 80 元

淡季(11 月 - 次年 3 月 ):成人票 70 元

點擊購票

拙政園旅遊攻略

(一)遊玩路線

入口→蘭雪堂→太湖石假山→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放眼亭→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雲蔚→荷風四面亭→遠香堂→繡綺亭→倚玉軒→小滄浪→小飛虹→香洲→別有洞天→宜兩亭(玉蘭堂)→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留聽閣→與誰同坐軒(→浮翠閣)→倒影樓→見山樓→綠漪亭→海棠春塢→聽雨軒→玲瓏館→嘉實亭→園林博物館→出口

(二)最佳季節

3 - 5 月:有杜鵑花展。

6 月上旬 - 10 月中旬:荷花展

9 - 10 月:菊花展

拙政園交通路線

(一)外部交通

飛機:蘇南碩放國際機場落地,乘機場大巴到蘇州汽車北站,再轉公交(遊1、遊2等 )或打車到拙政園 。

高鐵:蘇州站出站坐遊1、遊2公交,“拙政園”“蘇州博物館”站下,步行即達;蘇州北站可地鐵2號線轉1號線再換公交/打車,或直接打車(約40 - 50元 )。

(二)市內交通

公交:遊1、遊2、遊5線、202、313路等,“拙政園”“蘇州博物館”站下車 。

地鐵:4號線北寺塔站4號口出,步行10分鍾左右;6號線拙政園蘇博站1號口出,步行5分鍾直達 。

打車/共享單車:市區打車便捷,騎共享單車可賞街景 。

(三)自駕

導航“拙政園停車場”,但古城區路窄位少、高峰易堵,建議優先選公共交通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